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6月,是广东甘薯集中上市时间。广东的甘薯种植采用“冬种春收”的模式,上市时间与北方甘薯形成错峰,填补了市场空窗期。
甘薯,即红薯,看上去不太起眼,但在广东,甘薯是水稻之外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兼具粮食安全与发展经济双重属性。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作为,全方位谋划推动薯产业多元化、集聚化发展,积累起显著的发展优势。
目前,广东是我国鲜食甘薯培育和生产的重要优势区域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种植区和集散地,并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省甘薯产业具有“老天赏饭吃”的发展优势,依托“错峰上市、优质优价”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全国冬种(春收)鲜薯供应的核心产区。当前湛江、遂溪甘薯种植规模稳居全国地级市和县(区)“双第一”,湛江冬薯占全国冬种鲜薯供应量超四成。
数据显示,广东近年甘薯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稳中有增。全省种植面积近年保持在220万—260万亩之间,产量在70万—85万吨,“小甘薯”种出“大产业”。
为科学研判今年春收(冬种)甘薯形势,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甘薯产业经济团队对湛江、惠州、梅州等主产区开展实地调研。调研发现,今春我省甘薯产业产销两旺,鲜薯价格达到近三年的最高峰。
具体体现在:田间生产稳定,错峰优势凸显。全省甘薯春播面积达218.6万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湛江冬薯通过错开北方薯类集中上市期,3—5月采收期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形成“人无我有”的供给优势。
鲜薯价格一路飙升,溢价空间扩大。调研显示,今年春收甘薯市场出现了历史少有的价格行情,春节过后甘薯收购价一路上涨,截至4月中旬,田头价从1.4元/斤一路上升至2.5元/斤。鲜薯田头收购价稳定在1.8—2.5元/斤,较北方产区同期价格高0.5—0.8元/斤,部分高端品种溢价空间持续扩大。
高端市场表现亮眼。“丝滑”品种电商零售价达12.8元/斤(250g精装礼盒),主攻广深高端社区团购,复购率超35%,成为电商平台增长最快单品。供港精品薯实施“四专三检”标准(专用品种、基地、产线、通道,农残、重金属、外观检测),田头价达3.2元/斤,溢价优势显著。
与此同时,调研团队提出,甘薯产业缺乏稳定的产销联盟或大数据指导,使得农户在品种选择、种植规模上存在“追涨杀跌”现象,加剧产业周期性波动。
因此,调研团队建议,可强化市场调控,破解价格困局;深化电商融合,拓宽市场覆盖;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韧性;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降低生产成本。“长期来看,需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户参与’的多元化风险防控体系,确保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南方+记者 黄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