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观看视频
回南天来了!湿漉漉的环境为大众居家和出行增加了很多不便,而空气中弥漫的水汽也让人体容易感到不适。南方+汕头医疗频道从汕头市人民医院了解到,中医认为,回南天的潮湿属于致病“六淫邪气”中的“湿邪”。中医祛湿就有不少“妙招”,而潮汕当地寻常人家的食疗菜单,也包含了不少中医祛湿的智慧。
中医所讲的“湿气”是一种病理概念,指的是人体因内外环境失衡导致的水液代谢障碍。它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类型,如果人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外湿入侵就容易加重人体湿气,体现为舌苔厚腻、四肢沉重、皮肤油腻、易疲劳等。
汕头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杨渤介绍,中医祛湿有三原则:防外湿、健脾胃、促代谢。回南天早晚湿度大,这时候应紧闭门窗,也可以使用除湿机、空调等设备降低室内湿度;而潮湿的衣物容易滋生细菌,回南天要勤换洗衣物,并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减少外在的湿邪入侵。
长期生活在潮湿的沿海地带,潮汕人深谙“健脾胃”的法门,还通过“药食同源”的方式将祛湿融入到日常的饮食中。据介绍,常见的冬瓜薏米老鸭汤便是祛湿佳品,冬瓜清热利水、薏米健脾祛湿、老鸭滋阴润燥,三者结合既美味又养生。此外,赤小豆鲫鱼汤、土茯苓猪骨汤等也是潮汕人餐桌上的常见祛湿汤水。除了汤水,潮汕咸菜、菜脯等腌制食品,不仅开胃消食,也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绿豆爽、草粿等甜品,则能清热解毒,缓解回南天带来的烦躁情绪。
医生提醒,回南天期间,大众可以通过适度运动和规律作息促代谢,如打八段锦、快走等锻炼排汗,加速体内湿气排出;同时,应避免熬夜,保持阳气升发,增强免疫力;老年人群体应注意防滑防跌倒,晨间湿重、夜间昏暗等时段宜减少外出。而回南天环境潮湿,食物容易发生霉变,此时还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引发腹泻。
南方+记者 彭深
通讯员 郑瑞年 连亨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