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茂名市电白区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答卷:地区生产总值406.6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9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36.93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196.79亿元,同比增长3.6%。
半年成绩单稳中向好,有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8%)的“硬数据”,反映出工业投资的高增速与制造业的稳步升级,表明电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已取得突破;也可从诸多数据中透视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乡镇经济、人居环境和基层治理,这些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软变化”,验证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区域协调的赋能效应。
工业投资猛增
新兴产业体系初步成形
纵观半年成绩单,工业投资的数据最具冲击力——上半年,电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8%。
这一数据背后,一方面是重点项目有序落地、有效推进,为发展积蓄动能,另一方面则是新能源、新型储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2025年,电白以“招商跃升年”“项目落地年”为抓手,聚焦交通、水利、能源、民生等关键领域,全力推进71个项重点项目建设。这些项目总投资额达850.3亿元,其中列入2025年的计划投资额为60.9亿元,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升级。
投资动能带动下,电白花大力气打造的新能源、新型储能、新材料产业全链条生态架构已初步成形。
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已投产、动工项目达4个,计划投资总额已达10.5亿元。此外华锂锂电池生产基地等6个总投资4.3亿元的项目也已达成意向,即将入驻标准厂房。电白电子信息产业园园区已有12家规上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9.65亿元, 产业延链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并入选《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电白新材料产业园破土奠基,首批3个动工项目总投资达26.8亿元,推动新材料产业建链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这些项目,未来将打造更为多元的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品矩阵,助力电白制造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跃升。
“百千万工程”显成效
城乡共荣绘新景
在工业投资高歌猛进的同时,城乡发展呈现出另一重生机——电白正借力“百千万工程”强县促镇带村,加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2024年至今,电白区4个典型镇、35个典型村实现强镇强村公司全覆盖,4000余栋农房完成风貌提升。植树造林22万株、283公顷,整治提升城区绿地4.7万平方米,建成美丽庭院8822个。“云上南清”声名渐扬,红花坡田园如诗如画,沙琅镇“美丽圩镇”“寨头花城广场”等项目展现出乡村发展的崭新风貌。
“乡村振兴微工厂”模式在全区铺开,农业、服装、电子组装等产业的小型加工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500余家乡村“微工厂”,带动近3万村民家门口就业,年产值超35亿元。
2025年,电白正围绕“初见成效四大行动”促城乡融合再升级。
借力茂名新城建设,电白已设立寨头发展单元(虎山社区)指挥部办公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园、虎山社区与水东湾联动发展,未来高标准打造产城湾融合发展实验区,实现产业、城市、生态深度融合。
6月,电白宣告全面开展新一轮农房风貌提升攻坚行动:在100天内,优先推进重要点位6479栋农房风貌提升,逐步推进不少于1万栋农房风貌提升,塑造更高品质、更具特色魅力的电白乡村风貌。
展望未来,从就业收入,到城乡面貌,再到治理机制,电白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可喜变化。
⏹快评
“软”“硬”兼备助县域经济破局
在宏观经济承压背景下,3.2%的GDP增速背后,是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8%的“硬数据”,与城乡协调发展提速融合的“软变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电白工业领域越来越呈现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态势:新能源、新型储能、新材料三大赛道形成全链条生态,马店河储能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平台构建起从生产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园凭借12家规上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成功跻身省级特色产业目录,印证了“建链+延链”策略的有效性。这种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精准布局,正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城乡发展领域,“百千万工程”催生要素双向流动新格局,有助于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4000余栋农房风貌提升与1500余家乡村微工厂的并蒂开花,既保留了“云上南清”的田园诗意,又创造了3万个家门口就业岗位,年产值突破35亿元。
从虎山社区产城融合实验区的规划,到100天1万栋农房的风貌提升攻坚,这种“绣花功夫”未来有望勾勒更壮丽的城乡共荣图景。
南方+记者 邓建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