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打头阵”,饶平联饶荔枝果园迎来“新朋友”
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一架植保无人飞机从果园空地腾空,按照设定的作业路线飞入喷洒区域,如灵动的银燕轻盈穿梭在荔枝果树上方。在它身后,细密的水雾均匀洒下,精准覆盖到每一株荔枝树。
无人机为果树喷药。
无人机为果树喷药。
这一场别样的“表演”,是饶平县联饶镇所组织的无人机飞防技术应用与示范活动,来观摩的都是当地的荔枝果农。“耗时1小时,用水450斤!”“太快了!”当无人机稳稳落回空地,飞手报出数字时,大伙儿纷纷议论起来。
无人机为果树喷药。
无人机为果树喷药。
其中最兴奋的,是承担此次应用示范的果园主刘镇亮。他说,他种植荔枝已有30年,果园约有16亩,一直都是靠人工。近年来添置了小型挖土机,才算解放了双手,但施药仍需“人肉”上阵。过去,配药所用的水需要4000—5000斤,加上配药时间,人工打药至少得花上2天。一旦碰到下雨,农药被雨水冲刷流失,时间还得再延长。“如今有了无人机,效率大大提高,再也不用顶着高温或冒着雨施药了!”刘镇亮惊喜地说。
与果农们一起出现在现场的,还有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试验站荔枝产业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张树飞。从到达果园开始,她就“停不下来”,一会儿忙着指导飞手规划飞行航线、调节参数、调整农药配比,一会儿忙着给果农们讲解、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张树飞(右)指导无人机飞手规划飞行航线、调节参数等。
张树飞(右)指导无人机飞手规划飞行航线、调节参数等。
“我们在深圳试验的时候就踩过不少‘坑’,这次来是给大伙儿避坑的。”张树飞说,目前,无人机飞防在大田作物上应用较为普遍,但在荔枝、龙眼种植领域应用较少,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如何配比、用水,“大家心里都没底”。“但联饶镇政府敢于尝试,在飞防技术应用上先行一步。”
正如张树飞所说,从去年底开始,联饶镇就筹划着应用植保无人飞机技术,为该镇的荔枝产业赋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更是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据联饶镇党委委员林镇雄介绍,全镇荔枝种植面积约1.2万亩,种植品种以桂味最为出名。近年来,该镇通过培育示范园、开展区域品牌建设等,有效促进农户增收致富,推动联饶荔枝在多场国家级赛事中荣获佳绩,进一步打响联饶荔枝“金招牌”。其中晚熟品种桂味荔枝的田头价最高卖到一斤20多元。可以说,荔枝已成为当地的“致富果”。
但与此同时,诸多问题也困扰着当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今还在种植的果农年龄大多60岁以上,年纪最大的都80多岁了。加上种植方式传统,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来。再这样下去,我们的产业在人才和技术方面都将出现断层。”林镇雄说。
有良种,有良机,还需要有良技。为此,联饶镇有意依托镇农机服务队培育无人机飞手,并由此孵化出一个青年创业团队。该团队由7名90后青年组成,如今其中4人持有飞防执照。目前,他们已创立潮州智慧农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果园提供托管服务。
在张树飞看来,大力推广无人机飞防技术还有一个重要出发点,即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于果农对植保相关知识的一知半解,不能保证在荔枝龙眼园病虫害防控的过程中科学地使用农药,加之传统人工施药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常常会导致农药的过量施用,这不仅增加了果园里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概率,还会导致果品安全隐患。植保无人机作为新型的植保机械,可以从多方面改善传统人工施药存在的弊端,如植保无人机作业的高效率、大量节约施药用水的情况下,可实现用药减量50%至80%,尤其是植保无人机可实现规范化用药、集约化管理,可极大地减少荔枝龙眼质量安全风险。
张树飞表示,植保无人机防控果园病虫害作为新型的植保手段,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接下来她还将继续关注,针对不同果园的具体情况,在病虫害科学测报、指导精准施药等方面使力,同时配合荔枝龙眼园规范化管理等生产措施,综合利用好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手段,促进联饶荔枝龙眼产业提质增效。
文字: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饶宣 联饶宣
图片/视频:南方+见习记者 黄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