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的快乐”
成为了朱芳雨退役后
在其自媒体平台创作的主题
而这次
“下班模式” 的朱芳雨
从东莞奔赴贵州铜仁
带领东莞劳模篮球队与公益团队
开展了一系列暖心公益活动
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公益与篮球共绘协作新篇
粤黔协作的纽带,在这个7月的贵州群山间愈发紧密。东莞“篮球使者”与东莞公益团队奔赴贵州铜仁,用篮球激情点燃校园与赛场,以助学暖流浸润山区学子心田,在武陵山脉深处续写着 “莞铜一家亲” 的动人篇章。
校园篮球燃情:
以热爱为桥,连起莞铜情谊
7月11日下午,铜仁市民族中学的篮球场化作一片沸腾的海洋,现场气氛欢乐而热烈!“莞爱铜行·莞篮先行”莞铜友好城市篮球文化节暨篮球明星铜仁行活动热烈开场。
作为中国篮球界的传奇人物及全国劳动模范,朱芳雨亲率东莞劳模篮球队,走进铜仁市民族中学篮球场,与学校师生们分享了一场饱含温度与力量的篮球交流盛宴。
看到该校男篮队员的精彩扣篮,朱芳雨带头鼓掌,随后化身导师示范三分投篮,精准命中的瞬间引爆全场。“铜仁市民族中学的篮球传统太亮眼了,女篮全省十七连冠,这份拼搏精神值得点赞!” 他鼓励学子们以球会友,将团队协作融入成长。
在捐赠仪式上,东莞市总工会、市劳模协会、莞篮赛事运营公司、益起来公益服务中心、爱莞家公益服务中心,向学校捐赠了专业篮球装备与 “篮球宝贝劳拉” 文创品。接过礼物的学生们难掩激动,黝黑的脸庞泛起红晕。这些来自千里之外的礼物,承载的不仅是支持,更是东莞对铜仁学子篮球梦想沉甸甸的祝福。
铜仁市民族中学校长宋学超紧握朱芳雨的手,声音激动:“朱指导一行带来的不仅是顶尖球技,更是点燃孩子们热爱与坚持的火种!”
朱芳雨则深情回应:“篮球是共同的热爱语言。我们渴望以‘劳模篮球’为桥,让莞铜协作的情谊在每一次传递、每一次跳跃中扎根生长。”
友谊赛续写温情:
胜负之外,汗水见证同心
7月12日,贵州铜仁体育馆内,莞铜篮球友谊赛比分定格在82:76的,铜仁村BA队以微弱的优势赢得比赛。
但赛场内外,两地球员肩并肩合影、汗水混着笑容的画面,早已超越胜负。朱芳雨在场上精准传切,屡屡撕开防线;铜仁 “苗乡之子” 麻先明的干拔三分则引得观众呐喊震耳。
赛后,朱芳雨向球迷赠送签名篮球,另外,50颗崭新的篮球与20件代表东莞潮玩文化的“篮球宝贝劳拉”文创品郑重移交铜仁市村BA队员及万山区文旅局代表。
铜仁代表则将题有“朱砂系情缘,芳华永长青,雨来梵山后,宏远丹灵新。”藏头诗的朱砂奖杯赠予他,以地标特产见证友谊。
据悉,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总工会与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碧江区、万山区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劳模协会等单位承办的2025“莞铜友好城市篮球文化节暨篮球明星铜仁行”活动,为期3天,除篮球友谊交流赛这场重头戏外,还深度走进铜仁市中南门古城、梵净山等名片景点,感受热闹的松桃村晚、厚重的朱砂文化,举行“公益+”助学行动的捐赠仪式,进一步促进东莞与铜仁两地的篮球文化交流,加强友好城市间的文化纽带。
千里助学暖铜仁:
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与篮球盛宴同步,东莞公益团队深入铜仁10县多个乡镇,7月12日至13日将首批36万元助学金送到270名困境学子手中。
12日至13日,东莞助学团队分头行动、先后奔赴碧江区漾头镇,万山区敖寨乡,江口县怒溪镇,松桃县大坪场镇、蓼皋镇、正大乡、妙隘乡、松桃第三高级中学,印江县罗场中学、罗场小学,思南县大坝场镇、许家坝镇、杨家坳乡,沿河县思渠镇,德江县泉口镇,石阡县聚凤乡、枫香乡,玉屏县田坪镇等10县区展开走访慰问,送去助学金和慰问品。
助学行动背后,是莞铜两地无数爱心力量的汇聚!一等功臣、71岁老兵汤超荣(人称:汤叔)捐出三年抚恤金与慰问金,全家三代人接力助学。在江口县怒溪镇捐助现场,汤叔现场给受捐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讲述当年血染战场、救助战友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深受感动。
受助学生姜婷,这位坚韧的姑娘刚考上海南大学法学硕士,弟弟亦在读高中。“听了汤叔热血参战、保家卫国和‘笨鸟先飞’的故事,我深有共鸣。”姜婷含泪道谢。
江口县怒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紫月说,东莞公益助学团队生动诠释“大爱无疆、善德永存”的精神,希望受捐学生们拼搏进取,有不向命运屈服的拧劲——“身上有光,眼里有爱;眼里有光,身上有劲。”
“感谢东莞不远千里来铜仁捐资助学,善者仁翁之举让人感动。实地走访不仅给予孩子们物质关爱,更是传递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精神。”铜仁市阳光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吴鹏江感慨道。
这份精神在敖寨小学六年级杨婉婷心中生根发芽——这个曾因学费压力想辍学的女孩,如今站在台上坚定地说:“是你们的善款像一束光照进我的世界……等我们长大,也要成为你们这样的人!”
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时间回溯至5月25日,“十县百村千人”的助学行动中,东莞公益团队深入铜仁10个县区、200余个村开展摸排,为349名学子建立成长档案。他们中,有的失去双亲,有的与疾病抗争,有的身处残疾家庭……“我们不仅要解决眼前困难,更要铺就一条成长之路。”东莞市益起来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黄丹的话,道出了公益行动的深远意义。
三年之约,续写山海情。未来3年,该助学行动将通过“经济资助+学业护航+心理赋能”三位一体模式,精准帮扶铜仁市10个县区、200余个村庄的1000名困境学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此次的千人助学行动,由莞铜两地近20家公益机构强强联动规模前所未有,千名学子的资助目标在两地公益协作中尚属首次,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全程陪伴式帮扶开创了长效公益的先河。
来源:东莞发布综合,东莞+、羊城晚报
编辑:陈灿荣
校对:李秀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