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腔镜手术入路多,经腋窝入路为何受青睐?

作者 郭雨欢 2025-07-24 17:02

随着外科腔镜设备和手术技术的进步,甲状腺癌的腔镜手术方式在近十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从最开始大家所熟悉的经胸、经乳晕入路,一路发展到经口腔入路,经锁骨下入路,到现在最多见的经腋窝入路。

手术方式琳琅满目,患者往往不知该如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肝胆胰/甲状腺外科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腔镜手术能切干净吗?

无论选择腔镜手术还是开放手术,手术切除的腺体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都是一致的。医生在为患者规划手术方案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肿瘤的大小及病理类型,肿瘤生长的位置,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及数量,以及血液检测指标的高低(例如甲状腺球蛋白,降钙素和癌胚抗原等)等因素来明确手术需要切除的范围,重要的是这些切除范围都是需要参照甲状腺癌诊疗规范指南规定来执行。

明确了需要切除的范围之后,医生才会对你“量体裁衣”,来确定手术的入路,也就是选择开放手术还是腔镜手术,选择哪种腔镜入路。对于肿瘤比较严重或淋巴结转移较多的患者,即使腔镜意愿很强烈,出于肿瘤完整切除的目的,医生也是不会同意做腔镜手术的。所以对于很多患者所担忧的“腔镜手术切不干净的”这种情况是不会有的。

选哪种入路更合适呢?

一、经胸/乳晕入路

手术会在左侧乳晕(胸前)留一个5毫米的切口,右侧乳晕(胸前)留一个5毫米和一个10毫米的切口。经胸/经乳晕入路适合应用于大部分的甲状腺切除手术,包括半切或全切,以及临近的淋巴结清扫(双侧VI区淋巴结),尤其适合于巨大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

二、经腋窝入路

是目前在江浙沿海地区应用最多的一种腔镜方式,切口位于肿瘤这一侧的腋下区域,约45厘米,只有一个切口。经腋窝入路适用于大部分的单侧甲状腺切除手术和淋巴结的清扫,当然也可以进行双侧甲状腺的切除,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三、经口腔前庭入路

切口位于面部下唇和牙齿中间的黏膜上,在左、中、右侧各一个,经口腔前庭入路是为一个真正在体表皮肤无切口的手术方式,适用范围类似于经胸/乳晕,但不太适合肿瘤较大,以及下颌前突或下颌进行过美容操作的患者。

经腋窝入路的优势在哪里?

因为腔镜手术过程中会通过摄像头将手术画面转接到外置大屏幕上,实现腔镜的放大作用,更加有利于手术的精细化操作,可以更好地保护一些重要组织和器官,例如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和喉上神经等等。经腋窝腔镜入路是一种不需要术中二氧化碳充气的方式,有效避免了二氧化碳气体相关并发症。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手术的入路中不需要破坏原本的组织结构和肌肉,以颈部肌肉自然间隙建腔,达到了兼顾美容效果、颈前功能区保护和肿瘤根治的三重目的。

患者蓝某某检查出左侧颈部巨大包块伴左侧甲状腺肿物很焦虑,按常规需要在颈部取两个切口才能把肿瘤切下来,于是抱着能不能用微创手术同时把这两个肿瘤摘除的希望找到来到肝胆外科。经术前仔细研究手术方案,团队决定采取腋窝入路微创手术切除甲状腺及颈部巨大肿瘤。患者满意接受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肿物+颈部肿物切除手术,位于病变一侧的顺腋窝第1或第2自然皱褶皮纹,长度约4厘米。手术后只能见到腋窝内的一个单切口,以及旁边放置的一根负压引流装置。

据大部分患者在手术的反馈,接受了经腋窝入路腔镜手术后,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和颈部肌肉的不适。在手术结束后,患者的恢复同其他开放及腔镜手术一致,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自主进食,术后2—4天就可以回家休养。

肝胆胰/甲状腺外科科室介绍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肝胆胰/甲状腺外科是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曹明溶、孙健等知名专家的专业指导下,成立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诊疗研究中心。

科室现成熟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取石术(PTCSL)、肝脏良性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联合手术、介入、射频、靶向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及胆囊癌根治性切除及联合多脏器手术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腹腔镜肝叶/肝段/半肝切除术、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等复杂疑难手术。对胆囊功能尚存的胆囊结石、胆囊良性息肉患者给予内镜微创保胆,大大提高了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团队成员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为本地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肝胆胰/甲状腺外科的专业队伍是由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人才组成,现有医生6人,高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2名,其中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2人。

肝胆胰/甲状腺外科专家介绍

孙健

出诊时间:每周六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柔性引进专家,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从事肝胆胰外科专业临床工作十余年,对肝胆胰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擅长胰腺肝胆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在国际及国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医疗专长

在临床中形成了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复杂肝胆胰疾病及以微创化肝胆胰手术为主的手术体系,能够完成各种高难度肝胆胰手术,同时还具备肝脏移植医师资格及熟练的肝脏移植技术;形成了胰腺肿瘤尤其是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综合诊治的特色,目前担任多个国家级学会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专业的委员。

科学研究专注于胰腺癌耐药的系列研究及肝纤维化及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的系列研究。

潘运龙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任、外科学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体部伽玛刀主任。

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分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医学会胃肠外科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实用医学杂志审稿专家等。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40年,对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甲状腺,乳腺,疝气,肛门直肠疾病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对体部肿瘤(肺癌、肝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小肠肿瘤、甲状腺肿瘤、胰腺肿瘤等原发或继发肿瘤)的手术、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伽玛刀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参与国家973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广州市与暨南大学市校联合项目1项。培养研究生数十名,其中博士、博士后30余人。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相关论文80余篇,SCI论文40余篇。

劳学军

出诊时间:每周六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柔性引进专家,毕业于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普通外科外科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材料博士后,副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

2005年在北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免疫学科任评审专家,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参加国家级研究6项,省级20余项。

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年,一直关注肝胆胰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和肿瘤的免疫逃逸和耐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刘志龙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肝胆外科柔性引进专家,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体瘤消融中心常务副主任

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肝胆胰外科专委会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内照射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胰腺数字医学与微创技术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转移性肝癌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肝癌与肝转移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外科手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肝胆胰分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肝癌、坏死性胰腺炎、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等疾病的综合治疗,擅长超声引导下肝癌等实体肿瘤消融、PTCL、肝囊肿硬化治疗等微创手术。曾获首届“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十佳带教老师”称号,多次被评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护理工作先进个人”,JoVE普通外科手术视频大赛”三等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4项,主持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项目1项,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院级新技术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2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SCI收录10篇。

魏玉亮

出诊时间:每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读。

专业特长

擅长胃肠肿瘤及肝胆胰的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括约肌间切除(ISR)极限保肛术,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肠癌的腹腔镜扩大根治术;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胆道手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RAMPS),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及腹腔镜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尤其在胃肠肿瘤及胰腺微创外科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院协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学会普外腹腔镜分会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肥胖和代谢外科分会委员,江西省普外科精准医学会青年委员,南昌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

卜双龙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周日全天

主任医师,在职研究生学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工作20年,历任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大学副教授,大学教学督导团成员。

专业特长

1998年始从事腹腔镜微创手术,1999年在南方医院肝胆外科进修,2017年在暨大进修甲状腺微创手术,擅长诊治甲状腺、胃肠、肝胆、胰脾外科疾病,擅长甲状腺、肝胆、胃肠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2篇,参与专著编写1本,主持地厅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地厅级、校级科研课题6项。

学术任职

湖南省医学会普外、肝胆、胰腺外科委员。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腺外科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委员。

何梦玲

主管护师,肝胆胰/甲状腺外科副护士长,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培养高级内科糖尿病专科护士,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培养健康管理专科护士。

擅长

曾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从事肝胆外胰/甲状腺科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肝胆胰/甲状腺外科常见疾病护理,致力于围术期血糖管理,加速康复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主持及参与市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科研论文1篇,取得广东省护士协会高级内科糖尿病专科护士认证。

学术任职

广东省护士协会糖尿病护士分会秘书、广东省高端医疗护理服务与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健康管理分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慢性病管理专业委员会。

撰文:郭雨欢 丘伊彤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