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在博罗县,一场“媒体+”变革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
南方+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8月,《博罗县“媒体+ ”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就已印发实施,提出8项重点任务,发展“媒体+”新业态,推动实现促消费、促外贸、促文旅、促农民增收、促媒体转型五大目标。
一是强化“媒体+市场”系统联动,拓宽农产品产销渠道。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立博罗农特优产品库,拓展销售渠道。深化“福田商圈经济+博罗优品展销”模式,用好深圳福田-博罗对口协作平台及福保街道协作机制,借助两地推介会等契机,推动博罗农特优产品进入大型商超。推出农文旅主题旅游线路,充分开发粤港澳大湾区客源市场。
二是聚焦“媒体+文化”价值共创,提升农产品品牌内涵。创新“非遗展示+直播带货+短视频传播+线下体验”营销模式,拓宽农业非遗产品销售渠道。结合博罗地方特色文化,深挖福田菜心、罗浮山荔枝、柏塘山茶、石坝三黄胡须鸡、罗浮山丝苗米等优势农产品价值,讲好博罗农业产业、品牌和人物故事。
三是推动“媒体+生活”交融共生,激活农文旅消费潜力。深化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试点,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优质文化直达基层供给体系,围绕本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消费需求,培育一批以观光游览、康养度假、农事体验、研学教育、户外休闲等为主题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开发“罗浮有礼”系列手信和文创产品,打造罗浮山区域公共品牌,擦亮“罗浮山下四时春”IP,激活乡村消费新潜力。
四是促进“媒体+产业”深度融合,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动能。积极推动与媒体开展项目共建、运营合作和品牌打造,协同打造一批“媒体+产业”深度融合样本。围绕博罗特色优势产业,建立“产品+品质+品牌+市场”产业链条,推动三黄胡须鸡、蔬菜、茶叶、荔枝、预制菜等特色产业建设,全链条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媒体+”赋能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助力“罗浮山居”品牌打造。
五是加速“媒体+品牌”转化增效,扩大特色农产品影响力。打造一批“媒体+特色农产品”领域的名栏目、新网红、推荐官,打造“罗浮荔枝匠人”、“罗浮茶山阿妹”等个人IP。鼓励每个镇打造1个年销售额超500万元爆款单品,扶持柏塘镇茶叶、石坝镇三黄鸡等镇域品牌升级,全面加强“罗浮山”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六是深化“媒体+科技”协同创新,赋能农产品全链条升级。运用AI技术,开发完善福田菜心、“罗小荔”“米大叔”“茶香妹”“三农哥”等农业AI,打造博罗农业市场AI矩阵。探索农业数据治理、交易和资产化运营,夯实“媒体+科技”数据底座,增强数据核心要素驱动作用。
七是建立“媒体+智库”协同机制,打造农业品牌“最强大脑”。定期举办“喊全球吃广东荔枝”等活动,设置“罗浮甄选”展区,重点展示荔枝、茶叶、大米等加工产品。探索建立博罗农产品品牌评价体系,总结提炼本地品牌建设可复制模式。
八是抢占“媒体+整合”战略高地,引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全方位推进县融媒体中心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话语体系、媒体形态、平台技术等变革,探索系统性变革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推动媒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实现服务产业与媒体发展同频共振。
方案还提出了博罗县“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具体项目表,列出对接大湾区市场、打造电商村等17个具体项目。
南方+记者 廖钰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