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疾人圆“就业梦”!来听听廉江这名“广东好人”的故事

作者 李怡茜 2025-05-08 21:31

你听过他的故事吗?在廉江,有一位爱心人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他的企业里,就业的残疾人最高峰达到200人,居家就业的残疾人也有1000多人,2019年获评“全国助残先进个人”,2025年获评“广东好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爱心人士的世界,感受他的善举和爱心。

共心共情

助残扶残的种子生根发芽

唐慧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时常会接触到一些残疾人,通过跟他们的交谈,了解到他们生活的种种困境,他们从一开始便被处于一种放弃或者是完全需要保护照顾的状态,残疾人长期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生存意志、奋斗力渐渐被消磨殆尽。

“后来,我在湛江、廉江两级残联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廉江市信昌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打造残疾人就业基地,尽己所能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自强不息、逐梦人生。”唐慧说。

辛劳耕耘

亲手教学编织“梦想”

2007年,廉江市信昌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打藤竹工艺制品。看中产品可居家制作的特性,唐慧首先想到的是可以让残疾人工作,通过工作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创业初期,他骑着摩托车,载着编织材料,走遍了广东廉江、信宜、阳春、高州、化州和广西博白、灵山、都安等地的各个乡镇,发现许多残疾人虽渴望工作,却因受挫或行动不便难以就业。唐慧便充当起了技术人员,到残疾人家里手把手教学,教他们编织自己的“就业梦”。

就这样,从一户、两户……发展到2012年的400多散编户。后来公司条件得到了改善,公司立即组成了专业的下乡培训团队,带队到愿意在家从事工作的残疾人家里对其进行技术培训,通过这一措施,每年都有100多个残疾人加入到公司的散编户中。现今公司残疾人散编户已经超过1000户。

2017年下半年,在湛江市、廉江市政府两级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唐慧带领公司团队到湛江五县四区和广西融水等地召开十几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成立了湛江市、廉江市两级残疾人就业基地。

截至目前,基地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达到600多人次。同时,在基地就业的残疾人最高峰达到200人。他们来到基地里就业,不仅减轻了各自家庭的负担,自己也学到了本领,对自己的人生也充满了自信心。

有爱无碍

增添“追梦”生趣

在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后,唐慧通过与员工的深入交流,敏锐察觉到部分残疾员工在生活起居中面临诸多不便。如手脚不方便的员工,在洗衣、上厕所和洗浴时举步维艰。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公司向廉江市残联申请助资建成了无障碍厕所和洗浴间,并组成了志愿者服务团队,协助他们生活起居。

随着时间推移,细心的唐慧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劳动,部分肢体障碍残疾员工的肢体功能得到了提高。于是,公司又添置了众多的康复器材,且聘请了专业的康复指导教练,建成了廉江第一家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和康复训练场。

鼓励创新

提供“圆梦”平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搭建就业平台的基础上,唐慧推出“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能力突出的残疾员工返乡创业。公司为回乡的残疾人提供订单、原材料,回乡成立合作社,帮助他们开启事业新篇。

广西灵山籍员工梁昌国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公司工作期间,他凭借积极进取的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脱颖而出。在唐慧的鼓励与支持下,梁昌国回到家乡创办合作社,自己盖了楼房,还带动当地80余人就业。现在,公司已经发展了12个就业合作社,实现居家就业达到1000多人。

这些举措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入的增长,更产生了深远的精神价值。曾经自卑怯懦的残疾员工,在工作中重新发现自身价值,逐渐变得自信从容。公司打造的平等作业环境,帮助他们驱散心理阴霾,真正融入社会生活——40余名员工成功组建家庭便是最生动的证明。

如今,这些残疾员工的月薪稳定在2000至3500元间,成为激励更多残疾人勇敢追梦的鲜活样本。

十八年来,唐慧坚守初心,用无限的爱心托起了这群残疾人的梦想,一起来为他点赞!

撰文 李怡茜

编辑 陈明维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