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社康”三级联动,打造党建引领“主动健康”的深圳样本

作者 郑伊灵 2025-02-25 10:53

“不用自己到处折腾,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平台就能享受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服务,太方便!”2024年8月,受淋巴水肿困扰的患者梁姨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转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南澳医院(南澳人民医院)进行消肿康复与护理,恢复效果显著。

大鹏新区的百姓和群众能享受到的医疗福利还有很多:在家门口的社康看上北京、上海知名医院的专家,在获评深圳唯一的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2024年全国百姓放心和患者满意示范医院的“国字号”医院享受高品质服务……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8年前,大鹏新区医疗卫生水平较为薄弱,“看病难”“看病贵”是民生难题。从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在全市排名靠后到如今连续7年全市前三,“逆袭”始于2017年大鹏新区启动医改,创新性、跨区域引进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组建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打造深圳市首个“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康机构”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联体,以“顶天立地”为鲜明特征,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初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急病不出大鹏,大病不出集团”。

这是大鹏新区秉承“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大局意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医改成果。

当下,迈入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党建引领“主引擎”释放改革活力,进一步加力提速紧密型医联体改革,创新开展主动健康队列建设,推动基层医院、社康与高水平医院同质化诊疗,力促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努力打造党建引领“主动健康”的新时代医改“深圳大鹏样本”。

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牵头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牵头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省是鼻咽癌重点高发区,鼻咽癌患者诊断时往往处于晚期,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为此,2024年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依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携手,为辖区1万名户籍及常住居民开展免费鼻咽癌筛查。

“上班族”脱发、肥胖怎么办?青少年脊柱侧弯、近视、心理问题如何避免?有睡眠障碍怎么办……

这些受关注的健康问题,大鹏居民都能在大鹏新区智慧健康管理中心开展的系列健康管理项目中找到答案。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017年大鹏新区启动医改后,跨区域引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统筹辖区公立医院及社康机构一体化管理,推动优质医疗服务延伸到基层,在解决大鹏居民看病贵、看病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成为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领导班子的思考方向。

“现在新区居民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挺高,我们正谋划如何从‘看病’转向‘健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任力杰表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要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主动健康”,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成立紧密型医联体党委后,党建引领谋全局、议大事、抓重点,在深化医改方面先行先试,努力构建防治结合的主动健康服务新模式,例如实行“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康机构”三级防控机制,成立新区智慧健康管理中心,以“1+4”健康管理一体化模式设立三家分院和社康健康管理分中心,设立深圳市社康首个健康干预门诊,并且与国内神经系统疾病诊疗领域的领军机构(北京天坛医院等)深化合作,启动脑卒中精准预防队列、前庭功能与听力筛查队列、泛血管人群队列研究等,助力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在此基础上,大鹏新区整合市区两级医疗、康复、养老等防治资源,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和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例如建立三级联动的脑血管病筛、治、管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南澳人民医院获评深圳首个国家级“脑血管病规范化防治经验推广单位”;联动“政府—康复机构—护理院—长者服务中心站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居家颐养”六级,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辐射圈等。

“我从未想过在我这个年纪还能重见光明,感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窦晓燕主任和葵涌人民医院眼科医护人员,是你们给了我新的希望。”

近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葵涌医院(葵涌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84岁高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实现了该医院在高风险眼科手术领域的新突破。

这背后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专家、大鹏新区眼科名医工作室领衔人窦晓燕带领的眼科团队与心内科等多学科的密切团队协作,也是大鹏新区以专科联盟建设为抓手、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缩影。

医改前,大鹏新区3家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薄弱,仅能接诊常见病、多发病。自医改启动后,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实施差异化定位规划,推动各医院重点发展对应学科,实现发展量质齐升。

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党委成立之后,发力抓基层、抓支部,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带动基层医疗跨越式发展。

“集团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创建‘一分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党委副书记宋洪涛介绍。

2024年,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党委“揭榜破题”多举措促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等3个书记项目,并且深化“党建+医疗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分院各科室、各支部以服务社区、企业群众为重点,积极创建特色品牌。

例如,葵涌人民医院主动将健康服务送进企业、进社区,打造主动健康服务品牌;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联动国内儿童康复领域领军院校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打造儿童康复领域“南北合作”品牌;南澳人民医院建设深圳市首个公立医院植物人促醒平台,打造“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品牌等。

“三家分院只是初步下沉,现在我们还要重点发展社康,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康。”任力杰介绍,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持续拓宽社康服务覆盖面,实现心电、彩超等检查设备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远程对接,推动社康机构与高水平医院同质化诊疗,并且将深圳大学医学教育引进大鹏新区社康机构、安排各专科市级专家进社区、实现检验项目可在社康机构开展,推动新大社康中心在各区属社康机构中排名第一。

2024年5月,一趟从武汉开往深圳坪山的列车上,一名乘客突然倒地,南澳人民医院骨关节康复科医生孙雨晴第一时间响应救援,与同车的另一名医生配合展开施救。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孙雨晴获得全网点赞,也被列入中央政法委发布的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孙雨晴在医院日常练习心肺复苏

孙雨晴在医院日常练习心肺复苏

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鹏新区启动医改后,通过人才互通、队伍联建等,推动医务工作者业务素质提升,并且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保护、关心、爱护,极大提升新区医务工作者积极性,推动队伍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紧密型医联体党委成立后,领导班子更加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文化筑基、价值激励、人文服务”为核心、以“敬业、爱院、团结、奉献”为指引,鼓励党员干部在医疗救助第一线和应急保障最前线挑重担、当先锋,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我们是学习型团队,集团党委要求每周必须做一个学习型的专题汇报,领导班子每个人上去讲一堂课、做一套PPT,分享学习方法。”任力杰表示,集团党委建立了“二院-集团-分院”三层级学习机制、推广“OKR”目标导向管理方法、进一步打造“学习型队伍”的缩影。

除此之外,集团党委对接辖区内生物医药企业、研究机构,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医工结合”新模式,例如推动葵涌人民医院参与美林医疗科技公司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新模式项目等。

而在民生诉求“每周一议”会议上,集团党委书记主持、调度、研判涉及医疗领域的群众诉求,并且建立专项督办制度,对多发问题重点督办、一般问题限时整改,对已办结的民生诉求做好全流程复盘、对办理中的民生诉求提高办理质效。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对我们的要求,所以每次在‘每周一议’的会上,我们都会把每家医院所有的信访件都过一遍。”任力杰介绍。同时,各分院在门诊大厅建立集就医服务和信访投诉于一体的一站式诉求服务点,设立“接诉即办”电话和微信二维码,全力推动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撰文:郑伊灵 陈清梅 欧淑清

图片来源: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


编辑 刘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