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广东药科大学5000余名师生组建成376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31个实践团,前往广东、河南两省共26个地市乡镇,围绕医药下乡、“南药”产业提升、健康科普、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奋斗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增长本领、服务村民。
广东药科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校团委按照“整合资源、分类实施、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今年3月就启动了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暑假实践工作部署,并建立“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东药科大学怀集工作站、罗定工作站、龙湾工作站、云浮“学子归巢”联络站4个站点,充分发挥学校药医协同办学特色,凝聚校地合力,赋能乡村振兴,为助力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这个暑期,广东药科大学的青春队伍奔赴一线火热实践,一起来感受队伍风采,为他们点赞吧!
为广药大这些奋斗在一线的青春队伍点赞!(可多选) 广药大“药创未来”突击队(药学院、临床药学院) 广药大“种芯同行”突击队(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院 ) 广药大“桂馥南乡”突击队(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院) 广药大“生科普识”突击队(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广药大“南药种芯”突击队(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药大“与你乡随”突击队(公共卫生学院) 广药大“海纳百川”突击队(医药化工学院) 广药大“怀砂乡梦”突击队(医药商学院) 广药大“长寿长情”突击队(医药商学院) 广药大“砂韵振兴”突击队(药学院、临床药学院) 广药大“粤弘南药”突击队(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院 ) 广药大“祛金沁药”突击队(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广药大“罗定旅兴”突击队(护理学院) 广药大“青护耆艾”突击队(护理学院) 广药大“艺脉相承”突击队(健康学院) 广药大“义路康伴”突击队(健康学院) 广药大“岐医之行”突击队(中医学院) 广药大“润才助乡”突击队(医药商学院) 广药大“赤韵诗洞”突击队(医药商学院) 广药大“助推南药”突击队(医药商学院) 广药大“少儿编程”突击队(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广药大“星肠相连”突击队(外国语学院) 广药大“药翼青山”突击队(药学院、临床药学院) 广药大“扶瑶植上”突击队(药学院、临床药学院) 广药大“药源桑启”突击队(教学实验中心) 广药大“心灵摆渡”突击队(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广药大“健康振乡”突击队(公共卫生学院) 广药大“燃青医韵”突击队(中医学院) 广药大“狮韵文潮”突击队(医药化工学院) 广药大“青藤护宠”突击队(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广药大“南桂司晨”突击队(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广药大“努力变更好”突击队(医药商学院) 广药大“罗定墙绘之韵”突击队(医药商学院) 广药大“星火相传”突击队(外国语学院) 广药大“鱼乐无穷”突击队(外国语学院) 广药大“寻味怀集”突击队(食品科学学院) 广药大“彩墨‘绘’乡村”突击队(校团委) 提交
广东药科大学“药创未来”突击队
(药学院、临床药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药创未来”突击队的成员来自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临床医学、中医学等多学科,聚焦健康科普开展实践。
突击队深入社区进行慢性病和安全用药科普,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并走访了解基层医疗现状和居民需求。此外,帮助学校与中小学生合作建设中医药百草园,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参与举办医药知识讲座,普及医药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医药科学的兴趣。
目前,突击队的足迹遍布肇庆怀集、揭阳揭西等地,助力怀集200余个社区群众和超100名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并在社区调研收集了300余份问卷,为基层医疗服务提供决策支持。
广东药科大学“种芯同行”突击队
(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种芯同行”突击队由中药学院本科生组成,致力于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突击队运用独特的显微摄影技术,带领怀集县中小学生探索中药材的微观世界。举办“小种子,大‘视’界”药用植物果实种子显微摄影展和显微摄影体验活动,让学生们能快速、全面、直观、形象地掌握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性状特征,同时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鉴别以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摄影展吸引了1500余人参与,广获好评。
突击队同时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放200份精美的宣传手册,并开展防溺水教育、助学贷款反诈、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等讲座,惠及超千人。
广东药科大学“桂馥南乡”突击队
(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桂馥南乡”突击队以“肉桂”为载体,结合中医药文化特色,研发并推广肉桂创新产品——“山河桂”护手霜。突击队将研发成果带到榃滨镇,未来将持续升级产品并公益性推广至榃滨镇的乡镇肉桂企业。
突击队还对当地肉桂产业进行调研,考察肉桂种植园3处、肉桂企业4处,采访7类人群共36人,同时深入肉桂种植园和企业一线调研考察,发现当地肉桂种植有“白斑病”影响;肉桂企业面临缺乏肉桂创新技术、员工平均年龄高、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未来将结合专业特长和技术手段,协助做好健康种苗培育和疾病检疫,有效减少作物病害;通过品牌开发和技术更新,提高产品种类的多样性,进一步助力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突击队成员也积极深入基层,开展社区义诊服务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居民和学生健康意识、安全防范意识。
广东药科大学“生科普识”突击队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生科普识”突击队具有多学科交融优势,近两年已在10个村镇成功开展近百场科普活动,科普经验较为丰富,并与村社建立了校地合作模式,定期开展活动以提升群众生命科学素养。
突击队以“移动的生命线”为题,在云浮罗定、肇庆怀集、广州芳村等地开展沉浸式科普,涵盖生命科学知识、思想品德、假期安全、体魄锻炼、美育等多类课程,形成了“可视、可听、可玩、可学”的科普体系。目前,该活动已惠及青少年近300名。
广东药科大学“南药种芯”突击队
(第一临床医学院)
这个暑假,广东药科大学“南药种芯”突击队来到罗定市龙湾镇开展乡村健康调研,以增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助力推动龙湾镇“南药”产业发展。
突击队以公益夏令营活动、健康情况调研、南药产业调研、乡村振兴为服务特色,联合广东省红十字会、广东省健康宣教中心,截至目前已服务7个村,收集健康调查问卷160份,开展心电图检测、白内障检查等6项送健康内容,累计服务受益人数达30000余人次。同时给村委会提供心脏疾病隐患、白内障的患者名单,并对其进行提醒。
在龙湾中心小学,突击队开展了为期七天的“青春云浮·益起来”青少年公益夏令营活动,开设中医药文化、扎染、急救培训等7个课程,公益课堂开设时间超28小时。此外,团队参观罗定文塔等非遗文化,通过拍摄纪录片等形式,展现当地文旅经济发展之路。
广东药科大学“与你乡随”突击队
(公共卫生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与你乡随”突击队结合学科优势,长期从事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相关研究,已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突击队联合公共卫生学院王烁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帮扶地开展稻渔共作综合模式(RFFS),帮助当地减量化肥农药,从源头上阻断食源性疾病威胁。
目前,突击队已面向200余人开展稻渔综合共作技术宣讲会和义诊服务。在怀集县甘洒镇金龙村,小布村等地,开展周期性土壤营养分析,明确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整试验甘洒镇两个地区农田的最适鱼种放养比例,以充分提升稻田利用率;开展养殖新品种引进,丰富田螺养殖品种,促进养殖产业结构调整。
广东药科大学“海纳百川”突击队
(医药化工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海纳百川”突击队成员分别来自医药化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商学院,是一支跨学科、多层次的团队。
在云浮当地,肉桂等中药材主要以粗加工为主,高值化利用程度较低。为此,突击队秉持“药出云浮,富归乡里”的初心,将新一代颠覆性纳米化技术推广至当地,充分利用中药材及其副产物、下脚料等,变废为宝,进而提高附加值,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中药的有机结合,用纳米技术赋能中药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就业增收,获得罗定市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的高度认可。
广东药科大学“怀砂乡梦”突击队
(医药商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怀砂乡梦”突击队结合学科竞赛,将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项目、2023年大创项目省级立项项目、第九届“互联网+”省级铜奖项目带到肇庆怀集,推动砂仁种植基地建设及技术赋能。
突击队专注于洽水镇砂仁及相关农产品的推广与发展,在当地开展技术交流指导座谈会,与当地种植户交流砂仁种植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到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及采样。
团队还通过“故事+体验+数字化”的模式对石莹肇冰茶、洽水镇文化进行直播推广,由此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宣传乡村文化。同时,突击队成员在校园中将砂仁文化和传统书法艺术融入教学,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强化生存技能。
广东药科大学“长寿长情”突击队
(医药商学院)
2023年,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团委与团蕉岭县委签订结对合作协议后,“长寿长情”突击队前往蕉岭县蓝坊高思村开展产业园药食同源种植指导、电商直播培训、文旅调研等项目。今年,突击队再次赴蕉岭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助力推动蕉岭长寿品牌建设。
突击队先后走访了当地鲜绿田园有限公司、福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长寿老人、居民等,发放调查问卷近200份,实地了解人们对于蕉岭长寿文化品牌的认知情况以及乡村企业品牌建设的发展愿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与蓝坊高思村共建公共管理典型示范村规划,通过康养结合提升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等,以点带面加强蕉岭长寿品牌特色建设。
此外,实践团队与蕉岭县人医院一同开展义诊,并用新媒体技术制作当地非遗宣传视频,拓展当地品牌传播渠道。
广东药科大学“砂韵振兴”突击队
(药学院、临床药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砂韵振兴”突击队是由来自药学院、中医学院及中药学院的10名成员组成的服务突击队。这个假期,突击队前往肇庆市怀集县甘洒镇开展以砂仁中药资源为核心的调研活动及中医药推广活动。
在当地,突击队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调研砂仁种植现状,并以“砂仁+健康+文化”主题面向甘洒镇居民开展中医药文化宣讲活动,采用现场讲座、中草药作画等形式,增强宣讲的趣味性与覆盖面,让中医药知识深入小朋友的心中。
团队以第三视角拍摄了春砂仁从种植、加工到食用的全过程,剪辑成《探秘怀集春砂仁——从田间到舌尖》视频,以提升怀集春砂仁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下一步团队计划与当地种植基地、农副产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与指导老师共同商讨开发砂仁农产品产业链,帮助当地春砂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东药科大学“粤弘南药”突击队
(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粤弘南药”突击队在这个暑期前往云浮市罗定市青少年宫,开展为期5天的中医药文化夏令营活动,致力于弘扬中医药文化,并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爱与知识的学习环境。
活动课程内容涵盖“粤八味道地本草”系列课程、“诗词中的中医药”专题课程等,还同步开展了“中药香囊制作”“叶脉贴画”“植物拓印”等手工实践课程,以及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教学等。在课堂上,孩子们积极触碰、闻嗅中药材,结合形式多样的手工制作,充分理解了中药的特性与功效。活动有效提升当地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也为中医药文化在当地的普及传承奠定基础。
广东药科大学“祛金沁药”突击队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祛金沁药”突击队有较为扎实的创新成果,已与多家中药种植基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曾获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省级银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攀登计划立项等5项省级以上荣誉,并荣获广东药科大学“创新励行团队”称号。
突击队实践经验丰富,成员们走入广州红百合基地,与农户一起种植中药材,并实地调研和走访调查红葱种植基地治理镉污染,引入重金属阻控核心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绿色转型。
围绕中草药科普,今年暑假,突击队前往肇庆市怀集县汶朗镇中心学校,通过趣味化学实验、中草药科普手工等课堂,辅以新颖有趣的生物剧本杀等游戏,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实验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体会到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广东药科大学“罗定旅兴”突击队
(护理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罗定旅兴”突击队于7月中旬赴罗定市,围绕罗定的乡村振兴、休闲文旅、产业发展、红色文化等方面,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采访等手段实现对罗定文旅价值的挖掘。
突击队涉猎广泛,不局限于风景调研,还涉及乡村产业发展等。目前成员在网络上发布罗定的相关文章总浏览已达2万,有效提高了罗定的知名度,加益镇政府也给予突击队优秀评价。
广东药科大学“青护耆艾”突击队
(护理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青护耆艾”突击队以守护健康为宗旨,致力于帮助老年人安心健康养老。本次实践项目以“社区老年人防跌倒”为主题,以小组学习、讲练结合为手段,并融入了骨质疏松、健骨食疗等老年人关心的话题,充分体现了实践团尊老爱老、助老为老的青年担当。
突击队项目包含跌倒的危害性、跌倒的危险因素、居家和户外跌倒危险因素识别、户外跌倒后的应对、老年人的推荐锻炼时段、下肢锻炼的重要性、骨质疏松的识别及预防、强筋健骨食疗等多个主题宣讲,以及日常生活功能锻炼、毛巾操教学的实操活动。项目服务达269人次,覆盖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湖街道兵房社区、唐阁社区、龙湖社区三个社区。社区长者参与度高、积极性高,对活动评价好,一些长者还与突击队成员结下了深厚情谊。
广东药科大学“艺脉相承”突击队
(健康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艺脉相承”突击队前往怀集县岗坪镇开展“百千万工程”项目暨暑期“三下乡”、“投身乡村振兴 助力健康中国”专项实践、“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下乡行”专项实践。
突击队了解到,岗坪切粉曾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但宣传仅局限在粤西地区,因此希望拓宽岗坪切粉的线上宣传渠道。目前突击队通过为期6天的下乡实践,初步掌握了岗坪切粉的生产流程、产品特色等基本信息。
7月9日,突击队来到黎氏切粉厂进行参观学习、采访工厂负责人并拍摄宣传片。7月12日,团队在小红书平台开展线上助农直播,取得了较好流量,有效扩大岗坪切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东药科大学“义路康伴”突击队
(健康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义路康伴”突击队成员来自中医学院、中药学院、护理学院以及健康学院,旨在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云浮市银龄长者和青少年们提升健康素养。
突击队以“中医健康养老,健康伴随你我他”为主题,在云浮市榃容村、云浮市云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一养老都杨敬老院以及河口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5的志愿服务活动,既传播了艾灸、传统保健操以及常见老年病的保健知识,也积极宣讲急救知识,以及脊柱侧弯筛查、开展眼睛保护的重要性等,干货十足。
广东药科大学“岐医之行”突击队
(中医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岐医之行”突击队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针康“推济天下”分队,前往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开展为期6天的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中医义诊及传统功法学习、走访调研、义教活动等,旨在提高当地居民防病保健意识、开拓小学生视野,为基层医疗赋能。
突击队成员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为约250位居民开展义诊、八段锦教学以及“防近视”“防性侵”“防霸凌”三个主题的义教活动,并对当地中小学生开展视力健康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团队评估采用推拿穴位疗法,对当地中小学生的视力进行干预改善,为推进中医药文化深入基层和乡村健康事业尽绵薄之力。
广东药科大学“润才助乡”突击队
(医药商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润才助乡”突击队由10名来自不同学院专业的学生组成。10个日夜,团队扎根在怀集县幸福街道大龙村里,期望助力怀集县厘竹产业发展与乡村文化保育。
团队成员凭借多元创新精神和跨学科合作能力,走访当地各类型竹厂,以“访谈+问卷”形式与企业、工人、农户密切沟通。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在工人指导下参与了厘竹的砍伐与加工,体验运竹下山、拣竹、压直、漂洗等,对当地厘竹产业有了较深入了解。
同时,团队走进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乡村暑期安全宣传教育,有效提高当地青少年安全意识。
广东药科大学“赤韵诗洞”突击队
(医药商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赤韵诗洞”突击队的活动主题是怀集诗洞镇、永固镇红色文旅现状调研及研学路线体验设计。
实践活动中,突击队成员对诗洞镇、永固镇及附近村镇居民进行了红色文化了解度调查,而后发放、讲解相关宣传资料。此外,以“红色文化走入中小学课堂”为切入点,让更多的青年了解并弘扬当地文化,并对当地老人进行采访,深度挖掘红色历史,设计相关文化研学路线;采用直播与短视频宣传方式,助力当地文创产品销售及市场拓宽。
广东药科大学“助推南药”突击队
(医药商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助推南药”突击队汇聚经济学、中药栽培、中医学、食品科学等专业的14名学生,与广东省化州市播扬镇结队,助推南药产业发展。
团队特色在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文水村化橘红示范基地,了解种植困难、农民经验、作物生长环境,为科学种植方案提供一手资料。走访红山村南药种植户,倾听民声,获取实践经验。多方联动,与当地政府、村委会、种植户共同探索南药产业发展新路径。
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民、访谈种植户,团队发现红山村南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品种选择难、技术不足、病虫害问题和终端销售薄弱等。成员们利用专业知识,积极为红山村南药发展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推广金钱草、化橘红等主要南药作物。
广东药科大学“少儿编程”突击队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少儿编程”突击队深入怀集县下帅乡黄翰村,以Scratch编程为特色,激发儿童编程兴趣,并调研黄翰村教育需求,促进科技与教育融合。
团队依托深厚研究基础与课程体系,专注于提升黄翰村少儿编程教育,加速村中信息化教育步伐。团队不仅传授Scratch编程知识,激发孩子们创作热情,还培养了当地孩子逻辑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
孩子们通过编程创作小故事与游戏,既丰富了学习生活,也拥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此次探索性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价值,促进乡村编程教育发展。
广东药科大学“星肠相连”突击队
(外国语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星肠相连”突击队心系孤独症群体,致力于肠菌移植治疗孤独症的科普知识宣讲,让患儿家庭了解这一前沿疗法的科学原理与良好临床效果。
本次暑期实践,团队成员来到一家医院、两所特教学校和三个社区,通过举办公益讲座、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惠及60余个孤独症家庭,回收有效问卷61份,助力怀集地区形成孤独症康复融合生态。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承初心,不断探索创新,为孤独症患儿的康复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广东药科大学“药翼青山”突击队
(药学院、临床药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药翼青山”突击队前往肇庆怀集和汕头龙湖,开展红色基地的深入调研活动。
在怀集县永固镇革命老区村宿安村,团队成员追寻植启芬、陈如杰等一大批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在谢易初级中学,突击队开展红色文化宣讲课,引导学生们学习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
突击队还前往了汕头市东征军革命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策略和文化整合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地方红色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专业意见和建议。
广东药科大学“扶瑶植上”突击队
(药学院、临床药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扶瑶植上”突击队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成功开展了一系列瑶医瑶药宣传及调研活动。
在连南,突击队采访连南中医院领导和瑶医师傅,并走访慰问油岭瑶寨当地村民及瑶医、瑶药师傅等,了解到目前瑶医瑶药在传承和发展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收集到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创“瑶医故事集”新媒体栏目,期望为瑶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机遇。
广东药科大学“药源桑启”突击队
(教学实验中心)
这个暑假,广东药科大学“药源桑启”突击队来到罗定市太平镇双角村开展蚕桑特色产业调研,期望开发蚕桑副产品的保健、美肤效用,助力当地拓宽中药研发新思路。
突击队实地考察了当地规模较大的蚕桑养殖场及蚕桑专业合作社,走访了蚕桑养殖户,发现目前当地冬季的桑叶、小蚕沙的开发利用率较低,只有极少量用于茶饮;而桑枝、大龄蚕沙的开发利用率几乎为零。因此,团队建议当地应多层次开发、完善蚕桑产业链,增强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
此外,突击队在双角小学开展了以“传承中医药文化+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义教活动,增强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帮助他们树立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广东药科大学“心灵摆渡”突击队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心灵摆渡”突击队汇聚了来自6个学院、9个不同专业的成员,成员们深入云浮罗定,成功举办了“青春云浮·益起来”公益夏令营,为留守儿童进行生命科学知识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结合实践与理论,通过手工、美术、户外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安排亲子活动,加强家庭互动。
夏令营期间,团队积极开展社区宣传和家访,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当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当地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有效提升了社区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团队将夏令营精彩瞬间制作成视频上传至网络,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范围,吸引了更多人关注。
广东药科大学“健康振乡”突击队
(公共卫生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健康振乡”突击队于2024年7月深入广东省罗定市龙湾镇,以“医心为民,攻疾防患”为主题,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已覆盖龙湾镇大石村、南充村、棠棣村、金充村、垌旺村等5个行政村,受益村民近9000人。
突击队以慢性病基线调查为核心,结合健康服务体系调研、健康宣教、健康义诊、南药文化宣传、资助政策宣传等活动,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服务模式,助力龙湾镇构建科学、系统的健康促进和慢性病防控体系。
调查初步结果显示,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龙湾镇慢性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健康干预与政策制定提供支撑。此外,团队在当地开展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广东药科大学“燃青医韵”突击队
(中医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燃青医韵”突击队团队成员由12名中医学、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学生组成,以“薪火相传红医韵,医心为民送健康”为主题,走进罗定市素龙街道凤西村委会开展活动。
突击队主要为村民进行健康义诊服务,科普健康知识;进行八段锦教学,开展养生小课堂,提高村民的就诊意识和健康保健能力等。此外,开展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知识科普夏令营系列活动,通过制作中药香囊、古法山楂丸、中药材标本辨识,开展团扇绘画等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到红色文化与中医药文化。
广东药科大学“狮韵文潮”突击队
(医药化工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狮韵文潮”突击队的10位成员中有多位成员来自潮汕地区,对当地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且熟悉当地方言,方便项目进行。团队前往汕尾市陆丰市进行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当地保护和传承虎狮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团队通过走访当地居民、设置问卷调研、参观合顺龙狮武术培训馆、观看虎狮表演等多种方式,了解海陆丰独有的虎狮技艺,并通过跟学的方式,亲身体验其独特魅力。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拍摄宣传片、制作科普推文,让虎狮文化走出汕尾,让更多人认识虎狮、关注虎狮、爱上虎狮。
广东药科大学“青藤护宠”突击队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青藤护宠”突击队前往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水心村,聚焦水心村种植规模最大的中草药——广金钱草,开展了驻村调研、实地劳作等活动。
通过走访调研,成员了解到当地金钱草种植情况以及产销链,调研结果将为乡村金钱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以金钱草为载体,突击队结合微生物发酵技术,建议研发含金钱草的发酵中药宠物营养膏,为延长乡村金钱草产业链提供新思路。
此外,突击队还为当地独居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开展爱心义工活动,受到群众欢迎。
广东药科大学“南桂司晨”突击队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南桂司晨”突击队深入罗定市榃滨镇,探索百年肉桂的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突击队参观了当地的肉桂产业展示厅以及榃滨示范型肉桂主题公园,并来到肉鸡特色养殖基地——三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表示,他们创新实行林下养殖模式,将肉鸡放养于肉桂林中,有效缩短了肉鸡的出栏周期,使得肉鸡品质上乘。这一模式养殖出来的鸡颇受欢迎,主要外销到北京等城市,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打响了肉桂知名度。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对当地肉桂产业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了解。
广东药科大学“努力变更好”突击队
(医药商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努力变更好”突击队由五位同学和一位老师组成当地实践小队,其他成员进行线上辅助。成员们前往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开展社会实践,与当地金山街道办进行项目对接。
7月22日早上,突击队成员在金山街道帮助进行“防麻精药品滥用”宣传活动,向当地民众讲解毒品的危害,组织有奖问答,与群众积极互动。随后突击队前往“里麻村革命史迹陈列展”,缅怀高州革命先烈,学习当地的革命历史。下午,突击队成员前往米塘村,为当地困难老人进行艾灸和血压测量等简易体检,并科普健康知识等。
广东药科大学“罗定墙绘之韵”突击队
(医药商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罗定墙绘之韵”突击队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展现乡村振兴的活力与魅力。突击队成员深入罗定乡村,与当地居民沟通,了解他们的故事和当地文化特色,在当地创作出色彩鲜明、富有创意的壁画,展现乡村自然风光、农耕生活和传统习俗,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呈现乡村发展新面貌。
该项目不仅美化了当地环境,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为公共空间增添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广东药科大学“星火相传”突击队
(外国语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星火相传”突击队以“双语讲中药文化”为核心,结合当地特色产品和文化,在罗定龙湾镇和榃滨镇开展双语中药文化课程和罗定肉桂双语直播带货,用英语讲好中药故事和罗定故事。
突击队成员围绕罗定市的乡土印记,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双语文化公益夏令营活动,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罗定肉桂”“罗定八排山”“罗定文塔”“长岗坡渡槽”等。突击队成员还着力介绍“肉桂”的种植、制作、功效及其衍生产品,通过实地走访、探索桂皮加工厂,挖掘罗定人与肉桂的故事,以“双语直播带货”助力打造地标产品的“新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广东药科大学“鱼乐无穷”突击队
(外国语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鱼乐无穷”突击队服务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湾口村,通过“讲好鱼的故事”宣传视频和线上直播,积极宣传鳗鱼和提高鳗鱼产品品牌知名度。
基于“一村一品”品牌,团队制作了一部珠海乾务鳗鱼产品的双语宣传片,向海内外推广当地特色产业。同时,通过视频号平台为珠海乾务镇乡村特色产品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开辟新的销售渠道,播放量近万,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此外,团队在湾口村党群服务中心举办英语课堂志愿教学活动,提升了村里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广东药科大学“寻味怀集”突击队
(食品科学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寻味怀集”突击队依托食品学科专业优势,聚焦怀集县特色农副产品高值化利用与推广需求,提出“产品升级+营销升级”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桥头镇“青燕归巢新农人”网红直播助农孵化基地,突击队与“直播达人”进行深入交流,计划与当地合作推广“玉米饼”和“玉米蛋酥”两款特色产品,助力其走向更广阔市场。
依托“怀集人网”视频号,突击队开展助农直播活动,直播累计观看人数3046人,点赞量超2.6万,成交金额近5000元,创该平台近三个月直播销售额新高。此外,突击队还前往两家企业调研,向企业提出了不同味型六十日黄菜产品的研发建议。
广东药科大学“彩墨‘绘’乡村”突击队
(校团委)
广东药科大学“彩墨‘绘’乡村”突击队依托绘画功底,前往云浮罗定市榃滨镇,运用墙绘艺术为乡村披上“华服”。
队员们历时7天,在约300平方米的墙面、近50个轮胎和柱墩上绘画,作品风格多样,充满活力,与乡村环境相映成趣,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赏。墙绘不仅美化环境、提升村庄魅力,还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李欢 洪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