过去一年,紫金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蓄力提质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转型升级期保持基本盘稳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全市前列,展现出县域经济的韧性基础。当前,紫金县紧扣“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以“产业大会战”为抓手,聚焦产业提质、平台提能、城乡提貌,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紫城工业园 摄影 肖斌
做优做精产业主阵地
“产业大会战”激活多元产业动能。紫金县以“产业大会战”为总牵引,始终坚持“工业立县、农业强县、旅游旺县”的发展思路,推动园区平台与特色产业双向赋能。
在紫金产业园区(北区)蓝塘产业新城内,河源德润钢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电弧炉与全自动轧钢生产线高速运转,今年一季度产值突破21亿元。作为省重点项目,总投资23.5亿元的二期工程于去年3月动工,部分智能化产线目前已试运营,全部投产后年总产值有望破100亿元。以该企业为龙头,紫金县引进32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废钢回收—冶炼—深加工—物流”全产业链,2024年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同比增长19.8%。
紫金县以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构成的“一园两区”为主引擎,聚焦先进材料、新材料、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2022年至今累计投入28亿元完善基础设施,新建企业厂房40.74万平方米。产业园区负责人透露,今年计划新签约20个多领域产业项目,力争产值突破137亿元,筑牢县域经济“压舱石”。
在农业领域,紫金县深耕“紫金蝉茶”特色产业,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8.5万亩,2024年蝉茶综合产值超18亿元,产品远销大湾区。以南岭镇庄田村为例,全村茶叶种植面积8000多亩、芥菜种植约150亩,培育32家经营主体(含3家龙头企业),农户人均年增收超5万元。此外,紫金丝苗米、柑橘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广东军创现代农业集团粤羽好义三黄鸡养殖基地和一方农牧白鸽生态循环养殖场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文旅产业持续升温,紫金县依托生态与文化资源,打造“温泉康养+红色研学+客家文化”旅游线路。御临门温泉度假区、苏区镇红色旅游区成为省内外研学热门地。今年五一假期,紫金县主要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约6.67万人次,同比增长93%。
有声有色扮靓乡村颜值
全域“绣花功夫”绣出和美新画卷。紫金县以“生态宜居”为核心,统筹城乡风貌提升与美丽圩镇建设,通过“微改造”激活“新颜值”,让乡村既具“客家韵味”又显“现代气质”。
在美丽圩镇建设中,蓝塘镇投入专项资金推进“产城融合示范街”建设,完成主干道改造、500余栋建筑外立面岭南风格升级,新建口袋公园和智慧停车场,引入网格化管理提升圩镇环境精细化水平。龙窝镇依托茶文化资源,打造“茶韵古镇”特色风貌,新建茶文化主题设施,助力镇域文旅融合。
乡村风貌提升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基础,紫城镇黄花村全力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梯次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以村庄广场、主村道等为基点,抓住村“两委”成员、党员等“重点户”,完成外立面改造89栋、铁皮棚(瓦)改造20户,屋顶挑檐25户,创建美丽庭院65家,新建蝉茶主题小广场1个、“四小园”4个、口袋公园6处、徒步景观路2条,乡村新貌不断蝶变,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3.25万元。
紫金县同步推进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温泉康养・茶旅画廊”示范带串联御临门温泉、蝉茶基地等节点,配套建设旅游公路和观景设施;“航天农旅·檬里飘香”示范带整合肉鸽养殖基地等产业资源,形成“产业+旅游”体验线路,带动沿线村集体收入平均增长超10%。
如今的紫金,产业园区引擎强劲,乡村田园和美宜居,一幅“工业强、农业优、乡村美”的城乡融合画卷正加速铺展。接下来,紫金县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在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确保“三年初见成效”目标高质量收官。
来源:河源日报、紫金发布
编辑:钟如玲
一审:陈如平 叶展嫦 陈建强
二审:曾飞文
三审:张冠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