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狗”需谨慎!清远两人接连被狗咬伤鼻子

作者 陈之瑜;黄剑琴 2025-09-28 16:22

9月28日,笔者从清远市人民医院获悉,近期该院耳鼻咽喉科已陆续收治2名被狗咬伤的患者,其中,一名成年男性被狗咬掉了鼻尖,一名4岁的儿童被咬伤势严重,鼻尖、鼻背大部分被咬除,需要大范围植皮和功能重建。

清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翠芳提醒,不管是圈养的还是野生的犬类,市民都应加强防范意识,不要随意靠近,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如果不慎被狗咬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15分钟,在患处涂抹上碘伏,然后立即到疾控部门注射狂犬疫苗。

鼻子被毁,不仅是容貌问题

陈翠芳介绍,近期接诊的一位患者是成年男性,在工地休息时弯腰逗狗,突遭攻击,鼻尖部分被咬除,造成组织缺损。

“患者来院时,鼻尖可见明显的缺损,但是对功能影响不大,我们立即进行了紧急清创处理,防止感染。”陈翠芳说,但涉及面部中心区域的容貌外观,单纯的伤口愈合远远不够,需要进行更精细的美容修复手术。

然而,另一名4岁患儿则更严重。这名患儿同样是玩耍时遭遇攻击,鼻尖、鼻背大部分软组织被咬除。

“孩子送来时,情况挺糟糕的,鼻腔结构暴露在外,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容的范畴,是严重的功能性缺损。”陈翠芳说,鼻子位于面部,不仅是构成容貌的关键部位,更承担着呼吸、加温、加湿、过滤空气、嗅觉等重要生理功能。如此大范围的缺损,等同于一道重要生理“门户”的失守,患儿可能面临鼻腔干燥易感染、嗅觉受损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组织移植来重建鼻部结构和功能。

被咬后应第一时间冲洗

一旦发生犬猫等动物咬伤,尤其是面部等暴露部位,公众应掌握正确的处理和急救方法。

首先要立即彻底清创,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可能去除动物唾液和污染物。冲洗完成后,用稀碘伏消毒。

是否要打狂犬疫苗,关键看“暴露分级”。陈翠芳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暴露分级,I级暴露为完整皮肤接触犬只,没有任何伤口或划痕,只需用清水清洗接触部位,无需疫苗或免疫干预。Ⅱ级暴露是无出血抓伤、轻咬、破损皮肤接触,需要伤口处理和接种狂犬疫苗;如果是头面部Ⅱ级暴露,或本身免疫缺陷(如HIV患者、化疗人群),需按Ⅲ级处理。

Ⅲ级暴露是指有穿透伤、出血性损伤,或黏膜(如口腔、鼻腔、眼睛)接触犬只唾液,必须同时进行伤口处理、狂犬疫苗接种、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对于面部特别是鼻、唇、眼睑等关键部位的损伤,在急诊处理的同时,就应咨询整形外科或耳鼻喉科医生的意见,为后续可能需要的整形修复做好准备。

值此国庆长假来临之际,陈翠芳也借此提醒,不随意逗弄陌生犬只,尤其是未拴绳的犬只,即使看起来温顺,也可能因领地意识、受惊发起攻击。养狗人更要文明养犬,出门遛狗必须佩戴牵引绳,不让犬只单独在户外游荡。

撰文:陈之瑜 黄剑琴 通讯员 彭可明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