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韶关仁化县董塘镇红星村积极探索“资源盘活、产业导入、党建赋能”产业发展路径,建成并运营共富车间,通过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吸纳76人家门口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超300万元,成为仁化县富民兴村典型村示范样板,有效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供图
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移民扶持样板
紧抓申报广东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省级示范项目的历史机遇,红星村全面摸底排查村集体可利用资源资产,通过盘活原红星小学闲置操场建设用地谋划实施了共富车间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工业厂房3座,同时整合厂房顶棚、村委会办公楼及闲置校舍屋顶、周边低效利用坑塘水面的空间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908kW,年发电量可达108万度,并配套厂区道路、停车位及绿化设施,实现村集体闲置资源高效利用和转化,为全县水库移民村盘活资源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将惠及移民超5000名。
导入优质产业,发挥联农带农效益
结合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工作,该村积极引导村内小微企业仁化县华力电子有限公司入驻共富车间并增资扩产,引进微型电子马达加工生产线3条,设计日产量7.5万个,产品在海外市场供不应求,月均产值超300万元,预计年底可达“上规”标准,成为韶关市首家规上乡村振兴车间。目前车间已直接带动周边76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年内将继续增资扩产,新建2两条产线,累计可提供400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通过“屋顶发电+屋内生产+房屋出租”三位一体增效模式,红星村共富车间每年将增加村集体收入63.5万元,预计到2025年底,红星村经营性收入可由2024年的18万元跃升至81.5万元,同比增幅352%,每年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约270万元,实现较好的联农带农效益。
通讯员 供图
通讯员 供图
突出党建赋能,注入乡村振兴活力
结合“两企三新两个覆盖”工作,红星村共富车间入驻企业华力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全镇4家企业党支部成立董塘镇非公企业第一联合党支部,不仅为村民提供镇域企业就业岗位信息,还利用车间90%员工为妇女的优势,深化实践“党建带妇建”,积极开展车间员工“百千万工程”宣传,以妇女员工为纽带,吹好“枕边风”,当好“贤内助”,带动家庭成员了解、支持、参与典型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等工作,让车间成为创新“百千万工程”党建实践的新阵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档增速。截至目前,累计带动妇女参与植树150余棵,拆除破旧泥砖房2座,参与人居环境整治455人次。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黄有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