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规划公示,将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作者 张峰;王昌辉 2025-11-18 19:22

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通车、16东坡乐事驿站运营,精品名宿和文旅体项目齐发……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项目建设成果涌现,大山之间城乡融合发展势头迅猛。

百尺竿头何以更进一步?近日,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正式发布《惠州市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总体规划(草案)》(下称《规划草案》)并征求社会意见。在落实前期项目指引的基础上,《规划草案》全面统筹未来引领区空间格局、生态、产业、交通、风貌和城乡融合发展等各个维度,明确建设目标,捋清实施路径。

“边编制边使用边优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切实引导和推进项目的建设实施。”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引领区建设是全省的重要战略,惠州规划内容紧密衔接省引领区总规纲要,结合惠州资源禀赋统筹推进,未来将持续深化规划引领,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各类项目的建设实施,稳步打通“两山价值转化”的创新路径和打造岭南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

目标:打造岭南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要任务,是惠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

今年下半年以来,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建成通车,沿线16个驿站全面运营,过云山居等8个精品乡村民宿酒店面市,以及“五村一厂一中心一酒店”主题系列精品文旅体项目及活动推出,引领区揭开神秘面纱,文旅产业活力初显。

未来如何发展?《规划草案》锚定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的战略定位,提出打通“两山价值转化”的创新路径,打造岭南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的建设目标。

在实施周期上,文件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路径。提出2027年前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制定一批支持政策、行业标准,形成一系列重大活动品牌;2030年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森林温泉康养龙头项目建成运营、乡村酒店初具规模,县镇村面貌走在全省前列;到2035年则全面实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度假区,城乡区域高度协调发展,岭南特色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标杆建设目标。

空间:构建“两核两带、一轴双环”格局

细看草案内容,规划范围包括博罗县、龙门县共10个镇、2个管委会,合计总面积2561.53平方公里。与此同时,为推动资源整合、产业协作和县镇村联动发展,将博罗县、龙门县除引领区范围外的镇街作为协调区,共同纳入规划研究范围,总面积5122.40平方公里。

结合区域名山环绕,山水相连的优美环境,在国土空间引领上,将构建起“两核两带、一轴双环”的总体空间格局。

其中,“两核”指围绕南昆山—罗浮山两大绿核,形成山上—环山—山下联动发展格局,构建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核心功能体系;“两带”则为增江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和沙河岭南原乡城镇风情带;“南北主轴”依托最美旅游公路,构建彰显岭南特色、功能协同的魅力廊道,打造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主轴线;“东西双环”则分别为:西环构建体现惠州与广州交通互通、旅游互联的环南昆山—罗浮山生态价值转化环;东环建立协调区内的城区、产业平台、镇村的联动与协同,形成城乡综合服务赋能环。

与此同时,规划草案引导完善“中心带动、特色支撑”的城乡功能体系,通过联动博罗和龙门县城区域,强化对镇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及做强县域副中心、专业服务中心,做优专业镇、特色镇,以及共建县镇村协同簇群等,搭建起由点及面、相互协调联动的城乡功能服务体系。

生态:构建多层次生态体验网络

今年初,《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公布,结合城市自然地理格局、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布局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线”,科学划定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区”,谋划“丰脊拥湾,山海联动”的“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其中,生态发展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花园”,坚守生态屏障,探索“两山”价值转化的新路径。通过加强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与珠三角外围连绵山体的协同保护,筑牢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

对照规划图示,《规划草案》所示区域与城市总规的“生态空间”和“生态发展区”重合度较高。如何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引领引领区的提质升级发展成为关注焦点。

对此,规划草案明确构筑山水田园生态基底,提出打造“两核两廊四片、多重垂直生境”生态格局。聚焦南昆山、罗浮山两大“绿核”和增江、沙河两大生态廊道,结合区域山地、丘陵、山谷和浅丘等各类不同地貌及生态基础对应施策,不断厚植生态保护基础。

在实施环节,对于山地片区,规划要求不断强化南昆山、罗浮山、桂峰山等高山区域原生生态系统保护;在丘陵片区则强化最美旅游公路支线网络的生态串联功能,引导“生态价值转化 + 农文旅融合”双轮驱动;此外在浅丘片区则因地制宜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零散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生态复绿,保护连片农田和生态廊道,理水通脉,织补绿网。

在建设指引环节,未来引领区将持续推进水生态优化和水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推进“美丽河湖” “幸福河湖”工程建设,打造绿美碧带。同时优化镇村空间布局,深度挖掘并提升镇村生态功能,创新打造沉浸式生态体验场景、探索“零碳示范+”模式和推进慢行系统与滨水空间建设,构建多层次生态体验网络,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策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名山布局,山水联动。引领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具有显著的基础发展优势。随着一系列项目的落成运营,区域已成为惠州旅游的新名片。今年国庆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96.5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旅游收入35.35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就成为游客的好去处。

锚定战略目标,《规划草案》提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完善提升南昆山、罗浮山景区吸引力的同时,依托生态优势打造旅游资源集群。

在实施路径上,推动罗浮山以文化铸魂、环山联动发展,南昆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增强竞争力;鼓励创建高等级景区与旅游度假区,激活河湖资源打造“旅游小镇”,以艺术点亮乡村形成“景区带村”格局,推动多地创建特色街区,发展夜间经济、建设企业博物馆提升旅游吸引力。

例如,推动罗浮山全面打造成世界级文化旅游胜地,通过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品牌,打造分水坳-飞云顶基础设施及文化地标、朱明洞-象山片区提升、南门文旅康养产业集聚区等五大平台,推进文化地标建设、业态培育等四大行动,引领景区全面升级。

作为惠州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之都”的重要倚仗,引领区还将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在保护前提下有序开放自然资源,推动优质生态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培育多元运动生态,推动“运动+”融合,引进国际赛事;高标准建设设施与服务体系统筹运营,构建可持续发展户外运动体系。

与此同时,区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也将不断得到完善。《规划草案》指出,未来引领区将加速构建 “畅联交通、智慧服务、品质美宿”三位一体支撑体系:通过完善交通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依托智慧平台整合旅游服务,并布局特色美宿集群,全面提升游客体验与消费价值。

产业: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不只是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未来引领区还将逐步构建起绿色创新产业体系。

《规划草案》指出,区域将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世界级大健康产业高地。立足生态优势与大健康资源禀赋,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通过纵向构建“研发-生产-服务-消费”的产业链,横向整合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医疗康养、数字健康等产业资源,形成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在实施环节,区域将布局永汉、长宁双核,分别打造温泉康养与生命健康两大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引领区产业高地。同时整合产业资源,以“大健康+”为引擎,推动康养与文旅、农业、智造深度融合,构建三产协同的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区域还将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制造业体系。以“园区集聚、产业升级、区域协同”为路径,通过建设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约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并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资源与产业外溢,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区域配套设施也将同步提质,构建起绿色、高效和多元的综合交通系统。

一方面,依托现状各级道路构建“8字环+放射支线”旅游公路网络,至2035年,旅游公路建成长度不低于500公里,持续完善旅游公路系统;另一方面,加快打造环南昆山、环罗浮山世界级生态登山道,挖掘龙门、罗浮山、广惠三条古驿道文化溯源体验游径,以及预留广河高铁线站位,推进龙恺高速公路、广紫高速公路前期论证等提升交通集散能力,在引领区搭建起“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游径网络。

此外,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的局面也将有序得到改变。通过大健康、农文旅、产学研、公共文体4大核心功能板块的协同提升,规划26类、55项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将有望全面改善生态资源转化不足、产业联动薄弱、城乡服务不均等问题,助力区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文字:南方+记者 张峰 通讯员 邹铭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规划图来源于惠州市自然资源局

编辑 谢志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