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指导,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及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基因编辑动物育种峰会”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开幕。作为我国基因编辑动物育种领域高规格的行业盛会,会议汇聚科研院所、高校及龙头企业代表180余人,同期举办畜禽种业(云浮)产业高峰论坛等专项活动,现场发布温氏集团与拉索生物联合研发的国产固相芯片自动化解决方案。
国产固相芯片自动化解决方案亮相
本次研讨会以“基因编辑动物育种”为核心议题,汇聚了国内动物生物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与会者深入探讨了基因编辑抗病机制、技术前沿及育种创新等关键议题,形成了加快基因编辑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行业共识。会议期间,温氏集团与拉索生物联合研发的国产固相芯片自动化解决方案惊艳亮相,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动物种业被誉为畜牧产业的“芯片”,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动物育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近期,美国FDA首次批准基因编辑抗蓝耳猪,广东海大集团与华中农业大学达成了“无肌间刺鱼技术”的独家许可协议,这些动态充分展现出基因编辑动物育种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广阔产业前景。本次研讨会作为前两届基因编辑抗病育种研讨会的延续与拓展,进一步搭建了行业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了我国基因编辑动物育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大会特邀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的顶尖院士专家,以及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精英代表。他们分别就抗病机制创新、基因编辑技术突破、新种质创制等议题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全面展示了我国在基因编辑动物育种领域的科研实力与产业化潜力。与会专家指出,加快动物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培育更多的优势农业动物基因编辑新种质,将有力推动我国动物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
行业龙头与企业代表共谋良策
基因编辑前沿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化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中芯种业公司和首农股份公司作为会议主办方,分享了各自在种猪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宝贵经验。
中芯种业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纯种猪生产基地,年产能高达45万头,构建了涵盖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智能测定等在内的完整育种技术体系。首农股份公司在肉鸭、蛋鸡、生猪等种业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长期致力于基因编辑育种,挖掘出超小型基因编辑器TnpB379等自主编辑工具,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基因编辑抗蓝耳猪原代基础群体,取得了抗蓝耳猪安全评价的重大进展。
此外,温氏集团、海大集团、新希望六和、中粮肉食、四川德康农牧、江苏立华食品、内蒙古赛科星、史记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企业代表也积极参与了本次会议。与会企业代表表示,企业高度关注基因编辑动物育种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应用,非常看好抗蓝耳猪、无肌间刺鱼等创新产品的产业化前景,期待与国内科研机构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基因编辑动物育种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关领导和专家纷纷强调,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将为突破我国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新思路,加速优质抗病新种质的市场化进程,为推动动物种业和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链接
“温氏股份—拉索生物”国产固相芯片自动化检测解决方案发布
5月21日,温氏股份联合拉索生物正式发布国产固相芯片自动化检测解决方案,这一创新成果为我国畜禽种业工程技术开启了自动化、智能化基因检测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畜禽基因组育种迈进大规模应用、群体选择强度和遗传进展大幅度提升的新阶段。
据介绍,该方案是一套完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高通量、高效率自动化固相芯片检测系统,集成移液、点样、洗染三大自动化工作站以及高通量基因芯片扫描仪,全面支持从DNA样本处理到芯片数据读取的完整实验流程。使用该检测方案,单轮实验仅需3天,其间无需人工值守即可自动完成芯片扫描工作。单次运行可同时处理60张芯片,最多能够完成5760个样本的扫描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的通量和效率。
此外,该方案的四大模块具备自由组合的灵活性,支持桌面化部署,完全不受空间和尺寸的限制。同时,支持集成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现数据的可溯化与可视化管理,让实验数据的追踪和分析变得更加便捷和精准。
作为基因组育种的先行者,温氏股份早在2011年就与华南农业大学展开产学研合作,率先研发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并应用基因组选择技术选育出杜洛克种猪。通过早期基因检测,即可在仔猪断奶前实现种猪个体筛选,选择准确度更高,加快了遗传进展。2024年9月,在院士黄路生的精心指导下,由华南农业大学吴珍芳教授团队、温氏股份以及拉索生物联合开发的国产固相猪基因育种芯片PorcineWENS 100K横空出世,大幅降低了基因组检测成本,并且实现了芯片的设计、生产、制造100%在国内完成,拥有完整的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其产品的核心技术指标,例如检出率和一致性,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
此次国产固相芯片自动化检测解决方案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畜禽种业工程技术又一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得到解决,我国畜禽基因组育种已进入大规模应用、群体选择强度和遗传进展大幅度提升的新阶段,将为“畜禽育种5年见成效、10年实现重大突破”的种业振兴目标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从依赖进口到完全自主,质量更好,成本更低。随着固相芯片自动化检测平台的持续深化应用,中国生猪种业正以更加高效、精准、智能的发展模式,为建设农业强国注入强劲动能。
撰文:谭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