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州铁职院”)组建60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发动1400多师生奔赴广州、潮州、汕尾、湛江、清远和茂名等6个地市、42个街道和村镇,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热潮。
广州铁职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目前已建成突击队工作站3个,将持续推进校地双方的常态化对接,推动学科专业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引导凝聚广大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现精选24支队伍,展现广州铁职院学子的青春风采。一起为他们点赞!
一起为青春点赞!(可多选) 1.“电”亮五联,同心助农实践团(电气工程学院) 2.“潮茗四方”创新茶韵传承实践团(机电工程学院) 3.“红色向阳”实践团(运输物流学院) 4.杨“直”柑“录”实践团(外语商贸学院) 5.信息使者实践团(信息工程学院) 6.“红帆”青年实践团(机车车辆学院) 7.“梦想之翼”实践团(铁道工程学院) 8.青锋实践团(校团委) 9.文化IP追梦实践团(校学生会) 10.“林小青”志愿服务实践团(校青联) 11.“党旗领航”实践团(电气工程学院) 12.“田园卫士”实践团(运输物流学院) 13.创遗赋兴实践团(外语商贸学院) 14.信息使者实践团(信息工程学院) 15.“火云辀”实践团(信息工程学院) 16.集酷星旅实践团(信息工程学院) 17.青鹰实践团(机车车辆学院) 18.粤梦先锋实践团(铁道工程学院) 19.“以梦为马”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法润知行”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21.“暖心同行,一路有你”实践团(学生工作部) 22.乡创IP实践团(学生工作部) 23.“铁旗筑梦”实践团(学生工作部) 24.繁星筑梦实践团(学生工作部) 提交
“电”亮五联,同心助农实践团(电气工程学院)
“电”亮五联,同心助农实践团深入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五联村开展电力公益与助农活动。实践团依托电气专业知识,面向五联村300余户村民开展家电义务维修志愿活动,上门排查并消除60户村民家中10余处电力隐患,并为当地村民开展关于用电安全的科普宣讲和解答,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用电安全意识和技能。
此外,实践团还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帮助推广当地农产品,播放量破万,观看近千人次,点赞超26万,有效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销量。
“潮茗四方”创新茶韵传承实践团(机电工程学院)
广州铁职院“潮茗四方”创新茶韵传承实践团前往潮州市潮安区南坑村,与茶农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诉求,了解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南坑村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精湛的制茶技艺,但一直以来还是采用传统的销售模式,难以让优质的凤凰单丛茶触及更广阔的市场。为此,实践团我们实践团创新性地开展了“茗香四溢,青春赋能”直播宣传活动,助力南坑村茶文化宣传,将凤凰单丛茶的魅力直接呈现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红色向阳”实践团(运输物流学院)
“红色向阳”实践团前往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新隅村,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实践团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设计了扇子、帆布袋等一系列IP产品,助力当地文旅出圈。同时,实践团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云游新隅”直播,观看人数3000+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此外,实践团还以“寻找醒狮传承人”为主题拍摄醒狮文化宣传视频,浏览量累计超2000余次,让更多人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活动过程中,实践团走访了新隅村的多个特色地标,设计了旅游打卡路线并撰写宣传推文30余篇,多维度展示乡村之美,提升了新隅村的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
杨“直”柑“录”实践团(外语商贸学院)
杨“直”柑“录”实践团通过直播技能培训、宣传片制作,市场调研等方式,为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湛江市遂城街道及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三地举办6场技能培训会。
实践团分为直播组、调研组和宣传组。在遂城街道,直播组为当地农户举办了多场电商直播培训,模拟真实场景,实操演示直播技巧。与此同时,调研组深入朱村,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居民对新建团购APP的反馈与建议,为激活朱村消费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宣传组则以光影记录朱村之美,进一步向大众展现了朱村的多元风貌。
信息使者实践团(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使者实践团前往广州市从化区大夫田村,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学科知识,聚焦“应急安全”“急救知识宣传”“防溺水”等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升村民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外,实践团还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学科知识,通过调研收集周边河流水域相关数据,搭建AI乡村防溺水预警系统。
“红帆”青年实践团(机车车辆学院)
“红帆”青年实践团赴湛江市遂溪县乐民镇,遵循打造“两美”+“三创”的服务模式(红美、绿美、文创、产创、青创),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实践团协助各村村委对渔村渔民资料、干部档案、退伍军人信息进行了采集和归纳整理。同时,实践团还实地走访了“乐民起义”和“海山暴动”相关资料,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旅资源,做好红色资源汇编的准备工作。
“梦想之翼”实践团(铁道工程学院)
“梦想之翼”实践团,深入广州市增城区科教城社区,聚焦杂草清理、花卉种植与生态理念普及三大主题,助力当地社区优化绿化环境。实践团通过清理杂草并即时补种花卉,恢复了绿化带的生机,赢得了居民的高度赞誉,有效推动当地社区形成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风尚。
同时,实践团创新性地将非遗传承与环保教育融合在一起,推出涵盖非遗体验、爱国教育、废物利用工作坊、安全及反诈防拐讲座等内容的一系列夏令营课程。
青锋实践团(校团委)
青锋实践团前往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通过直播赋能、实地调研、宣传推广等方式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实践团依托“地方宣传+产品讲解+才艺展示”模式开展5场直播,直播时长共计18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近两万,点赞量高达30万,单场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破千,切实帮助当地农产品销量提升。
同时,实践团聚焦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和新农人故事两大主题,实地走访调研了丹邱村、龙新村、龙岗村等10余个村落,对骆芳芳、张凌志、李勇等新农人进行专访,目前已推出个人专访系列推文3条、直播系列海报4张、“青锋日报”系列视频9个、团队活动记录系列推文16篇,在社交媒体取得良好反响,进一步为当地打开知名度。
文化IP追梦实践团(校学生会)
文化IP追梦实践团围绕绿色美丽乡村、红色童趣艺术、褐色助农实践三大核心主题色,在阳江市江城区埠场镇开展行动。在绿美乡村建设方面,团队以乡村墙绘的形式创作了超300平米的壁画作品,还为当地老人拍摄了“爷爷奶奶看镜头”系列最美银发老年人艺术照;在红色童趣方面,实践团为当地儿童开展一系列包括基础声乐、绘画、红色戏剧创作艺术公益课程,还为当地儿童绘制了名为《小薯与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绘本;在褐色助农方面,实践团通过访谈、直播等方式推广当地农特产品,累计开展8场直播,成交金额数万元,有效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收到10封感谢信,超20家媒体报道,100万+人次关注。
“林小青”志愿服务实践团(校青联)
“林小青”志愿服务团围绕“多彩假期,寓教于乐”的主题,为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的儿童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模块,构建了全方位“护童”网络。
活动期间,实践团精心策划了涵盖安全教育、手工制作、运动会、火车头研学等主题的10场活动,吸引230人次儿童参与。同时,实践团依托学校产教融合基地,开展“火车头”研学与劳育实践,通过多元课程,让孩子们在互动中了解铁路文化,激发爱国情怀,种下“交通强国”的梦想,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也为社区儿童保障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党旗领航”实践团(电气工程学院)
“党旗领航”实践团奔赴广州市增城区东盛社区,围绕“党建引领多元共建,绘就社区共治同心圆”实践主题,开展了“红黄蓝绿橙”五色花系列行动。
为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践团助力2024年4月挂牌运营的东盛新社区打造“形象IP”和基础党建品牌,让社区有颜值更有内涵。
“田园卫士”实践团(运输物流学院)
“田园卫士”实践团深入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乡村农业种植基地,分析当地农产品种植过程中遇到的草虫害问题,利用巡检机器人对农产品实施现代化草虫害防治技术,并创新运用AGV巡检机器人,高效覆盖了3亩种植地的智能巡检工作,通过现代科技助力当地农产品增收。
此外,实践团还助力当地农业装上“数字引擎”,通过拜访驻村企业、田间调研、村舍走访等形式,全面收集当地农户面临的痛点与需求,累计发放问卷超200份,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3场、科技培训、机器巡检等各类实践活动12场次。
创遗赋兴实践团(外语商贸学院)
暑假期间,创遗赋兴实践团来到广州市天河区凤凰街道办事处和兴华街道,借助 VR技术,实现对传统醒狮表演的重新演绎和再创作,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使用普通话、英语、粤语、潮汕话、客家话等语言与虚拟狮子进行互动、参与粤剧表演等,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信息使者实践团(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使者实践团前往湛江市遂溪县开展“打造VR全景智慧乡村”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首期在岭北镇、北坡镇等10个镇、63个行政村开展了“科技遂溪—VR全景智慧乡村”项目,完成了共计535个拍摄点的拍摄任务,希望通过“地平线数字全景+无人机高空航拍”VR全景导航、全景地图制作、数字人语言模型生成、智慧终端呈现等方式,推动VR全景数字乡村上线。
该项目还集成了营销、电商等多元化功能,能够帮助当地有效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助农、助销、助力乡村振兴的多重目标。
“火云辀”实践团(信息工程学院)
“火云辀”实践团利用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对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火龙果等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品质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智能升级。
同时,实践团还结合虚拟讲解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当地的红色教育模式,使红色教育更加生动。
集酷星旅实践团(信息工程学院)
集酷星旅实践团在广州市增城区南池村开展了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与社会调研、支教助学、绿美广州和老党员寻访等系列活动。实践团在南池村的6个自然村设置宣传点,围绕站点2公里生活圈入户走访,每日调研近10户,收集调查问卷上百份,了解村民对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的了解程度,针对性地开展资助宣传大使宣讲1次,组织当地大学生集中访谈1次,政策宣传覆盖上千人。
同时,实践团面向村镇50名学龄儿童开设了超20门课程,内容涵盖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禁毒宣讲、防溺水宣讲等,设置了手语操、合唱、朗诵、小小主持人、舞台剧等特色兴趣小组。
青鹰实践团(机车车辆学院)
青鹰实践团前往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党群服务中心,以专业铁路知识赋能,开展了为期4天的趣味铁路课堂活动,为社区儿童普及铁路知识,激发孩子们对铁路事业的热爱与向往。
同时,实践团还开展了非遗文化小课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孩子们暑期生活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目前,实践团已与中新镇党群服务中心达成长期合作意愿,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校地合作的更多可能。
粤梦先锋实践团(铁道工程学院)
暑假期间,粤梦先锋实践团前往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党群服务中心,结合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志愿服务、夏令营、文化宣传等一系列活动。
同时,实践团积极协助中新镇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深入学习红色知识,并在中新镇开展政策宣传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力求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促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以梦为马”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梦为马”实践团来到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开展红色宣讲、直播助农和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团队采用“1分钟短视频+3分钟微课+10分钟纪录片”的方式,传播连樟村脱贫致富故事,打造红色文化IP,促进乡村文旅发展。在开展直播助农活动的同时,实践团还为当地村民量身打造了“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课程,帮助农户提高职业技能和普通话应用能力。
此外,实践团还在连江口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志愿服务教学活动,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精心设计了“奇趣小魔术”“彩绘梦想”“童声唱未来”等课程,并联合连樟妇联开展了“暑期安全教育”授课,共计200多人次参与。
“法润知行”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润知行”实践团与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及警方紧密合作,通过开展警校协作、文化下乡、防拐防骗教育、多元课程等方式,提升乡村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暖心同行,一路有你”实践团(学生工作部)
“暖心同行,一路有你”实践团深入湛江市遂溪县新桥中学,通过调研走访、五育润心、社区活动及团体辅导四种形式,了解留守儿童需求,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帮助当地留守儿童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养成良好心理与行为模式。
乡创IP实践团(学生工作部)
乡创IP实践团前往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围绕当地风俗文化、甘薯产业和乡村振兴建设开展一系列实践调研与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首先对当地的甘薯产业展开了调研,通过访谈对乡镇居民、甘薯产业知名企业家、返乡创业青年、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当地甘薯产业的市场需求、发展模式、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随后,实践团化身“火山红薯”代言人开启助农直播,采用“产品介绍+地方特色”的形式助力农产品销量提升。
在调研之余,实践团还来到洋青镇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情系敬老院,青春献温情”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
“铁旗筑梦”实践团(学生工作部)
“铁旗筑梦”实践团来到高州市人民政府宝光街道,开展爱国主题知识讲座和军事技能实践活动,当地居民可以现场学习打军体拳、掌握医疗救护技能、体验手榴弹投掷、射击等,将“实践+”融入到国防教育中。
此外,实践团还在社区开展了志愿清洁行动,帮助社区改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公民环保意识。
繁星筑梦实践团(学生工作部)
繁星筑梦实践团深入湛江市遂溪县,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程度,提供定制化的政策咨询服务。同时,实践团也非常重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普及,设立了资助政策宣传点,通过赠送定制风扇、手提袋以及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村民对资助政策的了解。
南方+记者 刘汉能 实习生 王妍程
通讯员 李莹莹 赵婵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