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驶入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四面青山如黛,溪河蜿蜒,田舍错落,整个村庄在冬日暖阳中显得安详宁静。
作为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康禾镇坐拥东江上游的绿水青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6.9%,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镶嵌其间。这里出产的康禾茶,不仅是河源三大特产之一,更是广东历史上的贡品。
如今,这片生态宝地正孕育着新的甜蜜产业——砂糖橘。
康禾镇雅陶村退伍军人诸南辉承包的300余亩果园,今冬迎来丰产季。因地处自然保护区,所产砂糖橘皮薄多汁、清甜少渣,甜度稳定在16度左右,深受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青睐。
这位曾在广州经营商超的创业者,于2016年毅然返乡,投身农业。在广州增城技术专家郭伙明的指导,镇党委政府及田心村党支部书记诸京香等全力支持下,诸南辉跟其他种植户共同推动家乡砂糖橘产业的发展。如今,康禾全镇种植面积近两千亩,其中田心村作为核心种植区,种植面积接近全镇一半。
今年,诸南辉种植的果园预计产量达150万斤。丰收时节,每日需聘请百余村民参与采摘分拣,小小砂糖橘已成为村民家门口触手可及的“致富果”。
然而,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黄龙病,给这片欣欣向荣的果园蒙上阴影。
转机出现在一位家族兄弟的归来。
诸卫平,这位出生于广州都市的农学博士,专注中草药农业和农业微生物研究30年,被誉为中草药农业技术专家。2021年9月,当他接到果园求助时,黄龙病已爆发半年,严重病株达30余棵。
“比起重度感染的果园,这种情况相对好防治。”诸卫平介绍,他采用的独创“绿肥免疫疗法”包含三大手段:“空中武器”悬挂“丰收瓶”,通过中草药液气味粒子增强植株生命力,驱避木虱;“海上武器”使用中草药发酵液喷施病株,多方位抑制病原体;“陆地武器”以发酵液浇灌根部,改良土壤环境。
“这套方法环保、安全、低成本,全程不用化学农药,适用于3年以下病龄的柑橘树。对3年以上病龄的严重病株,就使用我发明的中草药启动次生代谢疗法。”诸卫平说,该技术早在2019年就在广州市从化区下溪村取得突破,后在广东多地及广西、江西、湖南等地验证成功。
经过半年系统治理,到2022年4月,诸南辉的果园全面恢复正常。令诸卫平惊喜的是,尽管周边果园黄龙病仍存在,停用技术三年半来,这片果园始终未再感染。
“这表明技术可能诱导植株产生抗黄龙病抗体。”诸卫平表示,同样的现象也在从化果园得到印证,“这可能是柑橘黄龙病防治上的重要突破。”
“丰收瓶”带来的效果,让诸南辉喜出望外。“当初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指着挂满枝头的果子笑道,“没想到这个‘土法子’还挺管用!”
康禾镇雅陶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敏认为,果园的种植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对外提升了知名度,对内凝聚了人心。“有人带头做事,产业更有希望。”
诸卫平表示,目前这项创新技术已获多方认可: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收录编书;2023年入选《湾区农讯百强技术》;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等权威媒体相继报道。
如今,诸卫平团队的技术获得越来越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正准备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展望未来,诸南辉也有了新打算,“继续做好技术和销售两大保障,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绿水青山间,连片的砂糖橘林铺展山野,这里不但承载着果农的甜蜜梦想,更映照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南方+记者 魏金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