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夏粮有关数据,夏粮稳产丰收,能否介绍下具体情况?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就此提问。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监督检查司司长王乐君回应表示,这一季夏粮生产一波三折,但经过各方面努力,夏粮稳住了产量,实现了稳产增收,是第二高产年份。
王乐君介绍,夏粮是第一季粮食,在全年粮食产量中占了两成多。夏粮主要是口粮小麦。今年25个有夏粮生产任务的省份中,20个省的播种面积增加;今年夏粮的亩产375.6公斤,比去年略有增加,增加了0.1公斤,来之不易。
“这来之不易。”王乐君介绍,夏粮生产克服了局部较重旱情影响,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稳住了产量,实现了稳产丰收,是第二高产年份。
今年春夏,河南等地旱情较重,夏粮因灾减产。王乐君表示,这一季夏粮生产可谓是一波三折,去年秋季到今年早春,主要产区墒情较足,小麦苗情基础好,但进入中后期,河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快速发展,局地小麦苗情逆转,对产量造成影响,特别是一些旱地小麦产量减幅较大。最终受旱较重的河南减产了7.1亿斤、陕西减产2.9亿斤。
王乐君表示,从抗旱效果看,各地应对及时有力,稳住了夏粮产量。中央财政提早下拨了16亿元支持小麦“一喷三防”,及时下拨3.76亿元支持抗旱浇麦。农业农村部适时启动了农业抗旱应急响应,派出了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赴一线进行指导,协调有关部门调度水源、人工增雨。全国累计抗旱浇麦3.3亿亩次,小麦“一喷三防”喷防1—2遍,最大程度挽回了灾害损失。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了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
值得关注的是,王乐君表示,农业抗灾能力不断提升、增强了粮食生产的韧性。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全国3.4亿亩冬小麦,完全靠天吃饭的旱地麦仅占两成左右,八成以上有水浇的条件。
同时,农业应急救灾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已建设“平急两用”的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3300多家、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36万支。5月底,针对豫鄂皖大范围强降雨,三省调度机具昼夜作战、协调对口支援,5天抢收小麦超过了1亿亩。
王乐君表示,今年“倒春寒”、洪涝和“干热风”等灾害明显偏轻,病虫害防控到位,加上收获期也没有发生大范围的“烂场雨”,小麦的品质品相好。市场收购主体反映,今年小麦的容重、湿面筋的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均有提升,品质总体上要好于去年。
南方+记者 王诗堃 赵晓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