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州市增城区供销合作总社紧扣春耕备耕生产需求,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农资供销主渠道作用,主动担当作为,聚焦统筹部署、农资保供、优化服务、科技赋能四个环节,构筑供销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全力打好春耕备耕服务主动仗,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突出“早谋划” 统筹部署强保障
增城区供销社突出规划引领,立足早谋划强联动,推动春耕备耕“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年初,增城区供销社深入基层调研,将全区春耕夏种农资保供纳入2025年工作要点范畴,组织召开全系统2025年工作动员会进行部署,建立全系统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责任分工、定期调度、跟踪督办、考核评估等服务保障机制,发挥全系统“1+13+N”农业社会化协同服务模式优势,推动工作重心和服务资源要素向春耕生产一线下沉,下好春耕备耕“先手棋”。
增城区供销社农服中心、基层供销社紧抓农时,通过市场调研、电话咨询、实地探访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采取与农户面对面交流,畅通供求信息双向对接,动态掌握春耕农业生产需求信息,建立农资供应市场保价稳供预警机制,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层次春耕生产服务和要素保障。同时,加强对2025年全系统春耕备耕和保价稳供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统筹指导春耕备耕工作,增强系统上下协同保障能力,扎实做好春耕农资保供稳价工作。
严把“质量关” 农资保供稳根基
增城区供销社农服中心扛起农资保供稳价政治责任,严格把控农资供应进货、储备、销售三道“质量关”,认真做好农资供应精准调控、精细监管、精心服务,筑牢农资保供质量防线。增城区农资公司持续推进“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强化农资春耕配送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立以广东天禾增城农资配送有限公司为主,增城区农资公司经理部、农药部、营业部、行业网点为辅的多层次农资配送服务体系,从源头上把好供销系统农资商品质量,保障春耕化肥储备货源充足、质优价稳,农资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不误农时。增城区农资行业协会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充分发挥“AAAAA”社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配合执法部门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引导会员单位共同诚信守法经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增城区农资公司建立淡季储备与行业储备联动机制,在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化肥淡季储备任务300吨,增城区农资行业协会春耕储备化肥量约2000吨;全系统11家庄稼医院采取“技术服务+销售”等方式,组织调运好货源,在第一季度销售储备春耕化肥约5527吨,销售额约2055.95万元,为全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放心”农资商品供应。
当好“田管家” 优化服务增质效
增城区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推动企业经营服务领域向全链条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大力拓展土地托管、测土配方、代耕代种、农技培训、农机服务等全链条农业社会化服务。
增城供销增禾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在增城区朱村街道、正果镇、派潭镇和番禺区、南沙区共成立镇级服务站5个,整合农机合作社3个,建立属地农机手、乡土专家等基层服务团队30人,统筹各类农机32台,打造区域型“供销社+农服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石滩中心社携手中国建设银行三江支行开展“金融助春耕”宣传活动,推介金融惠农惠企政策及优质信贷产品,为春耕备耕提供多种类金融服务。
此外,增城区供销社发挥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优势,当好“田管家”“农保姆”,提供“一揽子”春耕服务,全系统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开展“耕、种、管、收”等各环节服务共4.05万亩次,其中开展水稻全托管服务1126.2亩次。组织开展农业技术下乡活动共3场次,培训农户165人次,普及科学施肥施药知识,帮助种植户解决水稻、荔枝、龙眼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激活“新引擎” 科技赋能添动力
为加快农业科技与为农服务深度融合,增城区供销社坚持政策导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春耕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农机设备和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推动系统内外农业科技资源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聚合,激活供销社为农服务“新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小楼中心社围绕迟菜心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农业技术指导,采取优化轮作方式,推动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300亩,积极推进规模化种植,确保农作物稳产增收。增城供销增禾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全面运用电子合同签订、北斗轨迹仪作业定位、植保飞行轨迹记录以及虫情检测防治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粤供销数字田块系统,为春耕提供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三江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供新技术育苗、农业机械服务、农技咨询等“科技型”服务,在春耕期间已向周边蔬菜产区和蔬菜种植户供应辣椒、番茄、木瓜等30多个品种优质种苗95万株,种苗预计可种植面积3.9万亩;销售地膜95万元,开展土地综合服务610亩;预计水稻育苗销售推广种植达1210亩,助推增城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