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慢性胃炎虽不会直接致命,但如果长期不愈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甚至增加胃癌的风险。所以,我们要对其加以重视,本文将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及日常预防等知识。
一、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分型,了解一下!
1.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慢性胃炎最为常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Hp)能在胃酸环境中生存,长期感染会导致胃黏膜炎症,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胃溃疡或胃癌。
药物因素:如果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止痛散等),也可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引发病变。除此之外,一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铁剂等也可能引起胃部不适。
饮食因素:日常生活中,不规律的饮食习惯、长期摄入辛辣、油腻、过热或过冷的食物,以及大量饮酒,也会刺激胃黏膜,诱发或加重胃炎。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也会增加致病的风险。
其他因素:还有自身免疫反应、遗传因素、年龄、吸烟等,也有可能参与慢性胃炎的发病过程。
2.慢性胃炎的分型
根据症状的性质和表现形式,慢性胃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如下: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炎症仅限于胃黏膜表面,是慢性胃炎中较轻的一种类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腺体萎缩,常伴有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萎缩性胃炎有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特殊类型胃炎:包括感染性胃炎和应激性胃炎等,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感染及应激反应等有关。
二、关于慢性胃炎的症状与危害,要做到“心中有数”!
1.慢性胃炎的症状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上腹部不适、隐痛或烧灼感。有的患者可能出现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等症状表现。
2.慢性胃炎的危害
慢性胃炎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未治疗的慢性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甚至发展为胃癌,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此外,慢性胃炎还易引发心慌、烦躁、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在我们医院如何发现或做什么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呢?
1.胃镜检查,必要时活组织检查;
2.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包括碳13呼气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
四、关于慢性胃炎,如何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以去除病因为主,同时要注意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改善症状,注意方法如下:
1.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日常生中不要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饮酒、喝浓茶、浓咖啡等。饮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持生活规律、放松心情。
2.药物治疗:包括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剂和消化酶、抗HP药物等,具体的用药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评估。
3.中医治疗:中医可根据患者的具体进行辨证施治,主要是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耳穴压豆等进行治疗。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慢性胃炎?
预防慢性胃炎的关键在于消除或减少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1.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在家就餐,避免长期在外就餐。就餐时应使用公筷,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
2.饮食规律: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避免服用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3.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影响。
4.戒烟限酒: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吸烟也应尽量避免或限制。
5.合理使用药物:对于需要长期使用对胃有影响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或加用合理的消化系统药物,尽量减小对胃黏膜的损伤。
总之,慢性胃炎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很好的控制其发生和发展。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作息规律、劳逸结合,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同时,也应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查胃镜,以便保护我们的胃部健康。
来源:广宁县人民医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