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东莞这座“世界工厂”已是一派繁忙图景:松山湖畔,数字化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挥舞;滨海湾上空,无人机划出崭新航迹……
2025年上半年,东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工业答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坚实托起经济大市的底盘。更令人振奋的是新动能的强劲崛起: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和9.1%,双双跑赢全市平均线。
这一组组跃动的数据,共同勾勒出东莞工业向“新”而行、以“质”取胜的壮阔图景。
主导产业增长,工业底盘坚实
在OPPO东莞长安工业园内,二十多条主板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在SMT车间,双轨高速贴片机以惊人的精准度工作着,两条轨道同时运行,仅需10秒就能完成一次贴片工序。在这里,每条产线每天可生产6000到8000片手机主板。
东莞制造蓬勃发展,正是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展现了厚实的工业底盘。
怡合达的智能化车间。受访者供图
怡合达的智能化车间。受访者供图
细看其肌理,三大主导产业较快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9.2%,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8.8%,化工制造业同比增长12.4%。从数据来看,三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力,共同构筑起东莞工业经济的坚实底盘,展现出这座城市制造业的强大韧性和硬核实力。
过去半年,东莞始终把工业作为生命线来抓,发挥工业在经济稳增长中“压舱石”的作用,并为其注入金融“活水”。今年上半年,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890亿元,比年初增加399亿元,规模及增量均稳居全市行业贷款首位、广东省地级市首位。
夯实工业“底座”,自然少不了政策的支撑。随着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干货”,东莞也先后获得“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等国字招牌。东莞市委书记韦皓肯定了上半年经济的成绩,并提出要筑牢工业增长“基本盘”,聚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持续激活更新旧动能。
新动能产业崛起,创新驱动显成效
不久前,在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昂拉地韦片完成生产。小小一片药,背后是各领域研究力量形成的创新链。
锚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目标,今年,东莞围绕“8+8+4”产业图谱的精准布局:力促传统产业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走进巨冈精工(广东)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技术工人们正专注地调试着一台台精密设备。这里是今年3月挂牌成立的东莞市工业母机与模具创新联合体的重要基地。
阳光透过厂房的天窗洒落在崭新的设备上,映照出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图景。从2024年组建首个联合体开始,短短一年时间内,东莞在新能源、新一代通信技术、未来食品等优势和重点产业领域密集组建创新联合体。
优利德的工人正在车间作业。受访者供图
优利德的工人正在车间作业。受访者供图
在创新联合体与产业体系的协同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9.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速来看,充分说明东莞工业结构正在持续向高端化迈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这一发展趋势表明,东莞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东莞新动能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拥抱新技术,AI赋能智造升级
在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技术人员正在通过华为MaaS昇腾云服务实现DeepSeek快速接入企业平台。“我们仅用7天就完成了新业务开发测试的上线工作。”技术负责人介绍。
东阳光药业在AI领域的积极探索,得益于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的技术赋能,助力企业AI技术快速落地,实现从单点应用到全域赋能的跨越。
在东莞A板块股价涨幅前十的公司中,AI算力相关企业占据六席。其中,生益电子成交额环比增长151.57%,鼎泰高科成交额环比增长81.87%,正业科技成交额环比增长360.69%,鼎通科技成交额环比增长62.41%,胜蓝股份成交额环比增长92.28%。这些企业涉及AI算力硬件各个细分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集群。
东莞谢岗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受访者供图
东莞谢岗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受访者供图
在AI技术的托举下,东莞低空经济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发展潜力——谢岗镇企业突破600米高空无人机清洗技术,应用于光伏电站、桥梁维护等领域;松山湖开发低空观光项目,规划环湖航线打造旅游新名片;东莞理工学院研发“陆海空一体化智慧协同调度监管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DeepSeek风靡全球的当下,东莞一大批企业抓住了这波流量密码,均在各自领域实现了AI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拥抱AI新技术,并直接带动了东莞相关硬件产品的快速增长。
东莞谢岗镇俯瞰全景图。 受访者供图
东莞谢岗镇俯瞰全景图。 受访者供图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器产量同比增长408.8%,集成电路增长89.9%,传感器增长67.3%,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44.3%,这些数据直观反映了东莞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创新动能不断增强。
在林江看来,未来,东莞优化产业结构还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推动高端制造,支持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四是依托大湾区增强产业协同,形成区域协同创新生态。”林江认为,这些举措将为东莞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