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拥万亩红树林,阳西如何将生态资源变成发展优势?
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是各种野生动物和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阳西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蚝乡”,其中程村镇海域拥有红树林总面积近1.5万亩,连片红树林面积近7000亩,是粤西地区除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国内仅存的连片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树林。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结合绿美阳西生态建设的契机,阳西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延长绿色产业链。
作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阳西地处南海之滨,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去年更是成功创建为“中国长寿之乡”,这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树林筑起“海上长城”
“绿色卫士”守护蚝产业
程村蚝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特别是含锌量在常见食物中名列前茅,素有“海中牛奶”的美誉。程村镇人工养蚝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实现规模化养殖、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年产量超过6万吨,年产值突破7亿元,从业人员达上万人。
“我们世世代代都感恩这片红树林,正是这片红树林孕育了红光村的养蚝产业,孕育了‘程村蚝’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让我们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望着连绵不断的红树林,程村镇养蚝大户谢汝细激动地说。
程村镇养蚝海域面积达4.2万亩,在红光村就有80%以上村民从事养蚝业,红树林功不可没。依托程村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程村镇打造出一条集蚝苗培育、标准养殖、深加工、蚝壳无害化处理、销售运输于一体的程村蚝产业链,让历史悠久的蚝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程村湾是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示范区、阳西县原蚝种苗的种源地之一,湾内养殖塘直面海浪、防护薄弱,受海洋灾害的风险较大。红树林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卫士”,可提升海岸生态防护能力、净化水质,促进养殖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阳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林草湿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协同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阳西紧紧抓住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的有利契机,通过设置各级林长、护林员,加强对区域内红树林资源的管护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好红树林这座“海上长城”。
红树林“带”旺乡村旅游
让农村群众吃上“旅游饭”
根据阳西县《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程村镇围绕中心镇、县域副中心、“中国蚝乡”产业强镇定位,在大力发展以红树林为依托的现代养殖蚝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动滨海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发展。
近年来,在积极打造风貌示范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基础上,程村镇整体风貌得到了很大提升,镇村风貌焕然一新,沿线将农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带”动了蚝乡的农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底,程村红树林生态旅游景区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让当地农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过去一年,程村镇以“中国蚝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蚝文化”,大力发展红树林生态游,相继建成红树林观鹭台、蚝情馆等地标性建筑,使碧绿的红树林与碧海、蓝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作为省级“百鸟争鸣”精品路线和“广东十佳观鸟胜地”,溪头镇北寮村红树林湿地的红树林同样郁郁葱葱,成为防浪护堤的绿色卫士。近年来,拍摄候鸟、观海游玩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热点项目,“渔家乐”“农家乐”在旺季时常常一房难求。
北寮村红树林湿地被评为广东省十大观鸟胜地,并入选全省“百鸟争鸣”旅游线路,许多观鸟爱好者从天南地北赶到这里,希望与候鸟有个完美邂逅。候鸟也给北寮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村里的虾酱、虾皮等土特产颇受欢迎,“生态+文化+农业”使北寮村经济全面开花。
□亮点
生态环境吸引旅居群体
阳西“来了就不想走”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之一,沙扒镇是阳西滨海旅游的主阵地,凭借着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该镇大力发展康养旅居产业,着力擦亮“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
位于沙扒镇的月亮湾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约5万人次旅居群体在此游玩。他们的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以退休人员为主,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湖南、新疆、贵州、河南、黑龙江等地,居住时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
旅居群体之所以纷至沓来,得益于阳西完善的康养服务条件。随着“长住养老、旅居度假、短期康养”功能社区渐成规模,沙扒镇正在加快提升道路交通、文娱设施、社区服务、医疗保障等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为了更好地服务旅居群体,沙扒镇在月亮湾社区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并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为旅居群体排忧解难。月亮湾海韵广场与椰林路等地增设了太阳能照明灯,有效解决了景区夜间亮化问题;引进第三方保洁公司开展清理保洁,确保辖区内道路、绿化带与海滩环境卫生;增设公共卫生间,有效破解游客如厕难题;修缮月亮湾道路、沙井盖等隐患地带,让旅居群体出行更安全。
在创建“中国长寿之乡”的过程中,阳西积极促进老龄、文旅等事业蓬勃发展,以入选全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为广大老年人增添获得感、幸福感,让阳西真正成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有利契机,沙扒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站的基层诊疗能力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旅居群体的就诊需求。其中,阳西总医院沙扒分院中医门诊部(沙扒镇综合康养服务中心)于2024年11月正式施工,已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
该门诊部建设面积1014.45平方米,设有诊疗室、治疗室、心电室、食疗餐厅等。该门诊部由阳西总医院中医专家及资深护理人员组成专业团队,开展基本医疗、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以及健康科普宣传等服务业务,旨在为旅居群体打造“健康守护站”,助力沙扒打造全国知名的滨海旅游康养胜地。
□特色
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红树林滩涂育出致富“金蛋”
日前,“阳西红心鸭蛋”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主产地,程村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红树林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海鸭养殖,不仅产出的海鸭蛋品质优越,而且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红心鸭蛋完整产业链,成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致富“金蛋”。
在程村镇一处海鸭养殖基地内,滩涂上成群的海鸭悠闲觅食,养殖户忙着收集新鲜的海鸭蛋。据介绍,程村湾海域咸淡水交汇,而且毗邻红树林,所以贝类、小鱼、小虾等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也是鸭子的优质天然饵料。
“这里养殖的海鸭体型肥硕健壮,产出的海鸭蛋个头大、品质好,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因为蛋黄颜色红亮,我们当地人称其为‘红心蛋’。”程村镇养鸭大户谢计就介绍说,自己养了1万多只鸭,产蛋量每天可达9000多个,海鸭蛋香味浓郁,市场前景广阔。
海鸭产下鲜蛋后,鸭蛋被送到加工场制作成红心鸭蛋。据阳西县腾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河介绍,程村镇主要以古法工艺腌制红心鸭蛋,使用无沙黄泥晒干后,按特定比例将当地海盐和水混合调成均匀泥浆,待鸭蛋洗净晾干后裹匀泥浆。经过10多天的封存后,这些腌制的鸭蛋便成了红心鸭蛋,煮熟后咸香浓郁、口感细腻,而且油润不腻,独特的风味深受珠三角等地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程村镇月均销售红心鸭蛋约6万枚,产品主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及线下商超渠道销售,目前以珠三角等省内市场为主。未来计划在巩固省内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省外销售渠道,进一步擦亮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金字招牌。
撰文:南方+记者 赫鹏翀
视频:巫雅柠
视频来源:阳西融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