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汕尾“筑梦人”②丨从一砖一瓦到城市地标,中建科工见证汕尾崛起之路

作者 陈保良 2025-05-07 19:12

编者按:

每一块砖瓦的垒砌,都凝聚着建设者的匠心;每一条道路的延伸,都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从晨曦微露到星垂旷野,汕尾高质量发展的背后藏着无数安全帽下的汗珠、图纸前的凝思、机械旁的坚守,他们以双手编织城市经纬,用脊梁托起天际线的高度。“五一”国际劳动节,南方+走进汕尾重大工程幕后,聆听钢筋水泥间跳动的脉搏,书写属于平凡英雄的时代注脚,敬请关注!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而建设者是历史的书写者。在汕尾这片土地上,我们看到了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的教育崛起,看到了汕尾市文化中心项目“珍珠贝”的地标成型,看到了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项目的宏伟蓝图,看到了深汕中医医院的医疗高地,看到了汕尾高新区“超级工厂”的无限潜力……

每一个重大工程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汗水与心血。而今天的主角,就是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筑梦者”——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珍珠贝”成型

匠心雕琢“城市文化客厅”

今年4月初,汕尾市文化中心项目(公共文化设施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汕尾“珍珠贝”这座城市文化新地标迈入全新建设阶段。

这座海陆丰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城市文化客厅”,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7973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3.5米,包含“三馆一中心”,即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对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的背后离不开高超的施工工艺。中建科工汕尾市文化中心项目负责人张伟表示,该项目采用多种极具特色的设计做法,如超重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异形梁柱混凝土结构、单曲异形清水混凝土斜墙、外立面超长GRC幕墙系统等,让整体的建筑外观富有高级感和层次感。

建筑施工到底有多难?用通俗的话来讲,呈“贝壳状”的整体建筑设计最大倾斜度近68度,再加上流线型的外立面也为施工增加难度,同时这也是汕尾首例应用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建筑,建设高峰期最多有超过500人同时进行施工,对施工工艺的质量要求极高。而针对此类特殊设计做法,中建科工项目建设团队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加强工序精细化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努力实现设计外观效果。

为了冲刺“9·30”基本完工目标,中建科工项目建设团队将严格按照施工部署,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加强工期管理,合理调配优势资源,强化施工计划管理,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比干劲、比姿态、比水平、比奉献,全面实施全过程质量管控,按时完成这项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群众检验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和民生工程。

教育筑基

潜心打造“城市人才高地”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未来。中建科工承建的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项目,正以“湾区速度”重塑汕尾教育版图。

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作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点工程,是粤东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双一流”大学和“211工程”大学扎根办学的校区。

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60.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36万平方米,建筑单体共计20个。项目滨临海边,地基由近海鱼塘水田回填而成,在设计上巧妙利用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学校内部修建人工湖,引海水入注,巧用自然潮汐的力量推动校园水系与外界联通,提升水系自我净化能力,打造全国首座环境优美的“水上大学”。

自2020年6月开工以来,中建科工项目建设团队先后克服了台风暴雨、高温酷暑等不利因素影响,于2021年8月完成南区教学楼、南区食堂、宿舍楼的交付,满足了学校开学使用,并于2022年8月交付北区教学楼、体育中心、学院综合楼,2025年6月基本实现整体交付。

在中建科工的建筑技术支撑下,项目先后斩获了国际安全奖杰出奖、国家级AAA文明工地、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华师汕尾校区自2021年开办以来,本科招生分数线已连续多年位居粤东地区高校首位,2022年起已实现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为粤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华师动能。而在其中,离不开中建科工的筑基力量。

除了华师以外,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二期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当中。

今年4月,由中建科工以联合体方式承建的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二期项目食堂主体结构正式封顶。

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二期项目是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完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总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1.6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底竣工,建成后将新增5000个学位,为汕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

自2024年7月动工以来,项目团队始终坚持“促安全、保质量、抓进度”的施工理念,制定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严格把关施工质量。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五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先后分别为1号实训楼、综合楼、公共教学楼、1号宿舍楼和食堂,学校样貌已具雏形。项目建成后,学校将具备中、高级和预备技师多个办学层次,技工常设专业和地方特色专业并存,部分专业建设成全省和国家的示范专业,打造成为省现代化技工教育示范基地、产业工人培养基地和广东产业技能硅谷,辐射带动粤东、粤北乃至全省技工教育创新发展,为汕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医疗惠民

全心建设“城市医疗高地”

今年3月31日,深汕中医医院门诊试运营。这是贯彻落实“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的全新发展定位,也是汕尾深度融入广东新一轮中医药强省战略、全力完善汕尾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更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作为广东省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深汕中医医院项目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规划病床位约500张,位于汕尾市城区香江大道西保利金町湾地块,主要建设内容为医疗综合楼、行政后勤楼、发热门诊楼、污水处理站、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

其中,深汕中医医院项目一期工程由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汕尾市广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承建,于2023年5月开工,2024年6月完成门诊楼主体结构封顶,2024年12月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目前,门诊楼已进入试运营阶段,预计2025年底一期工程全面完工。

项目全面建成后将融入“医康养旅”理念,打造花园式疗愈空间。在医疗高地的筑基之路上,中建科工集团始终全速推进项目建设落地,让老百姓能够尽早享受到国家级中医诊疗服务。

科技兴城

决心筑起“城市超级工厂”

去年12月底,由汕尾市投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汕尾投控”)投资,汕尾投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建科工集团联合承建的省产业有序转移标准厂房“汕湾1号”(以下简称“汕湾1号”)项目顺利竣工验收。这座集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于一体的标准厂房,将成为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企业培育、产业链集聚的重要载体,为汕尾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汕湾1号位于汕尾市高新区红草园区,总投资6.27亿元,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约2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9栋二层高的高标准厂房、1栋三层高的服务中心及配套生活设施,首层高9米,最高承重3吨,是为入驻企业实现“拎机投产”而量身打造的“超级工厂”,计划吸引电子产品、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和生物工程等产业,打造汕尾高新技术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同时依托比亚迪、信利、天贸等已入驻汕尾高新区的企业,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来汕尾投资兴业。

项目建成后,将助力革命老区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区域间协同联动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增进民生福祉;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型厂房建设面临高支模施工的技术难点,一层层高9米,二层层高8.1米,柱网间距为8米×10米,均为高支模,面临工作量大,安全风险高等困难与挑战。项目技术团队多次开展专项技术方案评审和专家论证,邀请汕尾市建协专家及参建各方针对高支模施工方案进行联合验收,最终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梁板结构模板支撑参数,保障后续施工顺利进行。

伟大工程的背后,是无数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坚守。这些劳动者的智慧与韧性,在平凡中创造非凡。

从文化地标到教育高地,再到产业集聚的“超级工厂”,汕尾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中建科工集团的身影,不仅镌刻在建筑之上,更融入城市发展的脉络当中,这些默默付出的“筑梦者”用双手托起城市的高度,用脚步丈量时代的厚度,让汕尾在时代崛起的浪潮中,绽放出独属于奋斗者的璀璨光芒。

采写:南方+记者 陈保良

通讯员 王伟雄

编辑 牛攀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