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南海,微风里透着深秋的凉意。何丽君与何丽明姐妹走在南海九江土地上,相视无言。这片她们第一次踏足的故土,在脑海中已经想像过无数次,但真正到了之后,仍然难掩心中的激动。
“我们找到了。”何丽君轻声说道。这一刻,距离她们的曾祖父离开九江远赴南洋,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代。
何丽君(左二)和何丽明(左一)姐妹俩了解九江特产。南宣供图
何丽君(左二)和何丽明(左一)姐妹俩了解九江特产。南宣供图
作为参加南海第四届恳亲大会的海外侨胞之一,对她来说,这趟旅程有着更重大的意义。来自新加坡的何丽君正在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她的研究方向是梳理自己的母系家族史,以了解女性地位的变迁,却遭遇了资料匮乏的难题,“传统是只有男性可以写入族谱,关于女性的记录很少。”
在翻阅家族文件时,她意外地发现了南海何氏的线索。“资料上面写着‘南海’二字,就像突然打开了一扇门。”这个发现促使姐妹俩决定参加今年的恳亲大会,开启了一场既是学术调研,也是寻根问祖的旅程。
恳亲大会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乡亲齐聚一堂。对于何丽君来说,这样的体验是奇特的。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乡亲说着不同地方的语言,但当他们回到了故土,却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乡音,这让她意识到血脉连接形成的纽带,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牢固。
“在新加坡,粤语是一种很小众的方言,我们的粤语并不流利,但这里听到那个熟悉的语调、节奏,会让人莫名安心。”何丽明补充道。
真正让姐妹们重新审视自己家族源流的,是在广东千古情景区观看反映岭南发展历史的剧目。当表演来到《下南洋》章节时,姐妹俩格外专注。剧中,岭南乡民受时局动荡影响被迫背井离乡,他们怀揣故乡的一坯红土,怀着对家园的无限眷恋,依依惜别。

在广东千古情景区,当看到先辈们离乡别井下南洋的节目时,何丽君、何丽明姐妹俩留下了泪水。 南宣供图
看到这一幕,何丽君、何丽明姐妹俩的眼眶湿润了。“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这段历史的介绍,但真正回到家乡,坐在这里,想到我们的曾祖父当年可能就是远离故土,一下子把自己拉回到那个时代。”
恳亲过程中,何丽君一直在寻找着心中的答案:在不同历史阶段,女性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她们比以前过得更好了吗?
在九江龙舟训练基地观看女子龙舟队的纪录片时,她似乎找到了答案。这支最初由九江本地家庭妇女作为主力的龙舟队,在过去十几年间横扫国内外各大龙舟赛事,她们获得的奖杯铺满了整个陈列室。
乡亲们在了解九江龙舟队的辉煌历史。南宣供图
乡亲们在了解九江龙舟队的辉煌历史。南宣供图
何丽君再次流下了泪水,这一次是因为感动。“我看到有一些四十来岁的龙舟队员,她们是别人的妈妈、妻子和女儿,在家庭和家族中承担了巨大责任,却凭借自己的坚韧和努力,在体育竞技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发现了更大的世界。”
她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妈妈、祖母乃至曾祖母,“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女性非常伟大,她们一辈子勤勤恳恳,生儿育女,但关于她们的很多信息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这次回来看到女子龙舟队员创造的非凡成就,让她坚信女性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舟训练基地的奖杯墙,是女性地位提升的明证。南宣供图
龙舟训练基地的奖杯墙,是女性地位提升的明证。南宣供图
恳亲大会还带来了意外的重逢。来自美国的叔叔也回到了南海,他和姐妹俩已经有几十年未谋面。三人夹杂着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热烈交谈,分享着各自的生活近况。
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通过南海侨务部门的协助,她们成功联系上了居住在九江镇南石龙村的表哥,并约定次日见面,“这种感觉很奇妙,中断了四代人的家族记忆,一下子就连接上了。”

在广东千古情景区剧场,现场很多乡亲感动不已。 南宣供图
对何丽君而言,这次寻根之旅让她的学术研究变得更加立体,她决定要把这次的经历单独形成章节,放到自己即将出版的书里,通过寻找父系根源,重新理解母系传承。
接下来几天,姐妹俩计划在南海多停留几天,深入走访祖屋旧址,了解更多本地特色文化。对于她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术调研,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她们对“故土”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采写:南方+记者 孙景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