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从庄心妍到黄品源演唱会,汕尾文旅如何抓住“行走的GDP”?

作者 陈保良 2025-07-27 19:26
03:17

从庄心妍到黄品源演唱会,汕尾文旅如何抓住“行走的GDP”

“汕尾啊,你可知道我多爱你!”7月26日晚,汕尾体育馆人声鼎沸、人气爆棚,2025黄品源“品味”巡回音乐会在此激情开唱,无数青春记忆在熟悉的旋律中唤醒。

一年前,庄心妍演唱会首次点亮汕尾夜空;如今,当黄品源的巡回音乐会唱响汕尾体育馆,这座滨海之城的脉搏再次因音乐而加速跳动。

对于深圳、广州等大城市而言,举办演唱会如同“家常便饭”。但对于汕尾这座低调的小城而言,这仅是历史上第2场大型商业演唱会。

两场演唱会如同一把“标尺”,丈量着这座城市的治理能力跃升轨迹,也映照出根植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持续焕发新生机。

如何抓住这一波“泼天富贵”,有效发挥“明星效应”,成为汕尾文旅发展的“成长课题”。

“行走的GDP”

服务配套将“消费引擎”点燃

演唱会不仅带来票房收入,还可以带动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系列消费,也被称为“行走的GDP”。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即门票100元的话,将带动周边消费480元。

回望汕尾的2场大型演唱会,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广州、深圳等地区甚至是省外的歌迷朋友不惜“奔赴千里”。而当演唱会的观众产生消费需求时,其周边消费的便利性与可得性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满足消费能力强的“过夜客”。在汕尾体育馆附近3公里范围内,汕尾新品清湖酒店等数十家系列精品酒店应有尽有。今年4月,浩辉希尔顿花园酒店全新开业,面朝美丽的品清湖畔,120间客房每间都是“海景房”,也成了众多歌迷住宿的不二之选。作为汕尾的重要地标,汕尾星河湾酒店也成了演唱会主办方的“落脚点”,配套服务升级让歌迷朋友住得安心、舒心、暖心。

“吃货”当然也十分受宠。在附近的二马路美食一条街,各具特色的汕尾小吃琳琅满目,美食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烤串滋滋冒油,海鲜肉甜多汁,更有网友评论说:512G的胃在汕尾都吃不够。在汕尾明珠广场、显达广场、信利广场等各大商圈,也让消费者们“买不停手”。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保持在60%以上,除演出票房收入外,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跨城观众普遍在演出地停留1—3天,500元—2000元是跨城观演主流消费区间,形成独特的“3小时撬动72小时”经济效应,汕尾虽起步较晚,但也开始吃到这一波红利。

今年上半年,汕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39.95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全省排名第2位,无论是工业的“硬发展”,还是文化的“软实力”,我们都看到了迎头直上的“汕尾速度”。

随着城市的服务配套快速升级,汕尾也为演唱会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和贴心的“软件”,周边酒店、餐饮、文创等产业实现几何级的营收增长,这也恰好迎合了“暑假游”的旺季需求,彻底将“消费引擎”点燃,实现“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

“疗愈的专家号”

沉浸体验把“情绪价值”拉满

“我来看的不是演唱会,这是我挂的‘专家号’。”这是众多网友对于演唱会的真实共鸣。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去班味”成为流行的网红词,而演唱会也正是人们情绪释放的窗口之一。

“汕尾的‘小薇’,你们好呀!”当黄品源热情的问候响起,全场欢呼声与掌声接连不断,不同地域的人群在音乐中同频共振,这是源自内心的文化认同,演唱会现场已然成为人们重要的情感聚集地。

消费选择背后,是人们“情绪价值优先”的消费逻辑,这也是演唱会成为“疗愈的专家号”的情感回声。

大城市的人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往往伴随着更大的压力,所以“大城市的人跑到小城市散心旅游”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里有他们需要的“慢生活”。而对于汕尾文旅而言,这是巨大的机遇,因为,汕尾有很多“疗愈的专家号”。

汕尾热门“专家号”无疑是“大海主任”。455公里蜿蜒的海岸线上,你可以在红海湾的浪尖驭板飞驰,溅起十五运会的激情浪花;在蓝海豚的游艇中,你也可以邂逅“跳岛游”的浪漫;在金町湾旅游度假区的海滩上,滑翔伞、摩托艇、皮划艇等各式水上运动让你流连忘返……所有的这些“蓝色浪漫”,都会成为治愈人心,净化灵魂的“良药”。

受欢迎的“专家号”还有“咖啡主任”。当夕阳将海湾染成熔金,面朝大海的咖啡馆成了年轻人的“情绪港湾”。

在屿仔岛旧船厂旁的网红打卡地“山与咖啡”,将渔村老宅改造为复合型文化驿站,让传统渔村焕发年轻活力;“古堡咖啡”让废弃的发电站成了网红点,一天能卖出4000多杯饮品,单日顾客最高超8000人次,营业额近25万元;被网友称作“韩国济州岛”的汕尾市浮日湾旅游景区,打造集咖啡、民宿、冲浪运动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项目……咖啡的苦涩恰好与人生的苦闷对冲,而汕尾贩卖的不仅是咖啡,更是稀缺的景观与沉浸的情绪价值,正逐渐成为青春汇聚共生的“新场域”。

演唱会的火爆源于其提供的“情绪价值”,而在汕尾,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小而美的“情绪药包”,这是这座滨海小城最宝贵的淳朴与自然。

“治理的考试题”

城市品牌让“潮流IP”出圈

从沉浸式观演到情绪释放,从“抢演”大战到行业高质量发展,演唱会的价值或许在于,它既是当代人情感的出口,也是城市更新优化的入口。对于汕尾而言,这也是一道“治理的考试题”。

“汕尾真的非常支持我们的这场演出,包括文广旅体局、公安、交通等各个部门,还有体育场馆,从住宿、餐饮、交通、场地等各个方面都尽可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黄品源“品味”巡回音乐会相关负责人张泷艺切实感受到汕尾的认真与热情。

从交通管控到秩序维护,从人员调动到组织安排,从节目效果到观众体验,每一个环节汕尾都尽可能做到极致,付出了“百分百”的真心,为观众带来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

大型体育赛事和演唱会在场馆需求上体现出一定的共性,比如舞台大小、座位数量、转播需求等,因此绝大多数大型演唱会都会放在体育场馆举办。从这2场演唱会来看,汕尾其实是完全具备举办大型演唱会的实力,而未来则需完善更多的细节,比如停车管控的问题、宣传推广的模式等等。

在打开“演唱会市场”的过程中,汕尾文旅也把目光“瞄准”各大“家乡明星”。亮相央视的姚晓棠、全国巡演的“五条人”等一系列知名歌手明星,纷纷为汕尾助力打call。

去年,庄心妍不仅献歌汕尾,还积极响应绿美生态建设号召,身体力行践行绿美生态理念,助力陆丰绿美生态建设。今年,中国内地青年演员、汕尾文旅推荐官曾舜晞与卓紫深情演唱的《汕尾谣》MV也火爆上线,全网传播流量更是达到千万级别。

随着汕尾的城市品牌不断优化,其“潮流IP”也在实现跃迁,吸引更多文人、艺人、名人推介汕尾,逐渐被更多人看到。

演唱会绝非孤立的文化消费,而是城市文旅转型的战略支点。对汕尾而言,以音乐为媒介,链动海洋资源、非遗底蕴与区域协作,方能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在未来,汕尾近期可借势十五运推广“赛事+演唱会”等系列主题活动;长期则需构建“创作-演出-消费-衍生”全产业链,方能在湾区文旅竞争中实现从“滨海观光”到“明星观演”的质变。

对于演唱会经济的探索发展,汕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汕尾步履不停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让我们共同期待,汕尾文旅未来的“行走的GDP”。

采写/摄影/视频:南方+记者 陈保良

编辑 魏楠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