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三线”整治,汕尾在行动

作者 彭骏 2025-06-30 15:11

近日,汕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汕尾市“三线”整治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探索出一套行政监管强化、法治保障完善、市场化主体参与等协同发力的“汕尾打法”,为城乡环境治理注入新动能。

“三线”通常指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其无序交织形成的“空中蜘蛛网”,牵动着人居环境的安全线、生活品质的民生线、城市形象的风貌线,成为制约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此次《办法》的出台,正是汕尾市直面问题、主动作为的体现,旨在通过规范“三线”整治管理,持续推进县城扩容提质、乡镇功能重塑、乡村风貌提升,有效建立健全“三线”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解决城乡“三线”杂乱问题,全方位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办法》制定过程中,汕尾市围绕“国省标准+本地细化”执行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广东省供用电条例》以及广东省通信线路整治指引,“问题导向+需求预判”双轨并行,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各县、镇、村实地调研。工作人员走进城镇街巷、深入乡村角落,对“三线”现状进行细致摸排,与当地居民、施工人员和基层干部进行广泛交流,全面厘清飞线废线杂乱线等各类顽疾根源。全面梳理总结近年来的经验成效,聚焦难点、堵点进行精准疏通,逐步实现了从“指哪打哪”到“系统推进”、从“反复治理”到“标本兼治”、从“孤军奋战”到“全民作战”的转变,集思广益编制完成《办法》。

《办法》共包含总则、属地管理、职责分工、行业管理、附则五章节,内容全面且具有较强的实操性,涵盖“三线”整治工作的规划、施工、验收、管理、维护等多个关键环节。

在规划环节,明确了“三线”布局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美观的原则,与城乡整体规划相协调;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标准、安全规范等作出详细规定,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验收阶段,制定了严格的验收标准和流程,保证整治成果经得起检验;管理和维护方面,明确了各方责任,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确保“三线”长期保持规范有序。通过建立“事前关口前移+事中协同推进+事后长效监管”全程闭环管理模式,汕尾市在破解城乡“空中蜘蛛网”顽疾上迈出了突破性一步。

《办法》的出台意义重大,不仅为汕尾市本地的“三线”整治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引,更有望成为全省“三线”治理管控的“汕尾样板”,为其他地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对推动各地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未来,汕尾市将以《办法》的实施为契机,把“三线”整治作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打造“全域镇村典型示范”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加大整治力度,不断优化城乡环境,为全省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汕尾力量。

南方+记者 彭骏

通讯员 马斌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符如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