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退退退!中山“大手拉小手”家校联动筑牢健康防线

作者 杨慧荣 2025-07-28 22:12

“这场灭蚊攻坚战,我们与党员干部一起努力,肯定可以将蚊虫消灭得干干净净,让我们的社区环境清爽宜人。”近日,中山火炬高新区的学生家长黄先生积极响应“小手拉大手”号召,和放暑假的孩子在家中热火朝天地清理积水容器。这是中山教育和体育局动员千千万万家庭力量,筑牢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线的生动缩影。

近期,一场覆盖全市的暑期家庭防蚊灭蚊实践活动在中山蓬勃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家校联动灭蚊、宣传防疫知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积极行动,通过家校联动广泛发动学生及家长参与。截至目前,超过900所学校,开展统一集中灭蚊行动超2000次,共同构筑起抵御蚊媒传染病的健康防线。

校园开展“地毯式”消杀灭蚊

走进中山南头镇民安小学,只见消杀人员手持烟雾机穿梭于教学楼周边、排水沟、绿化带及树荫下,白色烟雾均匀弥漫,对蚊虫密集区集中处理。当前正值蚊媒传染病高发季,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来势汹汹,中山市各学校对校园展开“地毯式”消杀,为师生筑起一道坚实的物理防护屏障。

同样的消杀场景也出现在港口镇中心小学,学校老师后勤人员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同步清理卫生死角、废弃容器等潜在蚊虫孳生场所。特别对教室窗台、走廊角落等易忽视区域进行重点清扫。教学楼周边绿化带、下水道、停车场、家长接送区等区域也进行了药物喷洒,确保消杀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港口镇中心小学进行全面消杀工作。 受访者 供图

港口镇中心小学进行全面消杀工作。 受访者 供图

港口镇民主小学副校长黄嘉欣介绍,一方面,民主小学党员教师联合值日教师、后勤人员组成“灭蚊突击队”,细致巡查校园、清理积水、整治卫生死角,根除潜在隐患。一方面,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化身“家庭健康小卫士”,共同清理了自家花盆托盘里的积水、为水生植物换水、清理闲置器皿积水,为家庭健康筑牢了坚实防线。

在火炬高新区,全区94所中小学(幼儿园)严格落实“两热”防控,并通过班级群持续推送防疫知识;对校外培训机构、体育场馆、综合文化站、图书馆、旅游景区(点)等教体文旅阵地开展全面消杀清理。

与此同时,不少学校暑期托管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预防基孔肯雅热”主题教育,老师们通过知识讲解、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疾病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掌握正确的防蚊灭蚊方法。

学生化身家庭防蚊“主力军”

“大家好,我是健康小卫士郑凯琳,大家在家要及时清理垃圾和积水,出门玩记得喷好‘蚊怕水’……”近日,港口镇民主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基孔肯雅热防控实践活动,不少学生化身“防蚊小讲师”,甚至有些家庭全员出镜,在居家或户外场所拍摄宣传防控基孔肯雅热的视频。

手抄报、绘画、短视频……民主小学学子以多种方式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向身边的人宣传防蚊灭蚊小妙招。学校开学后,将会评选“防蚊小讲师”“灭蚊小卫士”,持续推进灭蚊消杀与卫生健康宣教。

港口民主小学学子防蚊日记。 受访者 供图

港口民主小学学子防蚊日记。 受访者 供图

在中山,学校纷纷以“班级群为纽带+家园协同”模式,让“清积水、灭蚊虫”成为暑期成长必修课,全市中小幼群体成为家庭灭蚊行动中一股可爱的力量。

港口镇中心幼儿园线下发起“防蚊三部曲”实践——首先,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家庭防蚊地图”,标注阳台花盆、水槽、宠物用品等家庭易积水点;然后,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清积水挑战赛”,比拼谁能最快清理花盆托盘、疏通地漏;傍晚,全家参与“驱蚊小课堂”,学习正确使用蚊香、驱蚊液的方法。

“我们每个月都会开展保健知识进课堂活动,所以孩子们的卫生习惯与健康常识普遍较好,参与防蚊灭蚊的行动积极性很高。”港口镇中心幼儿园主任梁淑燕说。

近日,火炬高新区宣传办(教体文旅局)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印发了《关于开展暑期家庭防蚊灭蚊实践活动的紧急通知》,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暑期家庭防蚊灭蚊实践活动”。

学生作为“家庭防疫监督员”,上传了家庭成员一起认真清理阳台积水、整理杂物、检查绿植托盘的劳动照片。“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学生们耐心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解蚊虫的危害与防控要点,引导家人养成清除家中潜在孳生源、安装纱窗纱门、适时使用驱蚊产品的卫生好习惯。

火炬高新区学子开展暑期家庭防蚊灭蚊实践活动。 受访者 供图

火炬高新区学子开展暑期家庭防蚊灭蚊实践活动。 受访者 供图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化身“防蚊卫士”,动手清理易积水区域:擦拭洗衣机底部水渍,疏通堵塞的地漏,刮除窗户槽积水,倒净花瓶托盘残水。庭院中,拔除杂草、清运垃圾,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亲子协作有效改善了家庭环境,也为社区防蚊工作筑牢了防线。

火炬高新区教体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特殊的“暑期亲子作业”,将防蚊灭蚊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延伸了防控触角,形成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生动局面。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编辑 李姗恒 钟商业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