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十五届全运会跳水男子团体决赛在广东奥体中心落幕。经过四项争夺,广东队以总分2846.16分的绝对优势斩获金牌。从赤坎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简称“赤坎体校”)走出的朱子锋、何超参赛,再续湛江“中国跳水之乡”的璀璨传奇。
“中国跳水看广东,广东跳水看湛江。”这句广为流传的佳话,生动地道出湛江在中国跳水版图中的重要地位。跳水是赤坎区的传统优势项目,为国家和广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顶尖跳水人才,在国际国内赛场屡创佳绩,成就斐然。
这是赤坎“体育强区”建设结出的硕果之一。近年来,赤坎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完善设施、普及健身、发展产业、提升竞技”为抓手,统筹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特色体育产业培育及竞技体育水平提升,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首善赤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体育动能。
水花跃动,竞技体育争金夺银
1935年,湛江第一家体育运动协会——赤坎体育协进会诞生。由赤坎海边的鱼塘改建成的“赤坎游泳棚”,成为湛江水上运动的发轫之地。
这座设施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跳水台之一,后来发展成为湛江市跳水运动学校。作为“中国跳水之乡”,湛江涌现了以徐益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练员,先后为国家、省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跳水、游泳和教练员,劳丽诗(奥运冠军)、何冲(奥运冠军)、何超、朱子锋、林劲、谢震、李毅、吴春婷都是赤坎业余体校培养出去的世界冠军。
赤坎的文旅IP形象“蓝宝”与“红宝”,正是以“跳水娃”为原型设计,生动展现跳水运动在此地深厚的底蕴与广泛的群众基础。
跳水是赤坎体校的金字招牌,散打项目也稳步发展。作为湛江唯一的县市区级散打队,在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赤坎体校6名队员代表湛江队参赛,其中李逸和莫雄均进入前五强。
“作为业余体校,学员们白天在校学习,晚上集中训练,相比省、市队,时间很有限,全靠孩子们不怕苦、不服输的韧劲,在学业与训练之间找到平衡。”散打教练陈伟感慨。
这份热爱与坚持,构成了赤坎体育的精神底色。而坚实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与体育基础设施,则为此提供了关键支撑。
2023年以来,在赤坎区注册的体育运动员超过250人;启动“开明同心筑梦·跳水雏鹰培养”项目,培养跳水队学员29人;组织跳水、散打各体育项目参加国家、省、市体育比赛,不断夯实竞技体育根基。
潮涌全城,从水上运动到全民健身
竞技体育成绩亮眼的同时,水上运动的浪潮也涌入这座城市。
今年4月,湛江水上运动嘉年华在金沙湾举行,涵盖桨板、帆船、皮划艇等项目,吸引了众多专业运动员、高校运动代表和广大水上运动爱好者参加。
帆影翩跹,桨声起伏,位于赤坎区滨湖公园的广东湛江赛艇皮划艇训练基地不仅服务于专业训练,更通过课程与赛事推动水上运动走进千家万户。
运动的热潮也从水上延伸到陆地,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
走进赤坎区碧海社区体育公园,千余平方米的轮滑场上,户外爱好者在高低起伏的碗池自由穿梭,攀岩墙前跃动着挑战的身影,600米彩色跑道串联起跑步与漫步的双重乐趣。
这是湛江市首个以社区命名,把体育文化以及青少年对运动、游乐的新期待,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公园,涵盖儿童娱乐场地、成人康体场地、家庭聚会场地等多个功能区,成为亲子互动与全民健身的理想空间。
湛江已建成的5个体育公园中,2个都在赤坎,区内还有多个大型体育场,全民健身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不久前,湛江赤坎“街超”足球队VS贵州“村超”忠诚村队友谊赛在湛江体育中心重磅开赛,吸引了近万名观众现场助威,直播观看人数超25万。持续举办数年的“街超”,展现出赤坎深厚的足球文化与城市活力。
伴随公共体育空间需求的不断拓展,赤坎充分利用公园、广场、边角地、绿道等场所组织各类健身活动。目前,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12万余平方米,健身步道总长97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8平方米。9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构建起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网络。
南方+记者 周梦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