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中山和鸣,湾区回响

作者 罗丽娟 2025-08-24 21:30

乐声如潮,涌动岐江。八月末的中山,因乐声而沸腾——

8月24日,为期5天的中国合唱协会2025“中山之约”合唱艺术交流展演周活动,在中山文化艺术中心潮水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这是一场文化惠民的艺术盛宴。5天时间内,3场合唱名团专场音乐会、8场合唱名师讲座穿插其中,票价亲民、文艺惠民;名师授课接连不断,线上线下同步共享,艺术清泉流淌至寻常巷陌。

这是一扇大湾区文化艺术的交流窗口。名团齐聚共谱“湾区和声”,粤语金曲唱响共同乡愁,非遗瑰宝对话世界经典,深中联动绘就人文新图景。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可以说,2025“中山之约”合唱艺术交流展演周,是中山推动“文化兴城”的生动注脚,也是人文湾区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全民艺术普及的精彩样本,是一股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深沉力量。

(一)

五天的展演周,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深耕。

深圳歌剧舞剧院合唱团带来“韵满香山”,演绎世界经典;云南坡芽歌书合唱团唱响“民族之声”,展现非遗魅力。四场名师工作坊,孙雷、雷雯霞、官宇、高梅等名家亲授,从童声训练到钢琴伴奏,从和谐音响到诗意表达……理论与实践交融,传承与创新并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中山之约”特别推出的深圳与云南两场天籁名团专场音乐会,场场爆满,观众热情不减。掌声如潮响彻剧场,社交平台刷屏点赞,许多观众甚至加座观演,只为沉浸在这场艺术盛宴之中。

惠民票价80元,公益赠票230张,线上直播同步开启——艺术的门槛降低了,文化的温度升腾了。

中山的文化脉搏,不止于合唱。

九月初,两场重磅演出接续登场——

青春版粤剧《白门柳》首次走进澳门,粤港澳三地青年演员同台,演绎乱世中的家国情怀;《黄河大合唱》音乐会震撼上演,深圳中山联动,各界群众共唱,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从合唱周到粤剧,从《黄河》到《白门柳》,中山的文化景观多元而丰富,厚重而鲜活。

这不仅仅是几场演出,更是一种文化自觉。今日中山,以“文化兴城”为战略,以文化惠民为抓手,让艺术走进街巷,让文明浸润人心。

“希望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市民的赞叹,是文化惠民最真实的回响。

(二)

放在大湾区的坐标系中,中山的文化实践具有深意。

这里是人文湾区的重要节点,是文化交流的天然桥梁。“中山之约”汇聚大湾区六市合唱精英,粤剧《白门柳》联动港澳青年演员,《黄河大合唱》促进深中艺术合作……中山正以文化为媒,推动湾区软联通,增强文化认同感。

合唱周期间,文旅集团推出“夜韵文化之旅”,让艺术与旅游深度融合。一次中山之约,成为更多中山之约的开始。

文化的价值,在于凝聚人心,在于引领风尚。

中山合唱团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而坡芽歌书合唱团更由普通爱好者组成……这是全民艺术普及的成果,也是人文湾区建设的缩影。

当《黄河大合唱》全场沸腾,当《天耀中华》唱响心声,当坡芽情歌感动观众,当粤剧经典焕发青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种精神共鸣,一种文化自信。

乐声之外,何至于文化盛宴。

本次展演周,是中山文旅集团成立后的“首秀”。除了合唱艺术交流展演,本次“中山之约”还系统推出多条精品文旅线路,涵盖夜游中山、非遗体验、文化乡村、深中经典、工业旅游等主题,将孙中山故里、非遗工坊、美丽乡村等景点串联成珠,让艺术爱好者们在歌声之外,能全方位感受中山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深度体验中山“百千万工程”下的城乡新貌。此番“文艺+旅游”的创新实践,让一次“中山之约”的美好体验,约定往后更多的“中山之约”。

(三)

中山和鸣,湾区回响。

中山的实践表明: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文化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开放交流、互鉴融合;文化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战略、系统工程。

从“合唱之城”到“文化兴城”,从惠民演出到湾区交流,中山正以文化之笔,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

珠江潮涌,文明流长。

让我们期待更多的“中山之约”,期待更响的“湾区回响”。在文化的滋养中,城市更有魅力,湾区更有活力,人民更有幸福感。

这是文化的温度,更是文明的力量。

文|罗丽娟

编辑 卢子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