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会|全力以赴打好“四大战役” 推动英德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作者 焦莹;陈咏怀 2025-01-15 16:55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总结与展望是这个时刻的重要议题之一。1月15日上午,中共英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该市文化艺术中心召开,英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翟永鸣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汇报,并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会议提出,2025年,英德将锚定“加快迈入全国百强县、争创广东省农业第一大县、打造省级研学标杆城市”三大目标,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推动英德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多以新思路‘破题’、多想新办法‘破冰’、多谋新举措‘破局’,坚决打赢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大战役’,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向稳向好势头,为‘十四五’规划的完成画上圆满句号,为‘十五五’规划的开篇奠定坚实基础。”翟永鸣强调。

多项数据位列清远各县(市、区)第一

过去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英德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清远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出“两稳、两高、两好”的特点。

“两稳”:一是经济大盘稳。前三季度英德市实现生产总值325.6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在清远市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9.3%、15.5%、1.2%。二是社会民生稳。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3万元,同比增长5.2%。1-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2%,物价运行保持总体稳定。全年完成十项民生支出72.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79%。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5场次,提供岗位近2.1万个(次),促进新增就业7923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20人。

“两高”:一是农林牧渔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132.2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在清远市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左右,实现连续五年高速增长。二是工业增长面保持较高水平。1-11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8.5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在清远市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超六成工业行业大类实现正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1.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94个百分点。

“两好”:一是商业贸易好于预期。面对内需不足的严峻形势,商贸领域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11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2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1.9亿元,同比增长7.9%。新增商贸业入库企业18家,增幅同比提高125%。二是企业效益回升向好。1-11月,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1.9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同比增长47.8%。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9.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37%。

打好“四大战役”力促经济发展向稳向好

在此次经济工作会议中,总结英德发展成效的同时,也明确指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经济稳增长难度加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空前、民生改善存在不足等短板和困难挑战。

风正时济,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为此,2025年,英德市将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上述“三大目标”,英德将全力以赴打好“四大战役”:

——紧盯六个关键,全力打好经济增长攻坚战。

提升招商引资效能,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为导向,加大基础性、战略性新兴行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力争新签约项目4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60亿元以上。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国能清远电厂(二期)、白面石矿区等15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力促东顺精细化工二期等20个储备项目动工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提速扩量。集中力量推动省级、清远市级和本级35个年度重点项目多投快建,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水利等领域债券项目和建筑业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充分发挥黄茅峡水库工程等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将债券资金、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涉农资金转化为有效投资。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深入推进“两新”工作,引导经营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商品促销活动,提振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新天地、和平路、建设路等商圈联动发展,培育壮大直播电商、夜间经济、新零售等新型消费,推进商超、餐饮企业“线上+线下”融合,不断激发消费活力。

深入实施“五外联动”,大力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推动阿斯凯莫化工、佳美达等企业的增资扩产项目落地。“一对一”做好联系服务工作,推动佳纳、稀美、奥克莱、卓佳等企业稳定进出口贸易,大力支持凯莉贸易等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鼓励汉威泰、伟源塑胶等企业布局海外新兴市场,壮大英德红茶、麻竹笋等重要农产品外贸规模,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确保财税金融稳健运行,加强建筑业、房地产业、英德红茶、麻竹笋等重点行业领域和银坑矿区等重大项目税源管控,依法依规清理欠税,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和专责小组工作制度,促进招商引资、项目立项等信息共享,深化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平台运用,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和“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增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合力。

——聚焦五个重点,全力打好产业发展突围战。

壮大新型工业规模。深入实施工业产业“百千计划”,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美妆日化、现代轻工等重点产业短链拉长、弱链加固、堵点打通,培育壮大新型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国能清远电厂、海螺水泥、粤北钢铁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引导佳纳、稀美、广康等企业开展生产线设备更新改造,力争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以上。大力支持存量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企业“小升规”1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以上、“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

提升农业发展质效。深化“2+2+N”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力争英德红茶综合产值突破百亿,西牛麻竹笋综合产值实现较好增长;持续壮大丝苗米、清远鸡产业规模,梯度打造豆制品、蚕桑、水产、肉鸽等十亿级、五十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发展载体,积极申报西牛麻竹笋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抓好以绿色食品深加工专业园区为核心区的“补改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

激发文旅产业活力。深入挖掘北江沿线文旅资源,推动水边温泉度假及沿江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动工建设,加快江岸天晟阁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二期工程落地建设,整合串联浈阳坊、白水寨、宝晶宫等景点,持续激发“水经济”发展活力;科学发展乡村民宿新业态,培育壮大乡村酒店产业和生态康养产业,推动英西峰林德高信T三有机茶园茶文化酒店(一期)等项目竣工运营,深耕热气球、动力伞、航空飞行等“低空经济+旅游”新赛道,加快打造“英西峰林走廊”文旅新高地。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连樟样板区改革试验和浛洸镇省级城乡融合发展中心镇试点建设,全力抓好农村“三块地”改革、乡村运营等重点工作,促进市镇村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推深做实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完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制度规则,促进国有资本流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全力抓好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高新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完善园区生活设施配套,促进园区生产、居住等功能区域与周边镇街互联互通,为企业发展、项目招引创造更优条件;大力支持广德产业园优化调整园区发展空间,激发“产城人”融合发展活力;抓好化工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和封闭化管理,加快应急池、三级闸阀、空气自动监测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英红园精细化工基地、白沙涂料及涂料配套基地创建较低安全风险等级化工园区,巩固拓展化工园区稀缺性优势。

——聚力四个抓手,全力打好惠民利民主动战。

抓好“百千万工程”。用足用好协作帮扶力量,全力推动建筑业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双百行动”校县合作共建、企业与典型村结对帮扶等领域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蓄势赋能;以“比学赶超”创建工作为抓手,完成“13+37”个典型村共101个项目建设,持续激发镇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扎实抓好“百千万工程”典型线路建设,动员群众深度参与重点路段沿线风貌管控和环境整治,打造镇村建设展示窗口。

抓好绿美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绿美英德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4.31万亩、森林抚育5.25万亩;扎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先行示范点建设,积极打造麻竹、油茶、林菌等示范基地,增加优质木材和特色林产品有效供给。

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石门台饮用水工程项目(二期)建成投用,稳步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科学谋划连江(英德)灌区项目;抓紧抓实教育项目建设,推动市职校迁建项目、英红三小重建教学楼等项目如期竣工,积极推进市区高塘区域新建高中项目,支持广德产业园与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共建园区学校;抓好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国道G358线英城至浛洸段建成通车、浛洸至大湾段动工建设。

抓好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推进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省、清远市级重点专科,力争实现全市乡镇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大力推动市中医院“创三甲”,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高等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夯实三个基础,全力打好组织保障持久战。

全面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城镇燃气、自建房、危化品、工矿商贸、非煤矿山、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全面夯实社会稳定基础。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侦查打击模式,深化“四个一”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机制,加强“交所协作”“警调联动”,持续深入开展“英州夜谈”活动,提升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效能,扎紧扎牢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护网”。

全面夯实要素保障基础。“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制定增容技改、转让转产、协商收回、协议置换等处置措施,多措并举解决征地、拆迁等堵点问题,依法依规处置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推动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有效缓解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南方+记者 焦莹 陈咏怀

通讯员 英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叶剑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