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回应孩子的“小情绪”?4个妙招请收好

珠海特区教育 2025-04-30 06:30

当今社会,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科技高速发展,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面临着学业压力和复杂的社交关系,许多孩子会因此出现情绪不佳,甚至不爱上学的情况。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这样既心疼又无助,不理解孩子的状况,更是无从下手。

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可以这样做:

学会觉察、优先处理自身的焦虑

许多父母在听到孩子的倾诉时很容易就出现了紧张、焦虑的情绪,特别是听到孩子说想请假不想上学时,就觉得天塌了,甚至会联想到将来孩子是不是“废了”。那么孩子可能会选择自己隐忍积压自身的情绪,不想让父母担心。

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父母要首先觉察到自身的紧张、焦虑,你冷静下来了,孩子才能放心向你表达内心的情绪。

主动观察、倾听

主动去观孩子的表现:孩子的情绪状态如何?精力如何?是否容易疲惫?是否会过度敏感,很在意他人的评价?睡眠、食欲如何?是否回避社交,不愿意出门见人?

如果你观察到了孩子这些表现,则可以尝试去与孩子沟通你的发现,切记不强迫孩子一定要讲出来,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愿意与父母交流,我们会时刻在这里倾听你的内心感受。”

接纳、不评判

对孩子的内心感受与想法接纳、不评判。但要注意接纳不代表是全然放纵孩子,都听他的,而是对孩子的想法、感受允许、接纳,但在行动上要有原则,需要沟通协商。比如,当孩子说今天情绪不好,不想上学,我们先去倾听孩子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与想法,再慢慢一起讨论、协商是否上学的事情,帮助孩子改变。

学会“资源取向”,鼓励、欣赏孩子

在对待孩子时要学会“资源取向”,欣赏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但很多父母是习惯“问题取向”,从而不断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做到资源取向呢?

资源取向是指看到孩子的想法、行为背后积极的意义:

(1)比如孩子尝试帮助家里做家务,但却把家里搞得一团糟。

问题取向:父母会指责孩子连卫生都搞不好,真没用。

资源取向:我看到你很努力地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活,你真棒,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把家里搞干净吧!

(2)比如孩子抱怨说作业太多,学不会。

问题取向:你真懒、真蠢,别人都能做,你怎么就做不了。

资源取向:我能感受到你对待学习的认真,不想敷衍了事,但完成作业确实对你有困难,我们一起想想解决办法吧!

希望父母能做到以上四点,真正地去理解、倾听、欣赏我们的孩子,那么家庭才能真正成为每个孩子的心灵港湾。


来源:佛山教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