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返白宫两百天

南方+  2025-08-08 21:54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这就像朝着全球经济的车轮上扔沙子,只会让每个人都变得更糟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如是说。 

7月31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大笔一挥,签署行政令,将所谓“对等关税”全面推向新阶段。这份关税清单将在8月7日零时正式生效。

7月3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拍摄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华社发

7月3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拍摄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华社发

在这份清单中,加拿大、巴西等国遭遇税率飙升的“重击”。加拿大因经贸争端、数字服务税以及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成为美方打击对象;巴西则公开指责美方此举是出于政治动机。而美国盟友也未能幸免,日本、欧盟虽通过让渡部分利益换取了相对较低的税率,但相关协议却在内部引发了负面舆论的“涟漪”。

特朗普上任刚满200天,美国再度将自己置于关税的历史高位,而最终为此买单的却是本土企业与消费者。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已降至40%,创下其第二任期以来的新低。有国际问题专家向记者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延续了他一贯的商人作风——“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新的壁垒正在竖起

“如果说他的前100天是历史性的,那么他的第二个100天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当地时间8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满200天之际,美国白宫发文为其庆祝。

然而,近期的民调结果却显得不尽人意。当地时间7月29日,路透社和益普索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一个百分点至40%,为其第二任期内新低。报道称,美国民众仍然对其处理经济和移民政策的方式感到担忧。

自今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在对外政策上多次反复调整,搅动着全球秩序的神经。

“不确定性更强,权力高度集中于总统个人,以及鲜明的实用主义。”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讲师、太和智库研究员陈征如此评价特朗普的对外政策特色。

陈征向记者表示,“虽然波动性很大,但是主基调底色是不变的,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走向的就是能为美国获取多大的国家利益,不像建制派的精英原则性那么强。”

4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并对贸易逆差国加征差异化“对等关税”,随后在谈判中频繁升级关税。在多轮通过关税威胁的方式,设置期限以启动谈判,推动双边或多边协议达成的过程中,席卷全球的“关税战”牵动着国际秩序与经济发展。

“让竞争对手不知道他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底牌是什么,通过反反复复的变动,拿到一些超过预期的利益,逼竞争对手让步。”陈征向南都记者分析,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延续了他的商人作风——“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8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回答提问。新华社发

8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回答提问。新华社发

8月7日,特朗普就任满200天之际,其贸易政策中的标志性举措——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也将全面生效。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称,这意味着美国将实施自上世纪30年代《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以来的最高关税。当年,这部法案不仅反噬美国国内经济,还搅乱了世界经济、加剧大萧条,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法案”。

按照最新方案,多数国家及地区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15%,部分主要贸易伙伴因签署协议换得较低税率——英国、日本、韩国和欧盟承诺在美投资、开放市场,税率降至10%至20%;墨西哥争取到暂停升级关税90天。

而对于那些在近期谈判中未向美国作出足够让步、或被白宫认定存在贸易失衡的国家,清单上的数字显得冷酷而直接:加拿大35%、巴西50%,叙利亚、老挝、缅甸超过40%。

这一刻,新的壁垒正在竖起。

关税背后的政治动机

在特朗普政府最新一轮关税政策中,加拿大和巴西的税率尤其惹眼,也遭到了对方的强烈抗议。

“美国希望加强对美洲国家的控制,北美地区是希望加强对加拿大的控制。而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如果美国希望扩大其在西半球的影响力,把整个美洲地区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就需要加强对巴西的控制。”陈征告诉记者。

特朗普此前多次公开表示,加拿大应该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并称要用“经济力量”实现。而在8月7日正式生效的行政令中,加拿大的商品关税被大幅提高至35%,成为本轮政策中被征税最重的国家之一。

事实上,美国与加拿大此前就关税问题展开过多轮谈判。

早在拜登执政时期,美加两国政府就曾围绕数字服务税争论不休。自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后,加美关系更是因经贸争端以及特朗普多次放出的“吞并加拿大”言论而陷入低谷。据媒体分析,美国从一开始就对加拿大的数字服务税抱有敌意,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触碰了美国科技巨头的利益。最终,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加拿大政府于6月底宣布取消该税。

这次加拿大输美商品关税税率大幅上调的决策,表面以加拿大在芬太尼等毒品管控上存在漏洞为由,但更多信息表明其背后或许存在更复杂的政治动机。

加拿大总理卡尼。新华社发

加拿大总理卡尼。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7月30日,加拿大总理卡尼宣布,加拿大计划在9月召开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加拿大刚刚宣布要支持巴勒斯坦国。这将让我们很难与他们达成贸易协议。”此后不到24个小时,特朗普签署了对加拿大加征关税的行政令。

除了加拿大以外,此前巴西和美国也早就关税问题进行过多轮对话,但显然未有成效。

7月17日,巴西总统卢拉发表公开讲话指出,巴西不接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利用关税进行勒索,巴西社会各界将团结一致捍卫巴西主权。其表示,过去几个月,巴西政府与美国政府展开多轮对话,却收到一封“不可接受的勒索信”。

此前,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公布致卢拉的信函,称将自8月1日起对从巴西进口的商品征收50%关税,同时要求巴西政府停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司法调查。

巴西政府官方账号发布的“尊重巴西”图文声明。新华社发

巴西政府官方账号发布的“尊重巴西”图文声明。新华社发

而在7月3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当晚,巴西总统府官网发表题为《巴西是一个主权和民主国家》的声明。声明提到,巴西政府认为,美国政府针对巴西出口产品所宣布的贸易措施,是以政治为理由的行为,毫无正当性可言。美国针对巴西的措施是出于政治动机的,是对巴西主权的侵犯,也损害了两国之间一贯的历史关系。

8月3日,巴西总统卢拉再次对特朗普政府表达强硬态度,称“试图利用政治问题,向我们征收关税是不可接受的”。三天后,巴西外交部宣布,巴西政府已正式申请,就美国加征关税一事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与美国进行磋商。

“现在特朗普对加拿大实行高关税,就是意在打击这两个国家的经济,造成这种输入性的恶性的通货膨胀,他以高关税为手段和武器,去制造两个国家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以后,会动摇目前这两个国家的执政党地位。”陈征向记者表示。

美国盟友难逃一劫

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和欧盟在本轮关税政策中也未能独善其身。为换取较低税率,二者均承诺在美投资并开放市场。

据日本政府于当地时间8月7日发布的更新版2025财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数据,从先前预期的1.2%下调至0.7%。其下调预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

正在美国访问的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于当地时间6日表示,美国方面公布的8月7日开始征收关税的官方公告与此前日美双方达成的协议不一致,将使日本面临更高关税,日本要求美方予以纠正。

在此之前,当地时间7月22日,美日贸易协议在第八轮谈判后敲定。日本承诺向美投资5500亿美元,并增加进口美国大米。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宣称,美国将获得上述投资中的九成利润。

7月23日,在日本东京街头,一名工作人员分发报道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的《读卖新闻》特刊。新华社发

7月23日,在日本东京街头,一名工作人员分发报道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的《读卖新闻》特刊。新华社发

记者注意到,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在完成此轮谈判后发文称“我做到了,任务完成”,下方的高赞评论却是日本网民的犀利质问:“把90%的利润交给美国,这意味着什么?请解释一下。”

日本汽车业界认为,15%的关税相较特朗普上台前的2.5%仍显过高。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董事长片山正则表示,希望日美政府继续对话,进一步降低关税。

欧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当地时间7月12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声明称,美方此举将破坏跨大西洋供应链,损害双方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并明确表示欧盟在必要时将采取反制措施。但声明也称,欧盟仍准备继续努力与美达成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7月27日在英国苏格兰举行非正式会晤。新华社发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7月27日在英国苏格兰举行非正式会晤。新华社发

经过多轮激烈交锋,美欧于当地时间7月27日在苏格兰达成框架性贸易协议。欧盟承诺未来三年向美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追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并扩大在美的军事装备采购。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指出,美欧协议与特朗普政府以关税“勒索”日本等国的做法如出一辙。他强调,这不是互利共赢的贸易合作,而是单方面让步,从整体来看并不利于欧洲本土就业和发展。

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认为,欧盟与美国达成的关税协议“从政治角度来看极为糟糕”,给外界传递出一种“欧洲软弱、屈从于特朗普压力”的信号。有分析认为,由于欧洲的防务安全数十年来严重依赖美国,欧盟不得不提供能够取悦美方的贸易条款。

执行层面的争议令矛盾进一步凸显。记者梳理发现,最新的关税清单显示,美国对日本的实际税率仍高于协议约定。

据了解,美国即将生效的关税公告与美日协议约定的“总税率15%”不符,实际按“叠加税率”征收,将使日本面临更高关税。对此,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美方没有落实此前达成的协议内容并“强烈要求美方立即采取措施修正总统行政令”。

目前,欧美相关正式条款仍在制定中,双方尚未就何时就贸易协议达成联合声明达成共识。当地时间8月5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表示,欧盟决定暂停此前于上月24日通过决议的对美关税反制措施,但另有欧盟高级官员表示,欧盟仍保留重启该措施的选项。

关税大棒反噬自身

“这就像朝着全球经济的车轮上扔沙子,只会让每个人都变得更糟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 

从1930年到2025年,美国又一次将自己推到了高关税的历史高位。只是这一次,买单的是美国本土的企业与消费者。

表面上看,关税的矛头直指外国出口商,而第一波冲击的“重锤”却砸在了美国本土——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市场信心遭受重创,部分企业不得不削减投资计划、推迟招聘进程,消费者也终究难逃为这项政策“买单”的命运。

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多名民主党籍参议员举行新闻发布会,抨击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和对贸易协议夸大其词等做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一家沃尔玛超市拍摄的图片显示自哥斯达黎加进口的香蕉价格已经涨至每磅54美分。新华社发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一家沃尔玛超市拍摄的图片显示自哥斯达黎加进口的香蕉价格已经涨至每磅54美分。新华社发

美国国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民主党人查克·舒默发声称,美国企业需要确定性,但得到的是混乱和通胀,直指“特朗普的关税贸易战是针对美国人民的贸易战”。他列举数据揭露现实:皮革价格上涨40%,新鲜农产品涨价7%,汽车价格攀升12%,电脑和电子产品涨幅高达18%,普通美国家庭每年将因此多支出2400美元。

同日,华盛顿州民主党联邦参议员玛丽·坎特韦尔也尖锐指出,关税收入实则直接取自民众口袋,政府此举涉嫌违宪窃取国会税收征管权。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罗恩·怀登亦表示,关税的真正代价将在未来数月充分显现。

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新华社发

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新华社发

学术界的测算同样印证了这些担忧。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经济学主任厄尼·泰代斯基分析,1.8%的涨幅看似“微不足道”,但美联储设定的年通胀率目标是2%,这意味着“美国面临的通胀水平比原本预计的目标高出几乎一倍”。泰代斯基还预测,部分受美关税政策影响的商品不一定会立即或直接影响美国消费者,但其间接影响可能在多年后出现。

这种担忧与更早之前的行业呼声形成呼应——自4月初起,记者独家连线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美国家具家居协会、美国全国婚纱零售商协会以及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等多家机构,他们纷纷表示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担忧。例如,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方面明确指出,“受关税政策影响,小型零售商将被迫抬高价格,将这些额外成本转嫁给本土客户。”

近日,美国鞋具批发与零售公会总裁普利斯更是向公众坦言,“商家也只能撑这么久了。”

随着这份关税清单全面生效,账单将以最直观的方式,渗透到每一个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统筹:向雪妮 张倩寒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倩寒 见习记者 李思涵 陈宇溪

编辑 邓素凡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