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塔克拉玛干沙丘,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下称“师市总医院”),东莞援疆医生团队正在开展“师带徒”传帮带,培养当地医生,不仅为当地输血、造血,更为是活血。因为援建,东莞和5000公里之外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结缘,让珠江与叶尔羌河相连。
在“十四五”收官冲刺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交汇点,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隆重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拼搏创新论英雄、实干担当我先行”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丝路明珠耀南疆·援疆赋能谱新篇——走进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集中采访活动启动,以媒体为桥梁、以粤兵交流为纽带,全方位展现广东援疆工作成果与兵团发展新貌。
图木舒克市新貌
图木舒克市新貌
打造“不走的医疗队”为当地活血
今年5月,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下称“师市总医院”)胸痛中心通过了省专家的现场预检。“时间就是心肌,胸痛患者救治的黄金时间是分秒必争的,总医院每年关于胸痛的病例约200多例,病例的数量在医院的所有病种排前五名,因此创建胸痛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东莞援疆医生、三师总医院医务科特聘主任、东莞市中医院医务科科员王少豪说。
“搭建了胸痛中心的急救体系之后,师市总医院对胸痛病人的治疗更有抓手了,能实现前方后方联动、患者未到信息先至、救治过程精准记录、全域覆盖打通壁垒的目标。”王少豪表示,在创建胸痛中心的前期,通过借助后方东莞市卫健系统的力量,邀请东莞市中医院的专家解读胸痛中心解读条款标准以及在后续的创建过程中给予指导,这对师市总医院胸痛中心的创建起到了极大的支持。
此外,胸痛中心创建以“1+5”的模式部署,“1”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作为区域胸痛救治中心单位,“5”是5个团场医院作为救治单元。“通过打造区域救治体系,打通团场医院和总医院之间信息壁垒、规范操作流程,为急性心肌梗死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通过短时间内开通闭塞血管,使心肌得到灌注,极大地降低急性心梗患者的致死、致残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在王少豪看来,胸痛中心急救体系的创建最为重要的是可为胸痛患者抢来黄金救治时间。院前与院内信息系统数据互通,无论患者首诊在下属团场医院,还是家中发病,都可以简单操作后实现快速建档,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心电图和抽血检查,并提前开始院内接诊流程,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至”,为院内争分夺秒的抢救争取处置时间,等到患者到达总医院,可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大大提升处置的效率。
在师市总医院中医诊疗室里,挂满了对东莞援疆医生谢炎烽感谢的锦旗,但是对谢炎烽来说并不满足。在他看来:“我来援疆并不只是为了治疗多少个病患,我是希望能在当地留下来一些东西,让医疗援疆不仅是输血、造血,更加是活血!”
东莞援疆医生在诊疗患者
东莞援疆医生在诊疗患者
自2024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来到师市总医院援助后,谢炎烽在师市总医院许下了三个目标:一是学科建设,把中医学科从师市级提升至兵团级的重点专科;二是将创建全国性示范单位,致力于中医科室的建设,创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三是人才的培育,通过“传帮带”在南疆地区实现中医传承。
“从今年6月起,我推出了‘拜师’机制,面向社会开放14个学徒名额。徒弟无需考试或执业证,只要彼此信任,秉持‘我愿教、他愿学’的原则,我欢迎所有感兴趣的人加入。每周,我进行门诊带教,通过真实临床案例为徒弟分析讲解,鼓励现场学习提问。在现场教学后,我们还会安排2小时理论授课,帮助他们系统掌握相关知识。”谢炎烽说。
谢炎烽还提及,不久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携手共建的“中医经典病房联盟”揭牌成立。这一联盟的建立,标志着两院合作迈入深化新阶段,是推动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服务边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也希望利用‘中医经典病房联盟’这个平台在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科研合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共同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当地实际、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模式,将先进的中医理念和诊疗技术带到新疆,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在边疆焕发新的生机。”谢炎烽说。
近年来,广东援疆驻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队组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一批又一批中组部计划内及柔性援疆医生相继奔赴师市。在广东省对口援疆的支持帮助下,三师图木舒克市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人才建设、医疗保障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广东援疆专家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建立了师徒结对关系,通过面对面的传授和手把手的帮助,共培养了200余名医护人员和30名学科带头人,不仅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也为当地医疗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方+记者 叶永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