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缅怀方荣翔先生对京剧艺术传承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弘扬其德艺双馨的精神,鼓舞感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向方荣翔先生学习,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与山东省京剧院共同承办系列纪念活动,为广大戏迷奉上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方荣翔先生的艺术人生堪称传奇。他六岁学艺,八岁拜尚小云先生为师,后又先后受教于骆连翔、张鑫奎等京剧名家,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1941年拜裘盛戎先生为师,从此全身心投入到裘派艺术的钻研之中,成为裘派艺术最杰出的传人之一。方荣翔先生曾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并赴朝鲜7年,其间多次立功并两次被授予“二级勋章”。1958年回国转业到山东省京剧团(现山东省京剧院)工作,历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和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京剧团副团长等职务。1989年4月22日因病逝世,享年63岁。
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方荣翔先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与执着的精神。他不仅全面继承了裘派艺术的精髓,更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氏裘韵”。裘派以唱腔浑厚苍劲、表演沉稳大气著称,方荣翔先生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让唱腔更具层次感与感染力。他的嗓音条件得天独厚,音色圆润饱满,高低音转换自如,演唱时既能展现出裘派特有的雄浑气势,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听来韵味无穷。
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方荣翔先生主演了《铡美案》《将相和》《姚期》《龙凤阁》《白良关》《打銮驾》《探阴山》《赤桑镇》《盗御马》《除三害》《刺王僚》《锁五龙》《捉放曹》《审潘洪》等传统剧目,以及《奇袭白虎团》《雪花飘》等现代剧目,成功塑造了无数个性格鲜明、神采各异、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在传统剧目中,《铡美案》中的包拯,他通过威严的唱腔与刚正的身段,将包拯的铁面无私与为民做主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将相和》中的廉颇,从最初的傲慢自负到后来的负荆请罪,他凭借精湛的表演,将人物的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廉颇的豪爽与知错能改。而在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中,他饰演的志愿军战士,更是将军人的英勇无畏与革命热情演绎得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到之处皆引起轰动。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剧场,还是在偏远的乡村戏台,他都以同样饱满的热情投入表演,用精湛的技艺征服了无数观众。他的艺术不仅在国内声名远扬,在海外也备受赞誉,为京剧艺术的传播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表演视频与录音资料,成为后人学习京剧、研究裘派艺术的珍贵教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从业者。
而他的高尚品德同样值得称颂,作为共产党员,他坚守党的文艺方针,深入到工矿、农村、部队演出,真正实现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哪怕晚年身患重病,依然心系舞台与观众,1988年被原文化部授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称号,实至名归。
此次纪念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将全方位展现方荣翔先生的艺术成就与精神风貌。
7月15日,纪念方荣翔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艺术家、戏曲理论家、学者以及方荣翔先生的亲友、弟子将齐聚一堂。大家共同回顾了方荣翔先生的艺术历程,深入探讨其艺术成就的形成、“方氏裘韵”的独特风格,以及裘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道。这场座谈会成为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为京剧艺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7月18日19:30,山东省会大剧院将上演“纪念方荣翔先生诞辰100周年京剧名家演唱会”。此次演唱会可谓星光熠熠,孟广禄、杜镇杰、唐元才、李宏图、张慧芳、魏积军、胡文阁、张建峰、常春生、窦晓璇、谭正岩等老中青三代京剧名家将登台献艺,方荣翔先生的嫡孙、裘派传人方旭等后起之秀也将加盟其中。他们将带来《探阴山》《珠帘寨》《穆桂英挂帅》《将相和》等二十余出经典剧目的核心唱段,既有裘派的雄浑大气,也有其他流派的独特韵味,为观众打造一场视听盛宴,用京剧艺术致敬大师。
7月19日19:00,梨园大戏院将推出“纪念方荣翔先生诞辰100周年京剧折子戏专场演出”。专场精选了多折方荣翔先生生前的代表剧目,如《遇皇后·打龙袍》《探阴山》《铡美案》等。演员们将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精准还原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力求再现方荣翔先生当年的舞台风采,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方氏裘韵”的独特魅力。
百年时光,艺魂长青。方荣翔先生的身影虽已远去,但他那醇厚悠长的声腔、撼人心魄的表演、德艺双馨的风骨,早已融入京剧的血脉,化为永恒。此次系列纪念活动,不仅是对方荣翔先生的深切缅怀与崇高致敬,更是传承和弘扬京剧艺术的重要举措。它为京剧界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方荣翔先生的德艺双馨,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相信在这样的活动推动下,京剧艺术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方荣翔先生的精神也将永远流传。
(大众新闻记者 齐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