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发文,于东来发声,罗永浩回应!

南都周刊 2025-09-12 19:35

西贝再晒菜品制作过程回应质疑!称其言行致声誉受损,于东来发文感谢西贝,罗永浩回应

本文自南都N视频APP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彭雨欣 ;编辑:张亚莉 冯奕然 张子庆

近日,罗永浩多次公开发文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引发广泛关注。

此前报道:

热搜第一,罗永浩悬赏10万征集“真凭实据”!

9月12日,南都N视频记者获悉,西贝官方发文回应称,其团队复盘门店菜品出品质量、门店服务质量,随后对所涉及菜品的生产制作流程进行一一拆解确认,公布了该事件所涉13道菜品的具体制作过程,并决定向全社会开放西贝后厨参观。

西贝公开菜品具体制作过程。

企业回应:开放西贝XIBEI后厨参观

9月10日,罗永浩公开发布微博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随后,罗永浩多次发文质疑西贝“预制菜”问题。

11日晚,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就“是否会起诉罗永浩”的问题公开做出明确且强硬的表态。贾国龙表示,“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他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大的,一定会起诉。”

关于此事的舆论持续发酵,9月12日,西贝官方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称其团队首先复盘门店菜品出品质量、门店服务质量,随后对所涉及菜品的生产制作流程进行一一拆解确认,并公开了该事件中所涉13道菜品的具体制作过程。西贝表示,这些菜品制作过程的描述,均基于西贝门店真实的现场加工行为。

同时,西贝官方称,罗永浩当餐消费的菜品不属于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所定义的“预制菜”。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对当餐菜品作出“几乎全都是预制菜”的判断,其言行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据,对西贝品牌声誉造成了损害。

西贝表示,为进一步促进西贝产品升级、服务升级、体验升级,决定向全社会开放西贝XIBEI后厨参观,顾客可在门店就餐的同时向门店伙伴提出参观后厨的要求,在穿戴相关食安防护服装、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参观后厨。

12日下午,罗永浩在微博@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发文,称“真的不知道他们一天到晚在想什么。当年西门子做那么多蠢事,那可是因为没有真正负责的老板,一堆职业经理人在互相推脱。”

于东来发文感谢西贝,

可建议、可以理解、可以促进

9月12日中午,胖东来CEO于东来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

随后,于东来在评论区表示:“因为正义、因为做一个不错的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团队付出的心血太不容易了!可建议、可以理解、可以促使企业改进完善、但不能让企业家灰了心!”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重点其实是知情权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虽是个人消费纠纷,但这次争议的确把很多消费者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罗永浩吃的到底是不是预制菜,目前还没有定论。目前双方都把话说得有些满,罗永浩说点的菜“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而贾国龙则说“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到底谁对谁错,如果接下来双方对簿公堂,可能会有一个结果,但这个结果能不能让公众满意,恐怕就是另一回事。毕竟,对于预制菜的理解,自始至终都存在非常大的分歧,而这次争议就是把分歧搬到了桌面上。

什么是预制菜?显然有不同的认知。官方有官方的规范,民间有民间的说法,在官方的认定中不属于预制菜的,在消费者那儿却可能相反。罗永浩与西贝之争,困境主要在于此。

就官方规范而言,2024年3月,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当时指出,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不纳入”的意思很明白:不是说你不是,而是我默认你中央厨房的出品应该是合规的,我的“通知”就不针对你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了。 普通消费者对预制的理解,可能就是“不是现做”“事先做好”。

罗永浩最开始吐槽说“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其对预制菜的认定标准似乎就是:重新加热即可食用。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贾国龙曾提及西贝也使用预制菜,并解释说,“预制菜”指中央厨房已完成全部制作,门店仅需加热即可出餐的菜品。

有意思的是,从上述表述来看,罗永浩和贾国龙其实对于什么是预制菜是有共识的。不过,考虑到上述表态的语境不同,如果真的进入法律程序,双方可能就是另外一套说辞。

至于最终的结果,赢官司的人未必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带来的影响或许只是让很多人明白这样一件事:哦,这种菜居然都不算预制菜——贾国龙假如在法律上打败罗永浩,恐怕不得不面对消费者关于预制菜的认知落差,而这本来是一个行业性问题,结果西贝却成为提出问题展示困境的一方,对此的得失大概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餐饮行业的创新探索走得很快,预制菜概念火热的时候,餐饮从业人员热衷于往上靠,西贝也曾宣称自家的预制菜“半成品也能还原刚出锅的味道”,以及“水浴加热”的狠活。

现在消费者开始计较现炒和预制的差异了,西贝又掷地有声“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这样的反差让人感慨。承认是预制菜没什么,反倒是遮遮掩掩,只会强化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偏见。在舆论场中,预制菜的官方定义没那么重要,根据消费者的理解把事情说清楚,让消费者充分知情,可能才是消费者目前的真实需求。

对罗永浩和西贝之争,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