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国工程院科技战略咨询项目《构建建筑工业化时代的乡村建设体系研究》(下称“项目”)启动会在广州黄埔区迳下村召开,4位院士出席会议,并对项目作质询和论证,提出一系列宝贵建议。
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加平负责。项目深度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旨在构建建筑工业化时代的乡村建设管理体系、设计体系及模块生产与施工建造技术体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建设新模式,助力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和乡村人居环境品质。
刘加平表示,项目团队将充分发挥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支撑效能,建立“科研—试点—反馈—优化—推广”的闭环机制,积极推动项目节点任务,打造“村镇好房子”高品质示范工程,以兼具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服务广大乡村,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庄惟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梅洪元等3位项目顾问出席会议并对项目进行点评指导。3位院士还分别对项目进行了质询和论证,充分肯定了项目的意义及前期基础,并建议从工业化与地域性着手,建立风貌多样、绿色宜居、安全韧性、成本低廉、高效适配的工业化乡村建设体系,以点带面地将项目成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板,对具体实施方案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和验收奠定了基础。
启动会前,与会人员观摩了“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广州黄埔区迳下未来乡村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及移动工厂,深入调研了模块化房屋设计、建设管理、生产与施工建造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成效。
2023年11月,广州市黄埔区以迳下村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试点,探索开展农宅自主拆旧建新工作,对村民农宅实施“一户一宅”改造建设。中建科技采用自主研发的HMC和美乡居产品,在项目附近的移动工厂完成混凝土模块房屋的生产制造,再将模块房屋运输到项目现场,免模板、免外架、免支撑,吊装拼接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
针对村民对新型农宅的多样化需求,中建科技结合当地粤府、客家等文化习俗,设计了100平方米、12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三种面积户型,兼顾从三口之家到三代同堂的使用需求。目前,迳下村107栋新型农宅已建造完成,已成功交付33栋。
会议由中建科技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承办。中建科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仲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建科技副总经理,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樊则森代表项目组作项目汇报。
南方+记者 邵一弘
通讯员 朱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