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春耕火热。在佛山市高明区“万亩稻田”,一场传统农事与数字科技的协奏曲正在奏响。
育秧“工厂”的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有序工作,每小时800—900块秧盘下线,极大地缩短了育秧所需的时间、人力成本。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田间驰骋,所过之处新绿次第铺展。农户借助无人驾驶插秧机,一天一人能完成60—80亩的插秧作业。不远处,搭载光谱摄像头的无人机按照预先设置的路线巡田,并借助AI精准实施田间管理。
高明拥有6.76万亩水稻生产集中连片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佛山的农业大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高明智慧农业快速发展,水稻种植已在耕、种、管、收、烘干等多个环节实现高水平的机械化,种粮效率和生产能力大大提升。
日前,2025年广东省春耕现场会议在高明举办,央视《晚间新闻》《朝闻天下》《正点财经》《中国三农报道》、新华社等相继聚焦这片智慧农业热土。高明“无人驾驶+AI春耕”一天三登央视、五次登上央媒,让高明从田间地头火遍全国。“良田+良机+良种”,高明正用科技创新解锁产业升级的密码。
无人驾驶插秧机在进行插秧作业。戴嘉信 摄
无人驾驶插秧机在进行插秧作业。戴嘉信 摄
良田“筑梦”
9万亩高标准农田夯实规模应用基础
作为佛山的农业大区,2024年高明粮食播种面积8.767万亩,产量3.076万吨,助力佛山超额完成广东省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2025年,高明预计将种植水稻3万多亩,继续承担着全市主要的粮食种植任务。
数字背后,是一场关于土地的重构革命——高明用“耕地流转中心”的创新密钥,打造了“良田”,解开了现代农业的规模密码。
此前,农用地碎片化、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是制约高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难题。为破解困局,高明统筹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万亩稻田”项目。高明以明城镇为试点,借鉴“耕地流转中心”模式,创新探索“农户(村集体)流转-耕地银行(公有企业平台)收储建设-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招商”的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让小田变大田,推动土地规模效益显现、新技术更易落地,土地收益由低效变高产。
截至目前,明城镇通过“耕地流转中心”模式累计集约土地1.4万余亩,建成高标准连片化稻田1.2万余亩,吸引银鹏丝苗米产销一体化加工物流科技园等6个超亿元的农业集约化生产项目进驻,稻田年产粮食超5000吨,推动土地发包价格提升33%,相关村集体收入增长近100%。
广东银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银鹏农业”)是高明“万亩稻田”的主要粮食种植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冯锐强表示,当初来高明投资除了看中高明生态优势以及富硒土地,还因为高明通过耕地集约打造了连片稻田,让大型农机有了用武之地。
银鹏农业在明城镇崇步园区内流转土地3500亩,投入5亿元建设高明区丝苗米产销一体化加工物流科技园,推动5G智慧农业,打造集水稻种植、稻米加工、仓储、销售、农耕研学体验、农业托管、微生物农业技术研发及推广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园区。
农业无人机在田间作业。戴嘉信 摄
农业无人机在田间作业。戴嘉信 摄
数据显示,高明已累计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9.14万亩,其中水稻生产集中连片区域达6.76万亩,较大程度解决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问题,为连片推广智慧农业奠定基础。
良机“赋能”
智慧农机奏响田间“科技交响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展智慧农业,不仅要有“良田”,更要有“良机”。
在2025年广东省春耕现场会,AI智能稻谷分选机器、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平田机、无人履带式旋耕机、智慧农业无人值守机场等多款智慧农机惊艳亮相。这些“黑科技”在田野间大显身手,奏响智慧农业的“科技交响曲”。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佛山农民,开工!
近年来,高明积极探索实施“无人水稻农场”“5G智慧农田”项目,建设全市唯一的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打造全国首个商用“水稻无人农场”应用示范项目,应用AI智能稻谷分选机器、育秧流水线、无人插秧机、无人平田机等智慧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农户只需在手机上设定路线,大型农耕机械即可独立、高效在农田里完成任务。例如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单日单人插秧量可达60-80亩,较传统人工效率提升数倍。
AI智能稻谷分选机有效解决稻种品种互混的问题。戴嘉信 摄
AI智能稻谷分选机有效解决稻种品种互混的问题。戴嘉信 摄
全国首个商用“水稻无人农场”应用示范项目位于更合镇吉田村。吉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志强表示,通过应用智慧农机,农业种植不再像以前那么辛苦,既解放了劳动力又盘活了荒地,带动农业增产增收,更吸引了年轻人回流。“现在每亩生产成本降低了两三百元,产量却提升了两三百斤。”
在吉田村,农业无人机正在田间喷药。朱苏娇 摄
在吉田村,农业无人机正在田间喷药。朱苏娇 摄
在“良机”的加持下,高明依托明城崇步富硒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华为等科研单位协同攻关,运用农业卫星遥感、光谱技术等手段进行动态巡田监测,实时生成作物生长数据,帮助农户掌握水稻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风险,以及进行精准施肥等田间管理,亩均化肥使用量降低约25%。
“现在管理3500亩稻田,我们只需6个人。”冯锐强拿起手机,展示了该公司构建的高明丝苗米产业园大数据平台。通过AI+天空地网一体化的技术支撑,银鹏农业对园区种植基地耕、种、管、收实现了全产链智能服务。
该公司联合中科赛诺研发的智慧农业无人值守机场1台设备替代20人巡田团队,降低人力成本70%;10分钟可完成百亩巡田,作业效率提升50倍;自动生成包含13项核心指标的巡田报告,支持移动端实时查看。根据无人机巡田生成的多光谱热成像处方图,结合AI变量喷洒技术,高明丝苗米产业园大数据平台可针对性调节水、肥、药用量,实现资源利用率提升40%,综合节省水肥药30%以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智慧农业无人值守机场。戴嘉信 摄
智慧农业无人值守机场。戴嘉信 摄
良种“破局”
种业“芯片”铸就农业“中国芯”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高明不仅深耕智慧农业,更在种业振兴上实现突破。
2021年底,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下称“新广农牧”)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培育的“广明2号”白羽肉鸡通过审定,成为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之一,成功打破国外对白羽肉鸡的垄断。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赖明建曾表示,“‘广明2号’白羽肉鸡是佛山的骄傲。”
这场种业逆袭早有伏笔。新广农牧早在2017年,就成为全国首家在肉鸡育种中创新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企业。
目前“广明2号”白羽肉鸡已“飞”至辽宁、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湖南等地,国内众多白羽肉鸡龙头企业纷纷引进。与此同时,“广明2号”的生产性能还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024年8月21日,一批17.28万枚“广明2号”白羽肉鸡种蛋顺利以空运方式出口巴基斯坦。这是国产白羽肉鸡种蛋首次出口到巴基斯坦,也是“广明2号”第一次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这标志着肉鸡种业“中国芯”具备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品种同台角逐的实力。
位于新广农牧的广东省白羽肉鸡种业创新园是全省十大种业创新园之一,该园区引入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全程数智化管理和标准化运营,打造“5G+智慧养鸡”新模式,一个人便能管理9000多只鸡。科技赋能下的养殖新模式,正重塑传统畜牧业版图。
高明区新广农牧白羽肉鸡育种研发基地航拍图。企业供图
高明区新广农牧白羽肉鸡育种研发基地航拍图。企业供图
在更广阔的农业版图上,高明种业革命多点开花。
2022年,省农业主导品种“佛甜10号”玉米新品种在高明试种成功。“佛甜10号”香甜无渣、耐热高产,填补了华南地区夏季高品质甜玉米的市场空白。
水产种业发展方面,高明依据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的要求,构建“一中心、二种业、三产业带”的水产种业体系。去年8月,高明“歌乐溪”鱼苗商标正式发布,歌乐溪流域年产超过355亿尾的鱼苗第一次有了统一的商标。高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歌乐溪”鱼苗商标的发布是重点构建高明现代水产种业体系的成果之一,助力水产养殖实现提档升级。
智慧农业与种业创新同频共振,期待高明展现农业大区新担当。
撰文:朱苏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