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山珍”汤,广东一男子病危休克!死亡率接近100%……

健康广东 2025-05-08 19:28

一锅鲜汤下肚

广东一男子被送入ICU抢救16天

一同进食的5名亲友也出现了

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症状

到底是什么食物

让6人接连中招?

近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十二医院”)中毒救治中心成功救治了一名误食超致死量5倍的致命鹅膏(白毒伞)患者。这场在ICU持续了16天的救治,累计进行了106小时的人工肝抢救。

事情是这样的:近期,东莞的谭叔(化名)在登山踏青时采摘了一斤山中野菌,归来邀亲友一起来品尝蘑菇汤。同桌的5人仅敢浅尝,谭叔不忍浪费便独自吃下了半斤蘑菇并喝完全部蘑菇汤

进食后10小时,谭叔因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入院时肝酶等指标正常,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然而,次日复查,其肝酶却已飙升至正常上限的近10倍。谭叔才向医生坦露,就诊前食用了野蘑菇,随后被紧急转诊市十二医院中毒救治中心。

▲导致谭叔中毒的白毒伞

与此同时,一同进食蘑菇的5名亲友也因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症状,在市十二医院中毒救治中心住院治疗。

中毒救治团队根据谭叔的临床症状、器官损害情况以及蘑菇照片,发现其误食的是致命鹅膏。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立即为其启动血液净化快速清除血液内鹅膏毒肽,并使用药物保护肝细胞。

▲谭叔在ICU抢救

但危机并未解除,谭叔的病情发展迅猛。在维持诊疗情况下,患者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脏衰竭,甚至出现了肝性脑病等。“按照肝损害型毒蕈中毒共识分级标准,谭叔属于最严重的4级中毒病例,该类型病例死亡率接近100%,救治难度极高。”陈运超介绍。

经反复研讨,救治团队决定改用一种国内尚未应用于蘑菇中毒救治的新型人工肝治疗方式,在清除患者体内水溶性毒素、蛋白结合毒素的同时,纠正内环境紊乱。经过106个小时的人工肝抢救,谭叔终于转危为安。

▲人工肝治疗清除出来的含有毒素的废液

陈运超提醒,致命鹅膏是一种肝损害型毒蘑菇,含有剧毒的鹅膏毒肽,进食约50克菌体即可致1名健康成人死亡,占蘑菇中毒死亡病例90%以上。市民朋友切勿抱侥幸心理,凭经验采摘野外蘑菇食用。

目前,谭叔已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回顾此次生死一瞬间,他仍心有余悸。谭叔的经历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

值得注意的是,为何谭叔出现胃肠道症状后,经对症治疗明明有所缓解,但后续病情却呈现“过山车”式迅速恶化?陈运超解释,“肝损害型蘑菇中毒有‘假愈’表现。‘假愈’是指胃肠道症状减轻了,病人以为没事了,但肝脏损害却在悄悄迅速发展,过了‘假愈期’,出现黄疸以及严重肝功能不全再就医,救治难度会显著增加。”

他介绍,致命鹅膏属于急性肝损型毒蘑菇,潜伏期一般为10~14小时,初期消化道症状可一过性缓解,存在“假愈期”。36~48小时后,患者会出现黄疸、出血、凝血时间延长、胆酶分离、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肝损害型、肾损害型蘑菇含有胃肠刺激毒素较少,胃肠道症状出现相对晚,相应的靶器官损害较为突出,但也正因胃肠道症状出现晚,甚至出现‘假愈’表现。”陈运超表示,这极易导致患者未能及时就医,耽误病情。

近来气温回升、雨水充沛

野生菌进入生长旺盛期

专家提醒,登山踏青游玩

切勿凭经验采摘山林间的野菌食用

如食用菌类后出现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医

避免毒蘑菇中毒

谨记这三不:

不采摘!

不购买!

不食用!

快转发提醒身边人~


通讯员:周艳梅 廖温勃

编辑方洪秀 | 责编赵莹

审校发布王剑莉

来源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