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台山市的榕树下、庭院内、禾田边、渔船头……一场场贴近群众的“板凳会”,一支支穿梭在基层的“调解队”,一杯杯传递温情的“暖心茶”,正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破解政法领域重点难点的高效平台。在这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在热烈而务实的讨论中,找到了更具温度、更贴实际、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台山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始终把建强做实综治中心作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为此,台山市委政法委严格对标“五有”“5+2”规范化要求,推进建设“多中心融合、一站式解纷、全链条治理”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助力台山实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
如何织密基层治理网,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冲蒌镇在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给出了答案。
“中心”赋能:从“分散办”变“一站办”
走进冲蒌镇综治中心,接待大厅敞亮整洁,简洁明晰的办事引导标识让人一目了然。一体化开放式的受理窗口整齐排布,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进行。
“无论是家长里短、劳资纠纷,还是邻里摩擦,群众只需跑一地,就能解决问题。”冲蒌镇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综治中心登记受理群众需求。受访者供图
综治中心登记受理群众需求。受访者供图
去年冬季,冲蒌镇综治中心接待了当地村民老李。反映情况时,老李情绪激动,眼眶泛红。他陈述道,自家南瓜田毗邻工厂,被工厂排放的黄泥水淹没,遭受大面积损毁,经济损失达两万余元。“我们多次和工厂沟通过,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实在没办法才来求助你们。”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认真倾听诉求后,当即表示:“群众利益无小事,农田受损的事情我们一定负责协调处理到位。”
中心随即启动联动调处机制,第一时间召集司法所、属地社区工作人员对该矛盾纠纷的症结进行专业研判与分析。工作人员数次前往事发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核实,并对涉事企业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宣传释明和细致沟通协商。经过多轮调解和法律疏导,涉事企业最终认识到自身责任,同意向老李支付共计2万元的经济损失赔偿金。至此,困扰老李的农田损失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冲蒌镇按照实体化实战化要求,统筹整合诉讼服务、检察服务、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多服务合一”,并设立矛盾纠纷综合调解室、心理辅导室等特色功能室,形成“1+6+N”多元解纷模式,真正实现了群众诉求“一扇门进出、一揽子受理、一站式调处”,让“最多跑一地”变为现实。
“机制”赋效:从“反复跑”变“高效解”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运行机制是关键。冲蒌镇综治中心不断健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七步工作法”就是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土化创新实践。
“七步工作法”以“一安二梳三查四路五帮六平七稳”为工作思路,分别是“一安”,即安抚稳定情绪;“二梳”,即按矛盾化解法定路线图走,梳理矛盾关键点;“三查”,即调查清楚情况和找准需求点;“四路”,即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出路;“五帮”,即调动政府和社会各方资源帮助解决问题;“六平”,即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实现源头治理管控;“七稳”,即做正面的宣传引导好舆论和社会方向。
“我们拖欠的工资怎么办?”“为什么这么久了还没有结果?”日前,冲蒌镇某村村民代表在镇综治中心集中反映村集体遭遇土地承包租金拖欠问题。经查,该村此前与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后者承租1900余亩农田种植稻谷。截至反映日,该公司已连续拖欠租金五个月,累计金额达30万元。
接诉后,冲蒌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七步工作法”矛盾化解机制。中心工作人员耐心接待群众,并郑重承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妥善解决。”中心旋即协同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深入沟通企业负责人,仔细核查合同文书,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精准掌握欠租根源——公司因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灵导致履约不能。
基于详实调查研判,镇综治中心牵头组织镇“三资”管理办公室、农业农村办公室及村集体代表共同商议解决方案。鉴于企业经营现状及保障村民长期利益的需要,各方一致确认终止原合同为最优路径,并决定同步引入新的承租方。
此后,镇综治中心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督导涉事公司尽快筹措资金,履行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市场资源,为优质农业企业承接该片土地牵线搭桥。通过高效运转,双方于5月20日依法解除原承包合同。6月3日,该村成功与一家新引进的农业企业签订新承包合同,确保了土地资源的盘活与合理利用。
处理过程中,镇综治中心高度重视信息公开与正向引导,全程通报进展情况,保障村民知情权,凝聚社会共识。“原来到这办事这么方便、高效,不但租金收回了,而且连后续的土地经营问题也一并解决了。”事情解决当天,一村民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了。”
综治中心协调多方化解矛盾。受访者供图
综治中心协调多方化解矛盾。受访者供图
这起案件是冲蒌镇“七步工作法”快速处置矛盾纠纷的缩影。在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该镇还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村(居)人员情况一览表》,以表格化、清单化的模式推动排查工作精细化、流程化、规范化。今年以来,综治中心受理案件22件,调处成功22件,调处成功率100%。
“平台”赋智:从“人工管”变“数智治”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冲蒌镇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将镇综治中心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枢纽平台。该镇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基层感知优势,通过科学整合人防、技防、智防资源,成功构建起全域覆盖、智能高效、具有人文关怀的立体化“平安防控网”,实现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单一依靠人力防范向“三防协同共治”的深刻转型。
在基础设施方面,冲蒌镇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目前已在全镇各村(居)委会设立标准视频监控点50余个,同时在交通要道、重点场所等关键区域增设高清监控设备20余个,全面实现了镇、村、网格三级视频监控网络互联互通。该智能化安防体系显著提升了刑事治安案件的实时发现与精准侦破能力,2025年上半年以来,全镇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实现发生率“双下降”,分别同比下降32%、49%,为辖区群众营造了更为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此外,冲蒌镇创新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依托省“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该镇组织网格员队伍深入开展“一户一档”全员信息普查登记工作,全面精准采集全镇17个村(社区)共计8553户32467名常住人口的基础数据。通过建立“信息动态维护、数据定期核报、异常实时预警”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治理中信息碎片化问题,真正做到了重点人员“应排尽排”、关键信息“应录尽录”、风险隐患“应管尽管”。
此项工作推动全镇社会治安治理模式实现了三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依靠主观经验判断向依托数据模型分析转变,从依赖物理空间排查向构建数字空间防控转变,从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据统计,2025年1月至6月,该镇通过“粤平安”系统共高效处理网格管理事件211宗,办结率达到100%,为完善网格数据赋能的现代治理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
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受访者供图
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受访者供图
“科技赋能让民情档案成为精准治理的新引擎。”镇综治中心负责人在调研中介绍道。如今,翻开信息库,镇上的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经济困难家庭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为基层开展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提供了强大的信息保障。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群众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矛盾化解终点站。”冲蒌镇综治中心主要负责人强调,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化运行、高效化服务”三项工程,着力提升基层治理专业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通过全方位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让平安建设的丰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台山市加速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筑坚实的安全屏障与社会治理支撑。
南方+记者 申红洲
通讯员 台政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