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南头镇的清晨,醒得格外早。
“您好,我们是机关志愿者,来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家里有没有积水呀?”一大早,南头镇穗西社区的巷道里响起清脆的敲门声——穿着马甲的中山市人社局志愿者递上宣传单张。
“阿叔,阳台花盆积水要尽快处理,蚊子最喜欢在这产卵!”在南头镇,团市委志愿者正逐户讲解,手里的宣传单上,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被红笔标得清清楚楚。
自中山开展“十日攻坚”以来,该市深入推进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发挥2.9万个党建网格作用,形成“村提需求、镇街统筹、市直响应”的市、镇、村合力攻坚机制。数据显示,从7月30日开始,中山以“苦战十天、攻坚十天”决心,常态化每天派出全市机关一半以上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周末全员出动,累计发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2.8万人次支援一线,市、镇、村共13.7万人次党员干部参与攻坚。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
一周近30万人次参与疫情防控
“机关干部就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周末不休息,是因为疫情不等人。”带队支援穗西社区的中山市人社局领队苏丹表示,市人社局派驻的队伍在8月2日一天清理了180多处积水,实现了428户宣传全覆盖。
从清晨到日暮,红马甲的身影在南头镇的各个角落移动。截至8月2日傍晚,2694户宣传、700多处卫生黑点清理、4.2吨垃圾清运……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机关志愿者用周末时光筑起的防控屏障,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中山担当”。
党员干部入户走访,教村民如何清积水。 受访者 供图
党员干部入户走访,教村民如何清积水。 受访者 供图
中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志愿者兵分多路,一天内完成超700户入户宣传,是当日入户量最多的队伍之一。“有位独居老人听不懂普通话,我们帮忙翻盆倒罐,教他防蚊知识。”志愿者王明说,“这让我们觉得再累都值。”
而在民安社区,中山市公安局的100名志愿者则成了“行走的宣传站”,他们穿梭在民安社区的街头巷尾。472户入户宣传、1281张宣传单派发的背后,是“每敲开一扇门,就多一分防控底气”的坚持。有居民看到志愿者汗湿的后背,主动端出凉白开:“你们周末还在忙,太辛苦了!”
来自中山市财政局的志愿者清运了2.7吨垃圾。“抬沙发的时候,几个人手都磨红了,但看到清运车驶离的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志愿者说。
“这边杂草堆里藏着积水!”在滘心社区一片荒地,来自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的志愿者正挥动镰刀清理半人高的杂草。250多人的队伍分成多组,精准切入卫生死角,逐步助力穗西社区清运1.5吨垃圾,335平方米的黑点恢复整洁;滘心社区600多平方米荒地的杂草被除尽,露出干净的地面;南头城建片区的5个小区里,180名志愿者逐层爬上楼顶,清理淤泥、烂木板,连空调外机下的积水泥潭都没放过。
入户倒积水、讲防蚊、灭成蚊、做消杀,户外针对工地积水、废弃瓶罐、杂草丛等孳生地进行“地毯式”清理……全市党员干部、志愿者累计开展入户走访排查宣传74.5万处,翻盆倒罐、清理积水等蚊媒孳生地39.7万处,清除垃圾黑点2.7万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志愿者入户检测蚊虫滋生情况。 受访者 供图
志愿者入户检测蚊虫滋生情况。 受访者 供图
与此同时,社会的力量也被充分调动。
清晨露水未干,南头镇TCL空调器厂区的消杀队伍已整装出发。
在南头镇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指挥部仓库,两批“暖心物资”筑起坚实防线:中山市女企业家协会捐赠的150箱榄菊杀虫气雾剂、400袋飞彪杀虫颗粒剂整齐堆叠;南头镇商会妇联筹集9600元善款购入了大量藿香正气水与风油精。
“我们发动全体会员捐资捐物,后续还将奔赴全市镇街支持抗疫。”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张晓玲的话语铿锵有力。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群众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8月2日,中山发动群众4.2万多人参与,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比如,南朗街道的退役军人严兆雄每天与工作人员一起走街串巷,他说“两热”“防”字当头,要像当年驻守一样要盯着每一个“漏洞”; 三乡镇热心人士陈先生向社区主动捐赠驱蚊水、杀虫剂等物资400多瓶;黄圃镇企业让驱蚊灭蚊成为每天的“必做题”;港口镇热心企业用搭载智能系统的无人机对农耕地、居民楼顶等重点区域进行灭蚊,覆盖人工难及之处;沙溪镇乐群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与老师共同创作《防蚊三字经》,用朗朗上口的童谣呼吁防蚊灭蚊。
经过近一周的持续宣传动员,“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氛围逐渐形成,累计发动志愿者、厂企职工、群众等社会力量近30万人次参与疫情防控,“人人防蚊灭蚊、人人行动起来”逐步成为常态。
在街道等公共区域灭蚊。 受访者 供图
在街道等公共区域灭蚊。 受访者 供图
攻坚克难、提升环境
“蚊虫窝”将变身休闲小公园
“将军社区原有工作人员大致70人左右,加上市级机关干部、镇街干部、来自三甲医院额志愿者、网格员等力量,现在有超1000人配合将军社区入户宣教、灭蚊清积水、攻坚公共空间的卫生黑点。”8月2日一大早,南头镇将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潘东华忙碌在基层一线。
8月2日午后,前走进将军社区,一块卫生“攻坚难点”——广珠西沿线旁的高架桥下,推土机正奋力将一车车新土填入低洼处,三台抽水泵将黑臭水抽排干净。因连日来落下的雨水,积在低洼处,小水坑泛起涟漪,成为了“蚊虫乐园”。
“最早是鱼塘,推平后没整平,坑洼不平的。这块地是块‘老病根’了。”南头镇基孔肯雅热疫情指挥部专班的梁联胜指着眼前正在平整的24亩空地说:“村民在这儿种菜、种香蕉,雨天积水漫溢,死水就成了蚊子的‘幼儿园’,是社区灭蚊必须拔掉的‘钉子’。”
“这不仅是清积水、灭蚊一件事,还同步在整治一些卫生黑点,提升人居环境。”周末期间,市机关志愿者下沉助力,让将军社区清理速度得以提升。潘东华回忆,7月下旬疫情通报当天,社区立刻召集了100多名党员、志愿者,带着镰刀、锄头进行清理。
如今,数台挖掘机正将新土填入最深的洼处,卡车往来穿梭。潘东华指着一处刚填平的角落说:“原来这儿积着半米深的黑水,水面漂着烂菜叶、塑料袋,捞上来的蚊子幼虫密密麻麻。现在你看,水抽干了,土填实了,蚊子很难再滋生。”
志愿者及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灭蚊。 受访者 供图
志愿者及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灭蚊。 受访者 供图
将军社区党委委员郭亮均翻着工作台账说,截至8月2日下午,将军社区调配了68台次钩机清理废料,46车次平板车清运垃圾,600多人次轮班作业,仅分类清运的生活垃圾、绿化废弃物就有127吨。
郭亮均提到,这几天下雨时,社区紧急调来3台抽水泵,24小时不停抽水,“绝不能让雨水再泡出个‘蚊虫窝’,耽误了工期!”
如今,这块曾让居民头疼的闲置地已进入清理收尾阶段。站在高处望去,原本坑洼破碎的地块渐渐舒展成一片平整的土地。
“这不是终点。”潘东华望着这片土地,眼里有了新规划,“等彻底平整好,我们要结合‘百千万工程’,把这儿改造成休闲小公园,种上树、铺上草,让它变成居民散步、纳凉的好去处。”
创新举措、寓教于乐
群策群力投身“十日攻坚”
经过一个周的排查整治,各村(社区)驱蚊灭蚊工作也有一些创新举措:
南头镇组建“四人编组”,使用电子化信息采集方式,解决“分散入户、重复上门、责任模糊”的困境,少扰民、高效率;坦洲镇创新使用无人机技术开展蚊媒防控作业,靶向破解传统地面作业盲区多、效率低等治理难题,今日消杀施喷面积达400亩;黄圃镇创新设立以“养”换“安”灭蚊防蚊摊位,群众可以用富贵竹等水培植物换取防蚊物资;沙溪镇乐群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与老师共同创作《防蚊三字经》,用朗朗上口的童谣呼吁防蚊灭蚊……
物业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小区公园灭蚊。 受访者 供图
物业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小区公园灭蚊。 受访者 供图
更出现了感人至深的场景——
港口镇新港社区 74岁老党员、退伍军人主动请缨投身防疫,还带着妻子一同加入防疫队伍;
南头镇组建一支由150名快递外卖小哥组成的流动宣传队,向群众派发《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三乡镇热心人士陈先生向社区主动捐赠驱蚊水、杀虫剂等物资400多瓶;
……
以最坚决态度、最大力度打赢疫情防控硬仗。
在入户下沉的网格员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不起眼的细节”:楼道角落的积水、未盖严的垃圾桶、花盆底的存水……这些别人眼里的“小事”,在他们这儿都是必须立刻解决的“大事”。
“哪怕漏过一处,都可能埋下隐患。”通过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仔细询问健康状况,网格员发现问题当场就整改。
8月3日,南头镇当天排查的千家万户中,所有排查出的积水隐患都一一处理完毕。正是这种对每个细节都“抠得细、抓得紧”的态度,让防控的大网越织越密。
“我们多上点心,居民就能更安心。”入户的网格员如是说。
在公共绿化区域进行大范围灭蚊。 受访者 供图
在公共绿化区域进行大范围灭蚊。 受访者 供图
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中山持续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力量上下同心同向、群策群力投身“十日攻坚”,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更加彻底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从根本上、源头上铲除蚊媒孳生环境土壤。
在这个过程中,中山及时总结疫情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进一步做好全市总动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持续织密扎牢防控网络,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这场防控“硬仗”不仅守护着中山人民的健康,更在汗水浇灌下重塑着城市肌理——每一处填平的洼地、每一扇叩开的家门,都在书写“十日攻坚”的扎实答卷。
采写:曾艳春 罗丽娟
通讯员:廖晶晶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