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看着术后未再发作的女儿,李女士喜极而泣。12岁的琳琳(化名)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SEEG(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射频毁损术后,折磨她11年的药物难治性癫痫被彻底终结。令人震撼的是,她此前的颅脑核磁共振(MRI)多次显示“完全正常”,一度被判定为“无法手术”。
陈志勇主任团队手术场景。
陈志勇主任团队手术场景。
癫痫月发高达90次
琳琳不到1岁起病,3岁确诊,4岁开始服药。最令人心碎的是夜间发作:入睡后突然惊醒、惊恐哭喊、四肢剧烈抽动,平均每天5到9次,最严重时一月高达90余次。“孩子眼睛哭肿了也不敢睡,我们只能整夜抱着她。”母亲李女士翻开发作记录本,密密麻麻的红叉记录着煎熬。
11年间辗转广州、北京多家医院,尝试8种抗癫痫药物均无效。多次核磁共振“未见异常”的结果,以及“核磁看不出问题就不能手术”的结论,几乎掐灭全家希望。
微创技术揪出病灶
面对复杂病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神经外科科室副主任、功能神经外科主任陈志勇、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世勇以及癫痫专科主治医师王晓没有放弃。他们采用“症状-脑电-影像融合”定位法,为琳琳实施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将精密微型电极精准植入大脑深部监测。
最终,深部电极成功捕获常规核磁无法显示的异常放电核心——位于左侧大脑岛叶后部小叶。“岛叶位置深,传统开颅手术需剥离大量组织血管,风险极高。”陈志勇主任解释。团队创新采用“SEEG引导下射频毁损”微创技术,在电极引导下将射频热能直接作用于病灶毁损,全程无开颅、几乎无出血,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破局药物难治性癫痫
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术后琳琳的癫痫发作完全停止。久违的安宁降临家庭。“孩子的癫痫终于控制住了!能睡好觉了!”李女士一家送上感谢信:“你们赋予了孩子和我们全家崭新的未来!”
陈志勇主任指出,约60%岛叶癫痫核磁显示“阴性”,且易被误诊为精神疾病。他强调,约30%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需手术干预。SEEG引导下射频毁损术优势显著:定位精度高(误差<0.3毫米),避开关键功能区;微创(创口仅针眼大小),恢复快(3天可出院);对多灶性癫痫可灵活分次治疗。该案例标志着医院在难治性癫痫微创治疗达国内先进水平。
“癫痫绝非不治之症!”陈志勇呼吁,多种药物控制无效的患者,应尽早到有条件医院进行多模态术前评估,明确诊断和手术可能,是重获新生的关键。
通讯员:张灿城
来源:南方+客户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