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产业园区向上突围:一手做“空间革命” ,一手下“绣花功夫”

作者 叶洁 2025-10-17 14:42

在高州产业园里,一边推土机在金山南区轰鸣,为万洋集团清出整整100亩的产业用地;另一边来自宝鸡的钛材料生产设备,正悄然入驻金山园区的标准厂房。东南与西北的产业元素在此交汇,勾勒出这个传统农业大县“工业突围”的新图景。

在10月10日公布的全省产业园监测结果中,高州产业园区获评粤西片区“好”的等次,成为茂名唯一获评“好”等次园区。这份“体检单”,为高州的工业雄心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

静默处听惊雷。高州的“好”等次,并非数据的偶然冲高,而是一场始于规划、成于执行的系统性突围。

当前,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寻求县域突破,高州的产业实践提供了哪些启示?笔者近日深入高州产业园,从一块土地的涅槃、一家企业的选择、一个园区的蝶变入手,探寻这座粤西县城产业平台的突围密码。

10月17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A02版。

10月17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A02版。

一块土地的“涅槃”:

在空间革命中重塑发展格局

在高州金山工业园区,推土机的轰鸣声是这片土地最常听见的“发展协奏曲”。站在金山南区,脚下是刚刚完成清表的平整土地,不远处,万洋众创城的项目部已经立起。

金山工业园全景。

金山工业园全景。

城市发展的瓶颈,首先卡在“空间”上。“以前是‘项目等地’,企业来了,我们手里却没几块像样的地。现在是‘地等项目’,我们做好了道路、整备好了土地,等着优质企业‘拎包入驻’。”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黄思敏指着眼前的连片土地说。

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这关键的转变,源于一场刀刃向内的“空间革命”。

两年多来,高州产业园区加快优化居住、教育及低效用地,高效配置新增石鼓、曹江、长坡等工业用地。一“破”一“立”之间,园区实际掌控的优质产业用地大幅增加,整合优化后的规划面积拓展至1.318万亩,形成“一园五区”新格局。

工业园区规划图。

工业园区规划图。

“这就像下棋,我们不能只看眼前一步,必须为未来十年的产业布局留足‘气眼’。”黄思敏解释道。在金山已开发片区,通过促进招引项目、增资扩产、产业升级等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建成投产福岛玩具、双谷水产、腾越皮革等一批产业项目。一块块“硬骨头”的盘活,传递出高州拒绝粗放生长、追求“亩均效益”的坚定决心。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底子摸清了,棋盘铺开了,高州的产业布局愈发清晰:金山片区围绕“金石”新型工业化产业带打造高端智造基地;城东片区携手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建设高州丁颖现代农业产业园;蒲康片区集中建设标准厂房,加快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工业上楼”产业集聚;石鼓片区则瞄准钛锆新材料打造专业化园区。

一家企业的选择:

在精准滴灌中培育产业森林

有了空间,只是搭好了舞台。谁来唱戏?唱什么戏?考验的是园区的产业定力与招商智慧。

“从签约到投产,速度超出我们预期。”在高州申菱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崭新的生产车间里,企业负责人林建锋坦言,当初选择落户高州,看中的不仅是地理位置,更是当地政府展现出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清晰的产业规划。

金山南区申菱环境。

金山南区申菱环境。

高州申菱13个月建成百亩智造基地。申菱环境的到来,是高州产业园招商从“撒胡椒面”转向“精准滴灌”的一个缩影。

翻开高州的招商图谱,一条清晰的产业脉络跃然纸上:主平台建设以来,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0个,建设投产22个。这份名单上,既有中财管道、佛山照明这样的传统产业升级代表,也有赛隽生物、纵横股份(低空经济)这样的新兴赛道尖兵。

“我们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彭进安说,“每条线索我们都会放在‘五大特色产业片区’的蓝图下审视,看它是不是我们要的‘链上珍珠’。”

高州产业园的招商,是一部清晰的“兵法”:

依托优势,无中生有:立足农业大市本底,引入深淼食品、渔嘉生物等企业,将“一粒荔枝、一条罗非鱼”吃干榨尽,迈向高附加值。

瞄准前沿,抢占赛道:引入宝鸡腾远钛材料项目,其“先租赁厂房快速试产、再拍地建厂房”的模式,展现了园区为企业提供灵活成长空间的诚意。

链式集聚,营造生态:引入“万洋众创城”模式,正是看中其作为“平台型企业”能吸引、聚集大量中小微制造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森林”。

值得一提的是蒲康园片区,其1-8月累计工业总产值增速高达139%,标准厂房一期、二期已进驻企业12家,税收稳步增长。这个“小个子”爆发出巨大能量,正是新质生产力注入、特色产业集群初显的生动写照。

一个园区的蝶变:

在基础先行中筑牢发展根基

在园区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工程”。金辉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已近尾声,金菱路(二期)正加紧施工,而更重要的,是地下的“生命线”。

在高州产业园区的基建进度表上,3座规划日处理量均为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2座110KV变电站是重中之重。这些投入巨大、短期难见直接收益的工程,恰恰体现了当地主政者的远见。

蒲康工业园基础设施完备。

蒲康工业园基础设施完备。

“里子和面子一样重要。”产业园投资发展部部长郑德湛说,“产业园区不是搭几个棚子就能生产的。道路、水电、排污、通信等七通一平,这些是产业的‘血管’和‘神经’。血管不通,再好的项目也活不好。”

项目引进来,能否留得住、长得好,取决于土壤是否肥沃。高州深谙此道。

资源,优先投在了这里。目前,园区正在推进及拟新建的道路多达20条。2024年至今,高州已投入主平台专项债券资金超16亿元。这真金白银,化作了园区内一条条不断延伸的道路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配套设施。

蒲康工业园里,企业服务中心、员工宿舍、食堂、超市、快递驿站以及康乐设施……一站式配套服务,让工业园生活区变成温馨小社区,便利又休闲,拉满员工幸福感。

而在高州,这种对“里子”的重视同样体现在园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在金山工业园规划商业综合体、新建南区学校、加建医院院区,在城东工业园配套湿地公园、邻里服务中心等关键项目,一揽子项目推动工业园区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综合服务功能区转变。高州正在为未来的产业巨舰打造一个现代化、韧性强的“母港”。

◎一线案例

“征心”换“真心” 跑出发展“加速度”

在高州市金山街道米塘村,一位干部一边帮梁阿婆干农活一边耐心描绘征地后的生活:“阿婆,以后村里修了路,娃上学不踩泥;产业园招工,您儿子回来就能上班。”经过半天的“院坝谈心”,原本犹豫的梁阿婆终于解开心结,签下了协议。

这温馨一幕,是高州产业园征迁工作中的缩影。面对“地是命根子”的忧虑,当地干部坚信,“征地不是‘要地’,而是‘给未来’。”

征迁现场。

征迁现场。

为此,金山街道创新“三人组”攻坚模式与“五化一线”工作法,将任务清单化、监督制度化,实现米塘村835亩土地一周内完成签约的速度。

同时,“法治”与“情理”始终双轨并行。石仔岭街道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通过“讲、核、签、公示”的透明程序,创造18天征地500余亩、签名率超98%的效率。干部把办公室搬到田埂上,用“5+2”“白+晴”的付出,为群众算清“经济账”“发展账”,用3小时完成330亩土地签约。

攻坚的成效正转化为项目落地的“加速度”。高州产业园区,万洋众创城、汽车产业园、美禾生物等项目用地实现快速清表、挂牌出让。截至目前,金山片区已完成产业用地出让约1100亩,为未来发展储备了超7600亩空间。一套以“心”换“新”的工作法,正驱动高州在工业振兴的道路上全速前进。

撰文:叶洁 通讯员 刘林生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