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阳江首位“市民园长”预计本月底上岗!
11月13日,笔者从阳江市市区公园管理中心获悉,此前由阳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市民园长”的工作已进入评选阶段。目前已有6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市民参与报名,当选者预计本月底到岗履职。
阳江市市区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赵晓亮介绍,本次“市民园长”招募的报名者涵盖退休教师、太极馆教练、研学机构负责人等,年龄集中在40至60岁,且大多为阳江本地人,不少人拥有画画、摄影、舞蹈等特长。其中有通过电话咨询、网上报名的市民,也有兴致勃勃专程前往管理处手写报名表的热心人士,充分展现出市民参与公园治理的积极性。
“招募‘市民园长’,核心是希望吸纳热心公益、善于沟通且有一定号召力的人士。”赵晓亮表示,“市民园长”来自市民群体,能更直接地倾听群众声音、捕捉真实需求,让公园管理部门更快、更精准地解决群众诉求,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据了解,阳江市公园管理中心已专门腾出办公区域设立游客管理中心,为“市民园长”开展工作提供场地支持。上岗后,“市民园长”将承担以下四大职责:收集市民对公园管理的意见建议、日常巡查公园环境状况、劝导不文明行为,以及发挥自身特长为公园策划文化活动。该岗位为自愿奉献的公益性岗位,理论上要求每月在岗时间不低于12小时。
“以前处理广场舞噪声扰民这类问题,多是管理方单方面劝导‘你们别这样’。”赵晓亮举例说,今后“市民园长”将以平等身份与市民商议,把生硬的劝阻转化为共情的“我们别这样”,沟通效果有望更显著。
对于“市民园长”即将上岗,市民朋友怎么说?笔者在公园随机采访了几位群众,普遍表示支持和期待。正在晨运的刘叔直言:“这肯定是好事,能让我们更方便地和管理部门对接,有问题可以随时反映。”带着孩子遛弯的李小姐也认为:“热心公益的人值得肯定,这种机制应该多支持、多鼓励,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作为阳江市人流量较大的公园之一,金山植物公园位于市中心,周末入园群众可达2万人次,也是本次“市民园长”制度的先行试点。阳江市市区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许进杰透露,“市民园长”招募是阳江首次尝试,灵感来源于此前赴厦门调研的经验借鉴。预计本月底,当选的“市民园长”将正式到岗履职。
“下一步,我们会密切关注岗位运行的社会效果和群众反馈。”许进杰表示,若试点成效良好,将把这一经验机制逐步在全市其他公园、广场推广,让更多公共空间实现“大家管、共文明”。
■手记
让市民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人”
一座城市的温度,藏在街角的公园与广场里。阳江市招募“市民园长”的尝试,看似是一次简单的岗位增设,实则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从“政府管公园”到“市民治公园”,把公共空间的管理权、话语权部分交给市民,让治理更有烟火气、更接地气。
“市民园长”的价值,不仅在于弥补了公园管理力量的不足,更在于搭建了一座“心桥”。当管理者的“单向劝导”变成市民间的“双向沟通”,当“被动接受服务”变成“主动参与治理”,公园不再是单纯的管理对象,而是成为市民共同呵护的“家园”。本次招募中,报名者的热情参与,市民们的积极点赞,都印证了公众对参与公共事务的强烈意愿。
从外地的经验借鉴到阳江的本土试点,“市民园长”制度的落地,关键在于“长效”与“走心”。既要明确职责边界,让“市民园长”有章可循、有地可依;也要给予充分尊重与支持,让这份公益奉献获得应有的认可。期待随着这一制度的推广,能有更多市民主动加入到公共空间治理的行列,让“公园大家管、文明共创建”从口号变成现实,让城市的每一处公共空间都充满共治共享的温暖力量。
撰文/视频:巫雅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