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在仁家村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农产品推介活动暨联村公司揭牌仪式。活动旨在不断提升赤坑番薯在市场上的影响力、竞争力,擦亮“赤坑番薯”金字招牌,打造具有区域知名度的“番薯名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加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此次活动坚持“镇村联动、多村合作、产业抱团”理念,设置了番薯文化长廊、农产品助农直播区、美食品尝区、农产品展示展销区,集中展示了仁家1号冰淇淋番薯、番薯粉、咸鸭蛋、咸菜、油占米等几十个农特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选购。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赤坑番薯种植历史悠久,因皮滑肉润、软糯绵密、入口即化、味胜甘栗而广受赞誉。“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赤坑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锚定农业强镇建设目标,将番薯产业纳入省典型镇建设规划“3+N”农业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积极培育赤坑番薯产业。2024年,全镇番薯种植面积约8000亩,年产量达1.6万吨,直接产值突破8000万元,冰淇淋、西瓜红等优良品种广泛栽植,成功培育赤坑香薯、仁家1号等本土品牌。
仪式上,海丰县委常委陈健雄指出,产业发展,品牌先行,农业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海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先后打造油占米、金针菜、莲花山茶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累计培育29个国家级、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21个粤字号农产品品牌,荣获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殊荣,推动海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各地各部门要抢抓“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机遇,围绕落实“明珠系列”攻坚行动,坚持“兴一个品牌、带一批产业、强一方经济”发展思路,始终把“培育海丰品牌、打造海丰品牌、唱响海丰品牌”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紧盯不放、紧抓在手,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还举办了海丰县赤坑联村带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仪式。该公司由赤坑镇政府牵头主导,联合7个示范带沿线村、省典型村经联社共同创办成立,创新推出“联村带农”模式,旨在通过共享资源和合作发展,打通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链条,壮大特色产业,激发商标、专利、技术、管理等要素活力,促进产业升级,逐步打造集培苗、种植、销售、加工、仓储和物流为一体的“红薯小镇”新地标。
“此次成立联村公司,是我镇探索典型村带动、乡村公司经营、壮大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公司成立后,将有效整合近万亩农田、果园和养殖水域,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为村集体收入、农民增收、群众就业注入内在动力。”赤坑镇党委书记刘锦琪表示,接下来,联村公司将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确保“村村有股份、村村享红利”。
“联村公司将以‘创新、协同、共赢’为价值观,以市场化经营为导向,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进一步打通生产供应链。”赤坑镇联村公司总经理郑业权说。
近年来,赤坑镇积极谋划“四位一体”农业产业布局,围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三大农业”,发展荔枝、水稻、蔬菜、红薯、柠檬、水产养殖“六大产业”,通过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化“农文旅”融合,持续擦亮“研学+”“红色+”现代农业品牌,有效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先后培育赤坑荔枝、海丰油占米、海丰白虾、海丰罗氏沼虾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建成省级“菜篮子”基地5个,融湾“菜篮子”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各1个,是全市唯一入选创建2024年全国农业强镇的乡镇,获得了全省荔枝科技产业示范镇创建称号。目前,全镇21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超过10万元,12个村(社区)超过50万元。
南方+记者 陈欣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