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突然“咯噔”一下、感到心慌气短、觉得心跳“漏了”一拍……看似小症状,其实可能是心律失常发出的警报。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心律失常科主任医师李晋新表示,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临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会单独发病,也可能并发于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察觉发病信号,要及时就医。如今,针对岭南地区心血管疾病和心律失常的病机特点,中医总结并应用中西医结合全程特色诊疗方案。
在中医学领域,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乱跳,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征。
李晋新介绍,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心悸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心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心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转为怔忡。
他解释,心悸、怔忡是常见病证之一,既可为仅发于心系的病变,也可能是由其他脏腑病变波及于心系的多脏腑病证,如胸痹、眩晕、厥脱、喘证等其他病证的临床表现之一。
如何应对这类疾病?
李晋新介绍,广东省中医院心律失常专科致力于心悸怔忡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对不同病机,从舌苔脉象、气血经络、虚实表里、阴阳寒热等不同维度辨识不同的证候分型,针对不同病因基础、心悸怔忡进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特殊环节进行重点干预,逐步形成了心悸怔忡的病症结合理论体系,发展了心律失常五脏相关诊治理论体系,总结并应用中西医结合全程特色诊疗方案。
“尤其针对岭南地区心血管疾病和心律失常的病机特点,采用特异性治法体系。在名老中医指导下,广中医人不断积累经验,拓展出采用中药方剂、耳针、腹针、体针、穴位贴敷、沐足等结合药膳调理综合治疗心律失常的诸多方略,取得很好疗效。”他说。
在西医治疗方法上,李晋新介绍,绝大部分的心律失常疾病都可以首选射频消融这类微创手术, 85%到90%的室性早搏患者可达到治愈或极大程度的缓解,特发性室早、室速的根治率达到90到98%;对于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是唯一安全首选的解决办法;此外,对于有心脏病基础,有饮酒、咖啡、劳累、熬夜、生气、激动、甲亢、贫血、心衰等诱因的疾病,需要针对性用药。
科室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坐落于广州市番禺区环境优美的大学城内,拥有床位2000张,心脏电生理导管室引进国际最先进的三维标测系统、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最新型飞利浦大型C臂心血管造影机等设备。心律失常诊疗专科位于第一住院楼五楼,作为“南粤杏林第一家”的大型综合性三甲中医院的心律失常诊疗中心,致力于中西医“症病结合”之道解决疑难危重病,尤其致力于心律失常相关疾病的诊治及研究工作。
倡导中西医并重、中西医优势互补。近些年常规开展的阵发性室上速、房扑、特发性室速、频发室早的消融达万余例,成功率达到90%98%。对于复杂类型心律失常:长程持续性房颤、瘢痕性房扑、心衰合并房颤、换瓣术后房颤房扑、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射频消融技术,难度和成功率在全国居于前列。在器械治疗领域,开展治疗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的三腔双室同步起搏器(CRT-P.CRT-D)以及治疗恶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ICD)植入手术,技术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
除此之外,对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瓣膜病、晕厥等疾病的诊疗,开展了一系列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及随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直立倾斜试验、食道电生理检查等。
南方+记者 吴雅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