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主题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天下午,河源设4个组进行分组讨论,各组结合河源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兴产业、强县域、促协调,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大招商优服务落项目,打响产业建设大会战”“深化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推动河源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等4个主题畅所欲言、深入交流研讨。
分组讨论上,来自全市政、企、学、研各界代表就如何推动河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献上“金点子”,进一步群策群力、凝聚共识,扎实推动新的一年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力争打造形成一批“百千万工程”标志性成果
在“兴产业、强县域、促协调,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分组会议上,河源市委常委、秘书长孔德胜表示,自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河源以头号力度、头号势头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成效。河源县镇村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在典型示范引领下,镇村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有发展活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对河源来说,还是决胜之年。”孔德胜表示,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县、镇、村”三大层级、“党政、企业、社会”三大力量,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创新运用“133”工作法,发展壮大强县富民兴村产业,全面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美丽新乡村,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社会多元参与、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力争在全市县镇村各层级、各领域打造形成一批“百千万工程”标志性成果,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
2024年以来,源城区坚持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完成1310栋、6.2万平方米房屋外立面提升和11.1万平方米铁皮棚拆除工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源城区委副书记黄焕辉表示,该区将坚持以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遵循乡村肌理、山水格局优化村庄规划建设,补齐镇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短板,形成“大分散、小集中、强链接”的乡村建设格局,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乡村从“高颜值”向“高产值”转变。
作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及“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东源地处大湾区辐射带动的第一圈层,有着扎实的农业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优质的旅游资源。去年全年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3亿元。“2025年,东源将继续创新和拓展农文旅融合模式,坚定不移走好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奋力推动东源全面建设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当好河源绿色崛起主力军。”东源县委副书记邓山表示,东源坚持以规划为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仙塘镇南园古村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新港镇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为契机,推动旅游业态向深度体验并重升级。同时,因地制宜整合农文旅资源,用好万绿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深度整合库区六镇农文旅资源,积极推进“低空+旅游”产业,全力建设世界级“湖泊+”高质量旅游景区。
围绕推进创客社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浙江新神农美丽乡村学院院长林荣斌表示,将以产业发展为主要方向,在乡村创客社区的建设服务标准、创客培养、乡村振兴标杆项目发展、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写好河源土特产文章五个方面工作再聚焦、再发力。
全面掀起抓项目、强产业、拼经济的强劲攻势
近年来,河源市坚定不移发展壮大“1+3”产业,认真落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开展大招商优服务行动,产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全年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43个,五成以上新签约项目实现当年动工或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11亿元,创历史新高。“1+3”先进制造业产业加速聚优成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工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全市将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奋力打造独具河源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的起点上挺起河源产业脊梁,筑牢绿色崛起的坚实基础。”在“大招商优服务落项目,打响产业建设大会战”分组会议上,河源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廖继聪表示,河源将全面掀起抓项目、强产业、拼经济的强劲攻势,瞄准“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会上,河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报了全市产业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河源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70亿元、在全省排名前进1位,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50%、创历史新高,制造业家底不断夯实,有力支撑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河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温剑锋表示,该局将围绕大招商优服务机制,聚焦平台优化、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河源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谢朋儒表示,高新区将强化产业规划研究,加快推动“6+5”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同时,高新区将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通过建立创新孵化平台、引进高端人才等措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强化产业项目建设方面,高新区谋划了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数额较大。这些项目将涵盖多个领域,包括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将为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大工程”+“六大行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推动河源绿色高质量发展”分组会议上,河源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志锋表示,2025年,河源将通过“四大工程”+“六大行动”,推动河源绿色高质量发展。其中,“四大工程”之一的“1136点绿成金”工程成为本组热议话题。
笔者现场获悉,“1136点绿成金”工程围绕打造1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10万亩竹产业基地,着力抓好茶(油茶和茶叶)、森林药材、竹3大项林业经济产业,力争2025年林业总产值超60亿元。2024年,和平县印发《和平县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推动竹产业发展破题开局,启动上陵“千亩示范万亩经营”建设项目,打造丰产高效竹林示范基地约600亩,笋竹产值预计从280元/亩提升至957元/亩。“我们将全面深化现有项目建设,推动竹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深化,竹产业‘拔节生长’。”和平县副县长熊超如是说。
油茶一直是龙川县绿色产业的支柱产业,也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2025年计划实施油茶新造2.3万亩,低改0.6万亩,抚育管护1.6万亩,水肥一体化0.67万亩。”龙川县副县长陈育晚提出,将以“龙川山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农博会、品牌发布会、直播平台等形式推出山茶油网红产品,开展油茶文化节、科普研学、油茶美食体验等活动,开辟“产学研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龙川山油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笔者获悉,紫金县现有牛大力、金樱子等南药种植面积约2.33万亩,品种约30个,现有千亩以上基地4个、百亩以上基地26个、育苗基地2个,2024全年南药总产量7500吨、产值超1.5亿元。紫金县副县长郑裕庭表示,将大力发展“定制药园”,在现有的种植基地中或选择条件最优的区域,建设或扩建一批独具品种特色的药园基地,鼓励种植户发展机械化种植、收获,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同时,要加大招引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1-2个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延长中药材生产链条,增加中药材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
推动农文旅体融合,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过去一年,河源一批A级景区提档升级——万绿湖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源县康禾云溪温泉旅游区、源城区农夫山泉万绿湖工业旅游景区、龙川县甘陂畲族村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河源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群众体育基础深厚,为农文旅体融合提供了广袤的发展空间。”在“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分组会议上,河源市副市长曹建忠指出,要对各县区的特色农业、文化遗产、秀美山水等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度挖掘,立足市场需求开发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整合串联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线路,推动村庄变景区、农产品变文旅商品、农村文体活动变文旅消费活动。
2024年河源举办“河美共赢”篮球联赛,推动赛事流量不断转化为旅游留量、经济增量,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汇聚了广泛力量。河源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淑梅介绍,新一年,将加快体育塑形,提升融合效果。升级打造“河美共赢”篮球联赛,继续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以“一赛带六赛”即“赛‘百千万’、赛绿美、赛文明、赛特色、赛队伍、赛风貌”,赋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河源市篮球协会秘书长叶华兵表示,“河美共赢”篮球联赛是一次推动农文旅体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一个激发乡村文旅体活力的新引擎。赛事探索“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让人们“跟着赛事去旅行”,极大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激活乡村的发展活力。
聚焦进一步扩大河源农文旅体资源的品牌影响力,河源市壹线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青松建议,应从整合各级各类媒体资源,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平台优势,策划举办具有创意和吸引力的营销活动等方面,构建起河源全域宣传推广新格局。
撰文:黄敏立 张浩森 郭雨欢 王嘉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