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上,信宜市被授予2024年度“平安鼎”。
“平安鼎”是广东省平安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连续三年在平安建设考评中获评优秀的地区,是衡量一地社会治理与安全水平的权威标志。

信宜市获颁2024年度“平安鼎”。
信宜何以问“鼎”?答案在2022至2024年平安建设考评的“三连优”里。这份成绩,是信宜以党建引领资源整合,用好用活机制下沉力量,以“绣花功夫”化解矛盾于未萌,并辅以打防结合的“硬”支撑与弘扬正气的“软”浸润,从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跃升的结果。

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我接受这个裁决。”在信宜市综治中心,被告罗某当场扫码支付了赔偿款,一场数月未解的交通事故纠纷顺利化解。
事故发生后,双方因赔偿问题争执不下。案件通过综治中心“一站式”平台迅速流转,中心随即启动联动调解机制,邀请朱砂法庭法官与当地人大代表共同参与。法官专业释法,代表耐心说理,短短几天内,双方便达成一致并现场履行。
“没想到来综治中心调解,几天就解决了!”原告黄某感慨道。这种“法官+代表”协同模式,正是信宜综治中心高效整合资源、快速疏通矛盾堵点的生动实践,让群众纠纷化解省心更省时。

群众在综治中心接受调解。
过去,群众遇事“摸不着门”,部门之间“踢皮球”是基层治理的痛点。信宜着力借助综治中心,探索出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使其效能最大化。这里集成了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信访、人社等6个核心部门常驻,还建立了由自然资源、城管、市监等17个部门“轮驻”,以及仲裁、法律援助等力量随叫随到的“随驻”机制。
这种“常驻+轮驻+随驻”的模式,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合力。群众的任何诉求,只要进入中心,就有专人引导、有机制流转、有部门认领、有时限办结,真正实现了从“多头跑”到“一站清”的转变。

信宜市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
这套高效治理体系的顺畅运转,根本保障在于坚强的党建引领。信宜市明确由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并在市级层面设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的17个专项工作组,从而在顶层设计上确保了指挥有力、协同高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1+6+N”体系下沉基层
然而,将矛盾汇至县级中心并非终点。将治理触角伸向最前沿,主动化解苗头性问题,才是更高层次的平安。
信宜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1+6+N”体系下沉基层。

信宜钱排“山水双合”。高超华 摄
位于信宜市钱排镇的“山水双合”与“李花谷”景区,是信宜农文旅融合发展标杆项目,是当地有名的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的网红目的地。很难想象从启动建设到建成运营这里仅用了一年半时间。这背后,包含了大量活用“1+6+N”体系(综治中心+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综合网格、“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其他综治力量),将矛盾预防化解在前端的生动实践。
在项目建设初期,潜在的征地拆迁、利益分配等矛盾千头万绪。钱排镇并未坐等问题上门,而是将“1+6+N”体系作为前沿“哨所”,主动出击。网格员每日巡查,一旦发现纠纷苗头,立即通过“好心网格”平台上报;由老党员、组成的“德治规劝队”走家串户,倾听诉求、疏导情绪;针对三华李产业的地界纠纷,行业性调解委员会提前介入。

“德治规劝队”走家串户。
当基层力量无法单独解决时,镇综治中心立即“吹哨”,协调司法、自然资源等专业力量下沉,将大量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效果。
除此之外,信宜还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办成一件件大事难事要事,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了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助推“窦州里•中国牙雕艺术馆片区”夜间经济带、马安竹海、黄华江虎跳峡生态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近三年来,信宜市每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近6000宗,调解成功率高达98%。

夯实平安坚实根基
化解矛盾是治标,营造全域性、可持续的安全环境才是治本之策。信宜市坚持打防结合的“硬”手段与弘扬正气的“软”环境同步推进,推动平安建设从应急式整治向长效化治理转变。

信宜市开展常态化“午夜清查”联合执法行动。
常态化开展“午夜清查”联合执法行动,是信宜提升社会面管控精度和力度的重要抓手。由信宜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牵头,市场监管、文广旅体、城管、消防、生态环境等多部门组成专项组,聚焦酒吧、KTV、电竞酒店等夜间易发隐患场所,每周开展不定期联合巡查,重点整治超时经营、消防隐患、噪音扰民、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等问题,形成高压震慑,有效遏制社会面违法犯罪苗头。
在此基础上,信宜进一步织密立体防控网络。全市建成1.3万多路视频监控,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城管”“智慧警务”深度融合,实现市、镇、村三级全覆盖,构建“空中有监控、路面有巡逻、村中有联防”的治安防控体系。

信宜市举行见义勇为颁奖仪式。图片来源:信宜发布
在硬实力守护的同时,信宜还持续培育平安建设的“软”环境。通过完善见义勇为表彰保障机制,近年来共表彰30人次见义勇为人员,广泛宣传典型事迹,激发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推动形成“人人崇尚正义、人人守护平安”的社会风尚。同时,信宜还全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培育群众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共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信宜的平安治理,既靠科技赋能与人防群治让安全“看得见”,也靠法治精神与道德风尚让安全感“摸得着”,最终筑牢从“一时安”到“长久稳”的坚实根基。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 伍艳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