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小院扎根乡村,阳东如何推动农业产业焕发新生?

作者 黄林 2025-08-27 08:57

曾经依赖经验养殖的石斑鱼,如今有了科学优质的饵料;本土化育种成功培育出适应性更强的“阳江湖羊”;就连最传统的田间管理,也配备了随叫随到的“科技顾问”。这一切改变的背后,都离不开让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科创密码”——科技小院。

当前,阳东正以科技小院为“金钥匙”,将实验室的技术突破转化为田间地头的丰硕成果,推动单一产业升级与全域经济联动发展,破解一道道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难题。

优化水产养殖模式

创新实践成乡村振兴有力抓手

在众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内,40个孵化池、20个标粗池、60个吊水池与40个鱼塘共同构成了一条高效循环生产链,清晰地展现了从“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全流程可控的现代化养殖模式。

这一模式升级,离不开2023年中国农技协石斑鱼科技小院的落地。

“以前养殖全凭经验,缺乏技术,产能一直上不去。”中国农技协广东阳东石斑鱼科技小院负责人冯春晓坦言,转机来自与广东海洋大学的合作——科技小院成立。“该校科研团队带着研究生常驻基地,把实验室‘搬’到养殖一线,重点攻克生物饵料与水质优化两大关键技术瓶颈。”冯春晓说。

“科技小院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干水产、农业必须扎根一线。”广东海洋大学渔业发展专业2024级研究生林思源说,团队已成功研发出石斑鱼开口阶段超微型轮虫生物饵料。由于石斑鱼开口口径较小,普通饵料难以适配,而超微型轮虫恰好填补这一空白,能显著提高鱼苗开口成活率和后续生长速率。目前,团队正持续研究生物饵料,并探索利用卵囊藻改良育苗水质,力争进一步提升鱼苗整体育成率。

如今,合作社不仅自身养殖效益大幅提升,更能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质优饲料+优质种苗”一体化服务,打破了“散户养殖、技术脱节”的传统困境,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乡村与农户。

从基层创新实践上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载体,阳东科技小院正打破传统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的困境,逐步构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聚焦破解关键瓶颈问题

助力特色产业做优做强

“一根牛大力,发展一个产业”,这是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森公司”)深耕南药领域的初心,也是其推动阳东牛大力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动力。

2024年,广东省博士工作站、阳东南药科技小院在粤森公司相继挂牌,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5家机构组建博士专家团队进入粤森公司,聚焦品种优育、产品研发、有效成分三大方向开展研究。

在良种培育赛道上,依托粤森公司成立的南药科技小院这一科研载体,科研团队通过组培技术实现了优质种苗规模化繁殖,为提升药材品质、促进产业增效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我们的牛大力品种升级始终围绕三个方向:更高产量、更强抗病性、更足有效成分。”中国农技协广东阳东南药科技小院负责人林进杰介绍,科技小院还配套建设乡村振兴学院,通过线下培训会、线上短视频等方式,累计为全国种植户和创业青年输出3600多条原创技术内容,有效让技术跨越时空壁垒,推动南药种植技术普及与提升,助力农户增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如今,牛大力已从传统药材切片、养生药酒,升级为植物饮料、花蜜、灵芝茶等16余种高附加值产品,部分产品远销海外。同时,粤森公司还牵头成立阳江市牛大力协会,举办三届中国阳江牛大力文化节,推动阳东牛大力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我来这里,一是把控牛大力种子质量,二是研究栽培技术。” 国家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张建国补充道,通过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团队合作分析药用成分,他们正把优质的牛大力种苗推广给农户,让科技真正扎根土地。

按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运行机制,中国农技协广东阳东科技小院正充分发挥“教育筑基、科技赋能、社会服务”的核心功能,持续推动阳东牛大力这一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助力阳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全域科创生态

不断激发农业领域新活力

为进一步夯实科创生态根基,阳东正从平台、项目、活动三方面持续发力。

平台筑基方面,搭建广东省老科协阳东科技服务站、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阳东工作站等产学研服务平台,强化区域技术对接能力;

项目强链方面,整合资源推动“奇楠沉香林下立体循环种植”“大八益智加工升级改造”等科技专项落地,为南药等特色产业注入技术动能;

活动聚能方面,依托“院士专家乡村行”“基层农技协提能行动”等活动,将高校智慧、政府资源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从石斑鱼育苗技术的突破到牛大力产业发展壮大,阳东科技小院正以科技创新为笔,让阳东农业焕发新生。

阳东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现有科技小院的提质升级,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四型基地”,进一步强化技术推广与科学普及功能。同时,将系统谋划区域科技小院集群建设,紧扣各镇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积极引导申报和创建新的科技小院,全面助推农业产业链升级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构建“一点创新、全线突破、全域辐射”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南方+记者 黄林

通讯员 陈倩彬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