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词,读懂何以“向文博出发”

南方评论 2025-05-23 08:13

文 | 吴三川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盛大开幕。

自2004年“C位出道”以来,跨过“弱冠之年”的深圳文博会,一路升级迭代,已经成长为影响全国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走向世界的“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

一场“红”了20年的文化盛会,还能怎样继续“红”?一个“Buff叠满”的文化超级IP,还能带来哪些惊喜?文博会以守正着墨,以创新起笔,书写着“展”获人心的答案。

透过“首、创、交”三个关键词,大抵能管窥一二。

00:42

起猛了!机器狗在文博会舞狮

(一)

作为“第一展”,当然就得有“第一”的担当和自觉。深圳文博会被冠以“风向标”“加速器”之誉,绝非浪得虚名。

一个“首”字,背后大有文章。

扎根于“创新之都”的深圳文博会,留下了许多“首次”。2022年,文博会首次推出创新项目与新品发布会,随后每年“首展”“首发”“首秀”数量不断攀升,交易硕果颇丰,2024年达到117场,今年预计超过120场。

这正是文博会版本的“飞轮效应”:对“以文兴业”的笃定,对长期主义的坚持,启动了加速增长的齿轮。

唯有“出手即不凡”,方能“出道即爆款”。所谓“首展”“首发”“首秀”,就是以稀缺性和新鲜感,吸引新老朋友打卡体验,在“逛逛逛”之余“买买买”,继而让“头回客”拉动“回头客”。这既是引领潮流,也是鼓励创新。

近年来,“首发经济”愈发受到重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提到,因地制宜推进首发经济,鼓励国内外优质商品和服务品牌开设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

文化产业和“首发经济”比较搭。从互补性来看,前者业态多元、具备“吸睛”属性,可以实现“一次投入、多次转化”,而后者正好强调全链条发展,有利于构建生态闭环;从相似性来看,二者都强调技术驱动,追求高附加值,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文博会何以成为一众展商“首发之地”?

当越来越多网友直呼“文博会太好玩了”,当品牌与消费者在这里“无缝对接”,当文博会成为全球爆款“种草机”,当“文化磁场”发出诚意邀请,焉有不来之理。

(二)

 “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这是本届文博会的主题,也是文“动”天下的真谛。

某种意义上说,“首”与“创”正是一体两面。科大讯飞全球首发多语种的透明屏,深圳云洲数字首发国内首个对话式大模型,全国首个低空载人无人驾驶飞行器模型首次亮相……在这张密密麻麻的“首发节目单”中,创新味满屏,科技感满格。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它们看起来似乎不够“文博”。事实上,文化有着千万副面孔,一直都在打破边界,“+”出各种可能——浩浩典籍是文化,VR阅读也是文化;寻幽访胜是文化,低空旅游也是文化……有人喜欢赛博朋克,有人爱上国风国潮,有人钟情人间烟火,文博会场内总有一款会让你“上头”,这里可看可玩可体验,见数见智见未来。

说到底,文化不是凌空蹈虚、浮在云端,更不是端着架子、空空如也,而是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关乎每个人的幸福生活。

文化铸魂,科技赋能;双核驱动,比翼齐飞。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2》、舞剧《咏春》等现象级文化IP持续“破圈出海”,就是最直观的印证。

仅仅是文博会开幕首日,从“山西姥爷”和机器人PK书法,到“李白”和“杜甫”梦幻同框,再到机器狗“生猛”舞狮、机器人打咏春拳,“文化+科技”就贡献了许多“名场面”,诠释了什么叫“脑洞大开”。

(三)

客为何来?为何来了还想来?答案系于一个“交”字:交汇、交易、交融。

文博会是资源交汇的“超链接”——

 “行业顶流”汇聚一展,“宝藏企业”纷至沓来,“忠实卖家”翘首以待,“多向奔赴”向来是文博会的鲜明特征。这场文化盛会的功能,早已突破单一的“展览”。地方特色、前沿理念、市场趋势、人才供给……各类资源越是能精准对接、互通有无,就越能催生文化裂变,释放聚集效应。

文博会是磋商交易的“大卖场”——

如果说,高效率的交易是展会的内核,那么用一种很有“文化”的方式把钱给赚了,恰是文博会的魅力所在。更何况,文博会的全称本就带有“交易”二字。截至去年,历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促成7万个投融资项目,如此不俗的变现能力,是实力使然,也是信心所在。今年还特别策划22项促交易措施,场景、服务等各方面再升级,可见“交易力”的分量越来越重。

文博会是文化交融的“万花筒”——

以“文”为前缀的盛宴,怎么能少了后劲?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寓于每一件“看家宝贝”之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出去,以更自信开放的姿态,与世界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本届文博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全球合作机构、参展产品品类均创历史之最,国际“朋友圈”再扩容。从“一日尽览中国”,到“一馆浓缩世界”,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文博会这个支点,可以撬动怎样的未来?

向文博出发,与精彩邂逅。我们相信,这位正值青春的“00后”,定能踩着时代节拍,继续拾级而上,勇攀以文兴业新标高。

编辑 朱丹
校对 曹柏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