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村有148名长者,通过分类分级动态管理,让不同人群获得相对应的服务; 截至2025年4月,有2624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家庭医生体检,排在三水区各镇街前列……面对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这一课题,三水区白坭镇以“农村养老高质量发展”破题,将养老服务嵌入乡村治理体系,与岭南文化、本土资源深度融合,探索政府引导、多元共治、文化赋能的“1+1+4”互助养老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
白坭镇如今以“1+1+4”模式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实现“养老不离乡土、互助不失温情”。
未来,白坭将持续深化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品质,以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体系助推镇域高质量发展,为“环两江”先行区农村养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白坭路径”。
用“1+1+4”模式建精准服务网络
总面积达66.69平方公里的白坭镇,户籍人口有3.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长者达7000人,占比20%,超半数长者居住在农村。
“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养老成为全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白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佛山“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建设,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重要展示区,白坭镇以“1套长效机制、1支服务队伍、4大服务矩阵”的“1+1+4”模式为核心,构建本土化、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体系。
为用好长效机制,白坭镇依据长者的身体状况、经济情况等,科学把长者分成ABC三个类别,即A类重点关注(失能、孤寡、特困等老人)、B类帮扶(低保、低边、重病重残等老人)、C类常态化关怀(70岁以上有自理能力老人),通过建立多方联动的挂钩联系机制,实现农村长者分类分级动态管理。
周村村委下辖的周村村被列为工作试点,村内148名长者中,A类重点关注3人,B类帮扶10人,C类常态化关怀135人,通过党员、企业、志愿者结对挂钩,实现精准服务。自今年4月份该项机制推行以来,累计服务长者85人次。
周村小站将养老服务送到村。
周村小站将养老服务送到村。
白坭镇整合党员、人大代表、企业员工、低龄长者等力量,在三个村居分别组建乡邻互助服务队,全面对接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服务模式,提供走访慰问、心理关怀、“菜篮子”购物、家居清洁等互助服务。
“我们组建了一支超50人的乡邻互助服务队,在此基础上推行‘积分银行’制度,志愿者以志愿服务时长作为‘存储货币’,兑换相应的礼品和服务。”周村村党委书记邓世元介绍称,该举措大大提升了志愿者的积极性,服务队伍自今年初成立以来,已服务长者超1300人次,服务时长超800小时,形成“服务-激励-再服务”良性循环。
除了建机制、组队伍外,白坭镇还创新四大服务矩阵。
当地建成“一中心两站点”(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站点),在三水区率先实现服务站点家医巡诊点设置全覆盖。截至2025年4月,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11319人,签约率82.3%,为2624名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管理率54.23%,在全区各镇街排名前列。
同时,白坭的家庭病床服务已惠及长期卧床、恶性肿瘤等患者群体,今年以来,建床率同比增长50%,实现了村居建床全覆盖。并且通过与镇内医疗机构合作,养老服务中心已实现每周一次、养老服务站点实现每月一次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如艾灸、推拿等)。如今在专业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驻点社工学习并掌握简单的中医保健技能,确保服务常态长效落实。
白坭镇人民医院康复科医生为长者提供康复理疗服务。
白坭镇人民医院康复科医生为长者提供康复理疗服务。
“文化养老”焕发老年人精气神
在推动机制建设同时,白坭镇挖掘本土文化,以此焕发老年人精气神。
榕树头是农村老年人集聚的自然空间,为此白坭镇增设一批适老设施,开展粤曲棋牌、健康体检、养老咨询等活动,将议事、康养、娱乐等养老服务融入其中,不仅贴合老人生活习惯,还能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形成更全面的养老服务网络,为老人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结合农村养老互助机制的铺开,周村打造了首个镇内“乡邻幸福小站”。自站点成立以来,服务周村村及辖区周边长者超1000人次,同时开展了2场公益服务墟日,将医疗服务、义剪义诊等服务输送到小站,服务长者超200人次。
祠堂是白坭本土文化的代表,为了给农村老人打造充满活力与温暖的养老空间,白坭镇陈氏大宗祠作为此模式下较成熟、完善的阵地之一,系统规划了休闲区、书画室、家风传承馆等功能空间,也配备了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有关部门定期向祠堂输送健身康养、义诊义剪等基本服务,使祠堂从“文化符号”转化为“活态社区”。
另外,白坭镇以传统节日为纽带,面向老年人开展免费戏曲演出、民俗展览,“重阳宴”“长寿宴”等节日聚餐,为养老服务注入多元活力,真正打造“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乡村养老新图景。
如今白坭很多自然村都有文化室、舞台、文化楼等场室,该镇将这些文化空间转化为“活力养老”阵地:鼓励长者以兴趣社团为纽带,组建长者舞蹈队、曲艺私伙局等活动团体,让老年人在熟悉的乡土文化中焕发新生机。
老年舞蹈队上台表演,展示白坭镇老年人风采。
老年舞蹈队上台表演,展示白坭镇老年人风采。
“我们组建3支舞蹈队、1个书画社等文艺团队,依托文化室、舞台开展节日展演。”岗头村党委书记梁鸣锐介绍了村里情况。
多元赋能提升互助养老能级
农村养老是一个综合性课题,为此白坭镇通过多元赋能,提升互助养老能级。
如今在“一中心两站点”的建设模式下,白坭镇铺开了一张围绕7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服务网络。比如白坭敬老院与佛山市颐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护理康复、人才培训、心理慰藉、智能化管理等服务能力,共同打造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养老品牌。
“我们的农村养老,还建立了特色养老文化品牌。”白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以传统文化解锁“银龄”生活新风尚,培育本土老年人社团10余支,年均开展活动50场次。
尤其是4月18日,三水区“环两江”先行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白坭镇召开,白坭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清塘养老小站、岗头养老小站、周村乡邻幸福小站、白坭镇陈氏大宗祠、白坭镇岗头人民会堂获“三水区幸福家园”称号。
在农村养老事业中,白坭镇还整合公共服务、卫健、文旅等多个部门资源,开展康复护理等医养结合服务,推行“1+1+4”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家门口的医养康养服务。积极开展政企社协同服务、村居结对服务等,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相关:
白坭镇连续多年将养老事业纳入“十件民生实事”,7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从每月130元提至180元。
通过政企社协同发力,设立养老专项基金,镇慈善会累计发放重阳慰问金34万元。
恒益电厂、海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金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明珠集团等企业累计为农村老年人送上慰问金慰问品超150万元,用于助餐、医疗等公益项目。
采写:南方+记者 尹辅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